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8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3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9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09篇
内科学   247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836篇
预防医学   412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98篇
  4篇
中国医学   277篇
肿瘤学   9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目的对于高龄(≥70)肝细胞癌(HCC)患者是否适合行肝切除术及各因素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进行评估。方法比较57位70及70岁以上的肝细胞癌患者(高龄组)与318位70岁以下的肝细胞癌患者(非高龄组)在接受肝切除术后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之间的差异。同时,在高龄组中,对于各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以Cox’s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3年及5年的总生存率,在高龄组中为56.1%及40.4%,在非高龄组中为63.8%及46.5%。3年及5年的无瘤生存率,在高龄组中为35.1%及35.1%,在非高龄组中为31.4%及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龄组中,对于各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Child分级、TNM分期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因素分析中则显示,Child分级是影响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结论对于适当的高龄(≥70岁)肝细胞癌患者,接受肝切除术治疗可以获得同较年轻患者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lncRNA相关因子在食管癌细胞中对其增殖和侵袭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为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品各46份,分别提取RNA,采用RT-PCR检测MEG 3和linc02471,分析两者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分别建立空载组和过表达组并进行细胞增殖试验,设计siRNA对MEG 3和linc02471进行抑制试验。采用Transwell小室对食管癌细胞中过载组、抑制组和空白组进行增殖活性和侵袭活性检测。结果 MEG 3和linc02471食道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为(0.41±0.02)和(0.49±0.03),MEG 3和linc02471癌旁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为(1.31±0.12)和(1.27±0.14)。MEG 3和linc02471在食道癌组织的表达水平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抑制组MEG 3和linc02471相对表达量为(0.61±0.04)和(0.57±0.03),空白组MEG 3和linc02471相对表达量为(1.02±0.09)和(0.96±0.09),抑制组MEG 3和linc02471表达水平低于空白组。对基于MEG 3和linc02471设计的siRNA能抑制MEG 3和linc02471表达。MEG 3和linc02471的低表达时,食道癌细胞增殖活性上升。增殖活性和侵袭活性试验显示,MEG 3和linc02471过表达组食管癌细胞侵袭活性降低至原有活性的0.6~0.8倍,抑制组食管癌细胞侵袭活性提升至原有活性的1.5~2倍。结论 MEG 3和linc02471的过表达能够抑制食管癌细胞,可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通过临床结果分析了解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急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肝性脑病(HE)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因失代偿期肝硬化伴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内镜或者药物治疗失败,72 h内行覆膜支架TIPS治疗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发生HE情况分为HE组(n=36)和非HE组(n=57)。收集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因、合并症,血生化指标包括WBC、PLT、红细胞比积、TBil、AST、Alb、血清肌酐、PT等,根据实测值分别计算每位患者MELD评分,记录TIPS支架植入前测得的肝静脉锲压与游离压,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为两者的差值。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TIPS术后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HE发病率为38.710%,两组间术前MELD评分[(13.000±3.189)分vs(11.684±2.068)分,t=2.068,P=0.043]、HVPG[(24.908±5.317) mm Hg vs (22.597±4.928) mm Hg,t=2.100,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HE分级显示0~1级17例(47.222%),2级9例(25.000%),3级6例(16.667%),4级4例(11.111%)。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ELD评分[比值比(OR)=0.803,95%可信区间(95%CI): 0.679~0.948,P=0.010)和HVPG(OR=0.896,95%CI: 0.816~0.984,P=0.022)是TIPS术后H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急诊TIPS术后HE发生率高,术前MELD评分和HVPG可预测TIPS术后H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目的 观察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血清IL-6、IL-8水平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R-HUEPO治疗组(n=25);对照组和治疗组脑创伤模型均采用Morganti等的实验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IL-6、IL-8含量变化,分析两者的动态关系.结果 R-HUEPO治疗组在1 d、2 d、3 d、7 d 4个时间点的IL-6、IL-8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UEPO能减少炎症细胞因子介导继发性脑损害,起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初治患者选择无交叉耐药的药物联合治疗是重要的策略[1-2].但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尚缺乏长期的循证医学证据,尤其是对于高病毒载量(HBV DNA>7 log10拷贝/ml)的CHB患者,尚鲜有报道.我们对64例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CHB患者分别采用替比夫定(LD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与拉米夫定(LAM)联合ADV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初治联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混合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最佳浓度,并通过临床混合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及自体移植脂肪组织,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移植脂肪颗粒组织存活率的影响。方法提取抽脂术中获取的脂肪颗粒组织中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实验分为4组:A组(对照组)加入10%胎牛血清,B组添加5%富血小板血浆,C组添加10%富血小板血浆,D组添加15%富血小板血浆,传代培养,定时获取细胞行MTT实验,测试细胞生长曲线,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临床实验选取15例患者,抽取腹部脂肪组织颗粒后进行纯化;同时抽取静脉血,采用离心法提取自体富血小板血浆。纯化的脂肪颗粒与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按照10: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注射移植。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患者在B超下行皮下组织厚度测定。结果第3代脂肪来源干细胞培养观察显示,C组有较好的细胞增殖性及活力;临床研究皮下组织厚度增加率为(158.4±83.1)%;术后3个月,皮下组织厚度增加率为(106.4±70.7)%。结论10%富血小板血浆混合浓度对细胞增殖较为适宜,且临床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自体脂肪颗粒组织移植的存活率,移植后远期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骨折端血供的影响.[方法]对20条家犬两侧胫骨中段横型截骨,随机选择一侧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对侧以普通接骨钢板固定作为对照,分别于内固定后4、8、12、16周行大体病理、HE染色、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内固定后l、3周对照组分别出现骨折劈裂、钢板松脱和钢板断裂各1例,实验组术后5周出现内固定弯曲变形1例.HE染色观察显示:实验组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骨痂的生长均早于对照组,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16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骨痂的新生血管密度(MVD)均高于对照组,8、1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有效提供骨折端稳定、避免应力遮挡的同时,能显著减少对骨折端血供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治疗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可行性,并提出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分型及处理方法。方法:总结2012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4例行LA的根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阑尾根部、回盲部能否充分显露及阑尾根部距盲肠壁完整段的长度,将根部穿孔性阑尾炎分为Ⅰ型(Ⅰa型、Ⅰb型、Ⅰc型)、Ⅱ型,其处理方式为:用可吸收结扎夹对系膜缘侧双重夹闭阑尾根部、间断缝合阑尾残端周围5 mm盲肠壁、距阑尾根部10 mm处用腔内切割吻合器闭合并切割阑尾周围盲肠壁组织及中转开腹。结果:12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包括Ⅰa型73例、Ⅰb型30例、Ⅰc型18例(早期3例中转开腹,后期15例行LA)、Ⅱ型3例。术后病理均证实根部穿孔性阑尾炎。放置腹腔乳胶引流管的患者,术后48~72 h行腹腔B超检查证实无积液后拔除。随访3~48个月,无粘连性肠梗阻、腹腔脓肿及阑尾残端漏发生。结论:LA治疗根部穿孔性阑尾炎是可行的,必须依据临床分型进行根部处理,腔内切割吻合器处理根部穿孔性阑尾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