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5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73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广州市某小学2起流感爆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小学生流感爆发的流行特征,分析爆发原因及所采取的防制措施,为控制爆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广州市某小学2次流感爆发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漱口液标本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病毒标本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分型鉴定。结果2次爆发先后出现在3月和6月,共涉及33个班级,发病人数分别为93人和135人,其中29人(13.49%)2次均发病。3月爆发疫情采集的9份漱口液中,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型别鉴定均为B型;6月爆发疫情采集的7份漱口液中,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型别鉴定均为H1N1型。结论疫情初期报告、及时隔离病人是控制流感疫情的关键,学校学生流感监测与报告系统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42.
广州市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特点,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全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0起,其中传染病类68起;各类学校均有报告,其中小学61起,占76.25%;全年都有发生,其中3-6月累计报告61起,占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76.25%。从首例发病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中位数为6.5d;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Pearson相关系数为0.698,P=0.000。结论及早报告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43.
川芎、苍耳子散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特点是遇劳累或情绪刺激而诱发或加重,发作时一侧或两侧头部剧烈搏动性跳痛、胀痛或刺痛,伴有恶心、呕吐、失眠、烦躁等症状,其疼痛呈间歇性发作。多年来笔者自拟川芎、苍耳子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0例,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术中Tru-cut活检组织学诊断在胰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03年~2006年经术治疗16例腺肿块行术中Tru-cut活检,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16例Tru-cut活检诊断胰腺癌11例,其中2例可疑经再次穿刺确诊,诊断慢性炎症2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Tru-cut活检胰腺肿块诊断率为100%,无假阳性.[结论]胰腺肿块术中tru-cut活检对对明确良恶性肿瘤诊断、指导术式选择是较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笔者自2002~2006年自拟细辛、鹿角汤内服,外敷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11天,最长21年。依据症状、体征、X线片、CT检查,确诊腰间盘突出或膨出症26例,腰椎退行性  相似文献   
46.
徐秀琴  王玉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425-3426
目的:宫颈癌的筛查及妇科白带涂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1月至5月,我所门诊及病房妇产科就诊病人802例,同时取宫颈涂片和白带涂片,用快速染色技术,再结合5%的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如有异常,阴道镜检,并在阴道镜下取活检,以病检结果作为诊断宫颈癌的金标准。结果:检出滴虫20例,霉菌198例,纤毛菌4例,加特纳球杆菌245例,条件致病菌158例,肾形相对双球菌47例,宫颈癌前病变24例,癌细胞癌1例,老年性阴道炎5例。  相似文献   
47.
李某,男,51岁,干部。主诉:双眼睑不自主抽动,伴有口唇不自主动4月余。以往有失眠病史,睡前需口服舒乐安定1片,近4个月逐渐出现双眼睑抽动、不自主瞬目、噘嘴等动作。紧张或情绪激动时加重,注意力集中、吃饭时症状减轻,睡眠时症状消失。头部CT、心电图及生化全项均未见异常。查体:神清语利、对答自如,查体合作,颅神经正常,双眼睑及口唇不自主动,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其他检查无异常。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诊断:Meige综合征。治法:取百会、神庭、安眠(位于翳风与风池连线中点处,直刺20~30mm)、太阳、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 介绍一种用微型切削器收集鼻息肉组织并进行鼻息肉上皮细胞培养的方法.方法 A组自制鼻息肉组织收集瓶,通过微型切削器于手术时收集切除的鼻息肉组织,采用气-液界面(ALI)的原代细胞培养技术,对鼻息肉上皮细胞进行培养.并与B组手术时常规钳取鼻息肉组织进行上皮细胞培养的方法的对照.结果 A组细胞培养后第5天观察见沉入底部滤膜上的上皮细胞贴壁并形成单层,形态良好,边缘清晰,折光性能强,呈鹅卵石状,纤毛细胞纤毛摆动活跃,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至第14天时,细胞生长良好,纤毛细胞数有所增加.两组间各观察阶段细胞形态基本一致,各时点上皮细胞电阻及电位值也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在鼻息肉上皮细胞培养实验中,利用微型切削器收集鼻息肉组织,可以扩大鼻息肉标本的来源,是一种可行而且有效的方法,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估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PDA的对比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RevMan4.2.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各组技术失败率、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残余分流率等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共5篇文献,总样本量349例。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组技术失败率高于外科手术组[5组对照试验(CT),349例,3.0%vs0,RR=4.29,95%CI(0.77,23.95)],但无显著性差异(P=0.1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科手术[5组CT,343例,3.1%vs38.0%,RR=0.11,95%CI(0.05,0.23)](P<0.0000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手术组[5组CT,343例,0.5%vs6.0%,RR=0.23,95%CI(0.06,0.90)](P=0.03);Amplatzer封堵器组治疗后即时残余分流率高于手术组[4组CT,304例,16.3%vs0,RR=16.06,95%CI(3.0,86.12)](P=0.001);出院时残余分流率虽高于手术组,但无显著性差异(2.5%vs0,P=0.33)。结论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尽管成功率低于外科手术,但其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与手术相仿,随着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在适应证范围内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可作为PDA外科手术治疗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