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0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评价"调理髓海、通阳柔筋"针刺法对慢性偏瘫患者生存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方法将4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调理髓海、通阳柔筋针刺治疗组(治疗组)和标准针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单盲(盲数据处理者)的方法,依据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以及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100)和脑卒中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卒中-QOL)进行生存质量评定。结果两组均能显著提高BI指数和BI残疾度改善率,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WHOQOL-100和卒中-QOL量表评分也显著提高,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调理髓海、通阳柔筋"针刺法可以显著改善中风慢性偏瘫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2.
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以年龄、性别为匹配条件,选择脑白_质疏松(LA)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与脑白质疏松无认知障碍患者各35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A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病主要与文化程度、健康锻炼、脑力劳动、中风家族史、高脂血症相关.OR值分别为0.395,0.278,0.404,2.865,5.988,其中与文化程度、健康锻炼、脑力劳动呈负相关.LA有认知障碍(CI)组在计算能力、延时记忆、视空间能力方面明显低于LA无CI组(P<0.01);LA有CI组更常见烦躁、口干咽燥、双目干涩、肢倦身重、口中黏腻、善太息、潮热盗汗、咳笑时遗尿等症状;两组均普遍存在气血阴阳的亏虚和痰、瘀、火、郁等证候要素.多个证候要素并存.[结论]受教育程度高、健康锻炼、脑力劳动是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中风家族史、高脂血症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LA轻度认知障碍涉及多个认知域的损害;LA轻度认知障碍病机复杂.虚实并见.  相似文献   
43.
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理想的偏头痛动物模型应能很好地复制偏头痛的关键病理生理学机制.针对发病机制的不同,文章从制作方法、判定标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对偏头痛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4.
我们使用以下的搜索条件:"多发性硬化症""针刺疗法""中医""脱髓鞘疾病",只接受具有同行评审的期刊文章,并除外了没有把针刺治疗从中医治疗被分化出来的文章。从Ovid MEDLINE、护理和联合卫生文献积累索引和奥维德同盟补充医学库,同时包括了针刺治疗的教材,检索文章。我们搜索到符合标准的文章15篇。其中5篇为研究针刺效果对生活质量的(Quality of Life Scale,Qo L)的影响,3篇为针刺效应对多发性硬化症(Mutiple Sclerosis,MS)后疲劳影响的研究,2篇为针刺在治疗MS痉挛的研究,2篇为在治疗MS后疼痛的研究,3篇为动物基础研究。尽管有广泛的证据证明针刺治疗MS的有效性,但是缺乏针刺使用方法和其针刺疗效描述的文献,多数研究存在方法学的缺陷。  相似文献   
45.
说说偏头痛     
王麟鹏 《健康》2014,(4):6-7
<正>偏头痛好发于中青年,患者年龄多在25岁~55岁之间,其中女性多于男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心理压力的增大,偏头痛患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偏头痛发作有特点偏头痛为一种自发的复发性头痛,发作时可持续数小时,一般不超过3天。头痛局限于单侧,并呈搏动性,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难以忍受,需要服药物止痛。头痛时,可伴有恶心或呕吐,患者喜欢待在安静或较暗的环境中以减轻疼痛,疼痛可因躯体活动而加重。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实施辨证施护干预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门诊就诊的单纯性肥胖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辨证施护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变化及治疗护理后的治疗率、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和患者的满意率.结果 辨证施护后,观察组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5.0%);观察组患者知识知晓率(97.5%)及护理满意度(100.0%)高于对照组的知晓率(87.5%)及护理满意度(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辨证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腰围、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前庭中枢性平衡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6例前庭中枢性平衡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经治疗4星期后,分别对Berg平衡量表、目测类比评分、静动态平衡试验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0%,对照组65.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疗后Berg量表积分、睁眼双足站立时间和闭眼双足站立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疗法是治疗前庭中枢性平衡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8.
中医卒中单元的建立及初步观察结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脑卒中在大多数国家死因顺位居前三位,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国家.1997年WTO-MONI-CA研究报告显示,在多国17个监测人群中,北京(1985年-1990年)男性(35岁~64岁)年均脑卒中事件发生率为247/100 000,居第五位,女性年均发生率为175/100,000,居第二位.我国1998年的调查显示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按年死亡率每10万人口分别为138人和113人,全国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存活的病人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造成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49.
古籍中有大量对腧穴配伍的记载,但多数记载为配伍规律形式的概括,而无法揭示腧穴配伍规律的本质。腧穴因其所在部位、所属经脉不同而有其不同的功效主治,而腧穴配伍,无论是按照腧穴部位配伍或者所属经脉配伍,均是以所选穴位的功效主治为前提的;辨证论治中,辨证取穴是在治疗本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病因、证候或者体质施以穴位的加减,无法完全遵循腧穴配伍以腧穴特异性为前提这一规律,是腧穴配伍的延展部分。  相似文献   
50.
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质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对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以针刺、偏头痛和预防为检索词,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4期),MEDLINE(1966~2007),EMbase(1966~2007)等英文数据库和CBM(1978~2007),CMCC(1994~2007),CNKI(1994~2007)等中文数据库。手工检索《中国针灸》(1981~2007)等中医杂志及有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针刺/对照组干预措施、疗效评价标准及随访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研究,其中9篇高质量研究均为国外研究,3篇国内研究为低质量研究,国外研究多采用偏头痛每月发作频率、天数及SF-36/SF-12等量表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国内则采用头痛指数计分作为疗效评价标准。9篇研究有随访记录,8篇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结论目前国内尚无高质量的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报告,迄今所发表研究采用的疗效评价方法不能恰当评价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从试验设计及实施角度,今后应多借鉴国外同类研究的长处;从临床角度,针灸医师应认清偏头痛缓解期预防性治疗及急性期镇痛治疗的目的和意义的不同,设计出更科学的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