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0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knowledge on acupuncture changed in the successive dynasties and the therapeutic methods in acupuncture were also numerous. Through long-term practice and study, Prof.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针刺对原发性失眠患者日间觉醒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针刺百会、神庭、神门、四神聪、三阴交,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疗程均为30d。对所有病例进行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pworth Sleepinss Scale,ESS)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测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日间的觉醒程度及睡眠质量提高更快。结论:针刺相对于艾司唑仑治疗原发性失眠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3.
脑梗塞辨证分型与头颅CT所示病灶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回顾性病历分析的方法,总结10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其辨证分型与头颅CT所示病灶间的相互关系,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本科1991~1993年住院病人.100例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男女比例  相似文献   
64.
郭静  王麟鹏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209-2210
我国首部明清针灸古籍丛书《中华针灸宝库·明清卷-贺普仁临床点评本》(以下简称《中华针灸宝库》)已正式出版。本书资料丰富,规模宏大,在编纂思路上进行了新的尝试,系统整理收录明清针灸古籍,并突出了面向临床的特点,提高了实用性。现将《中华针灸宝库》特点及编纂思路、方法作一介绍,探讨在系统整理古籍同时,从临床视角解读古典文献的研究思路,以期对针灸古籍整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5.
赵洛鹏  刘璐  裴培  曲正阳  王麟鹏 《北京中医药》2017,36(4):326-329,333
目的研究电针对偏头痛超早期大鼠下行通路中5-HT_(1A)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单穴组(EA1组)、配穴组(EA2组)、非穴组(NA组)5组,C组只予以电极安置手术,其余各组在电刺激后予以相应电针治疗。第0、2、4、6天测量大鼠头面部与后足底的机械痛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对偏头痛超早期大鼠的中缝大核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5-HT_(1A)受体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第0天,各组大鼠机械痛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4、6天,M组大鼠机械痛阈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A1组、EA2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组与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5-HT_(1A)受体表达与C组、EA1组和EA2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对偏头痛超早期大鼠中缝大核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部位的5-HT_(1A)受体表达能起到抑制作用,可能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6.
目的对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以针刺、偏头痛为检索词,检索了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等外文数据库和CBM、CMCC、CNKI、VIP等中文数据库。对纳入研究的报告质量,包括研究设计的方法学质量、诊断与纳入/排除标准、针刺/对照组干预措施、疗效评价标准及观察时间点、不良反应报告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23篇随机对照试验,2 645例患者,Jadad评分仅3篇属高质量研究(≥4分)。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外关于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报道较少,国际公认的诊断标准及通用的评价方法尚未得到普遍应用,对照设置欠合理。结论从目前的临床报道来看,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有一定疗效,但仍需相关证据支持。今后国内研究应严格遵循国际公认的偏头痛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设置恰当的对照方法,进行高质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贺氏三通法"不同时点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区脑组织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对照组(10只)、针刺组(30只)。根据干预时间的不同,针刺组分为3h针刺组、6h针刺组、48h针刺组,每组各10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针刺组在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按3、6、48h分组给予"贺氏三通法"针刺,每日1次。模型复制成功72h后测定血清及脑组织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针刺组大鼠脑组织SOD活性显著增加(P<0.01),6h针刺组血清SOD活性有升高趋势(P>0.05);而针刺组大鼠血清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6h针刺组大鼠血清SOD活性、MDA含量显著高于3h和48h针刺组(P<0.05,或P<0.01)。结论 "贺氏三通法"早期介入可调节SOD、MDA的代谢紊乱,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明确“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形成可推广的技术方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案,将3个研究中心的入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评价者盲.评价指标包括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针刺不良反应.研究分为2个研究阶段,第1阶段:随机分组后4周.治疗组使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对照组使用安慰针刺法,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第2阶段:随机分组后5~24周,治疗组患者可以继续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治疗次数不做限定;对照组使用毫针刺法常规治疗,治疗次数不做限定,2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4周贺氏针灸三通法有效率65.9%,安慰针刺有效率13.1%;治疗后24周贺氏针灸三通法有效率82.9%,常规毫针刺法有效率65.8%.结论 贺氏三通法较常规针刺疗法可更有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安全性高,且治疗次数少,起效时间短.  相似文献   
69.
针灸学科的研究工作有别于其他一般的中医学科,目前对于针灸学术思想脉络的传承和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急需多种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总结、整理和抢救。通过论述和剖析针灸发展和传承的特点,结合现代历史研究方法,阐述口述史学方法在针灸传承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与优势,介绍口述史学在针灸流派研究中的具体运用与存在问题,对针灸传承模式的方法学研究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电针对电刺激硬脑膜大鼠偏头痛内源性大麻素及其分解酶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单穴组和假穴组。实验第9天取大鼠颈静脉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测定AEA、2-AG、MAGL、FAAH,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单穴组AEA含量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L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EA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L含量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穴组比较,单穴组AEA含量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L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血清FAAH和2-AG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提示电针对偏头痛大鼠模型的内源性大麻素及其分解酶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