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8篇
  1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背景:国内均可见有探讨脂肪干细胞向神经元诱导分化的相关研究报道,但运用差速贴壁法纯化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多因子联合诱导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观察多因子联合诱导和分步诱导方案诱导大鼠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SD雄性大鼠腹股沟和附睾脂肪垫脂肪组织,酶消化法分离、差速贴壁法纯化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鉴定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CD44,CD49d,CD106);"鸡尾酒"式神经元诱导培养基对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鉴定(Nestin和NeuN)分化结果。结果与结论:大鼠腹股沟和附睾脂肪垫脂肪组织内分离、原代培养的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形态均一,呈长梭形,细胞核椭圆形,核仁明显,细胞质染色浅,呈旋涡状克隆样生长;CD44和CD49d阳性表达而CD106阴性;诱导培养基内培养6h后脂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呈锥体形或不规则,有短而细的指状突起;24h后多数细胞显示类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且Nestin和NeuN阳性。提示肪组织源性干细胞在多因子"鸡尾酒"式培养基内可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52.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痴呆症状严重程度与脑组织中的神经原纤维缠结数量呈正相关,神经原纤维缠结的主要蛋白成分为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tau蛋白的病理改变出现在痴呆症状之前并独立于?-淀粉样多肽的异常。  目的:构建tau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建立稳定表达tau的稳转细胞株。 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从反转录反应合成的人成神经瘤细胞(SH-SY5Y)的总cDNA中,扩增出约1.0 kb的tau cDNA片段,用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中,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和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用脂质体介导法将质粒转染入培养的人胚肾细胞,并利用G418进行稳定表达tau的稳转细胞株的筛选,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tau基因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人tau cDNA已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中;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人tau基因在人胚肾细胞中获得表达,tau蛋白表达的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胞质,说明成功构建了pcDNA3.1-tau的真核表达质粒,建立了稳定表达tau的稳转细胞株。  相似文献   
53.
1故障一 1.1故障现象 开机,报"FILAMENT"错误信息。 1.2故障分析根据维修资料所给出的框图可知,报"FILAMENT"错误信息是由于球管的灯丝加热电路工作不正常引起。开机,检查灯丝控制板上的LD2,未亮;该板的TP3在standby时应有2.5V的电压,但用万用表测量此处电压为零。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血液病骨髓移植(BMT)后卵巢早衰(POF)患者行激素补充治疗(HR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血液病BMT后POF行HRT的44例育龄女性的病例资料,比较其HRT前后月经情况、血管舒缩症状、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抗苗勒管激素(AMH)、子宫大小、窦卵泡数量(AFC)、乳房钼靶或B超检查以及骨密度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HRT对这类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血液病BMT后发生POF的患者行HRT后,月经复潮率95. 5%,治疗前有血管舒缩症状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缓解(100%),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和各因子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6个月后AMH数值增加、FSH和LH明显降低、子宫体积增大(P0. 05),但是AFC无明显变化。治疗1年后复查骨密度的9例患者,L1~L4骨密度无明显变化,双股骨骨密度数值增大(P0. 05);治疗1年以上的患者有11例随访乳房情况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血液病BMT后POF的育龄女性行HRT可有效缓解其雌激素缺乏相关症状,建议对这类患者行HRT。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价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IPV)和减毒活疫苗(oralpolio vaccine,OPV)不同序贯免疫程序基础免疫的安全性.方法 2009至2011年在北京市选择2月龄(60~89 d)婴儿,分为1剂IPV和2剂OPV序贯(I-O-O)、2剂IPV和1剂OPV序贯(I-I-O)、IPV全程(I-I-I)、OPV全程(O-O-O)4个观察组,分别在2、3、4月龄时接种疫苗,收集每次接种后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最终入组553名婴儿,中途退出89名,观察1492人次.结果 I-O-O组、I-I-O组、I-I-I组和O-O-O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9% (94/410)、18.4%(60/327)、22.0%(78/354)和17.7%(71/4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84,P=0.184).第1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22.7%(32/141) ~35.3%(54/153)],第2、3剂依次降低.没有与接种疫苗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报告.I-O-O组、I-I-O组、I-I-I组和O-O-O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5%(88/410)、17.7%(58/327)、20.1% (71/354)和17.7%(71/4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53,P=0.472).异常哭闹在各组中发生率最高[7.2%(29/401) ~11.3%(37/327)],异常哭闹、嗜睡和易激惹观察到极少数重度不良反应,其他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反应.I-O-O组、I-I-O组和I-I-I组局部压痛、硬结和红肿发生率分别为2.2%(5/229) ~5.6%(22/393)、0~0.9%(2/229)、0~ 1.0%(4/393),均以轻度为主[0 ~4.1%(5/12t)].结论 IPV全程及IPV/OPV序贯免疫程序与口服三剂OPV-样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舒针闭式微创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舒针闭式微创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穴位埋线治疗,10天治疗1次,3次为1疗程,1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随访半年评价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8.00%,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治愈率38.00%,总有效率8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复发率治疗组16.18%,对照组55.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针闭式微创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三合一试剂在肌肉损伤、AMI发生12h内和12h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应用cTnI、Myo、CK-MB三合一试剂对确诊患者发生心肌梗死12h内和12h后检测,同时进行心肌酶学生化检验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生AMI12h内和12h后cTnI、Myo、CK-MB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AMI12h内和12h后cTnI、Myo、CK-MB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Myo、CK-MB三合一试剂在AMI发生早期的诊断以及预后监测临床疗效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8.
59.
60.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能够与维甲酸诱导的G基因(RIG-G)发生作用的蛋白,以了解其功能. 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RIG-G为诱饵,筛选人类骨髓cDNA文库,寻找能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一对一酵母回复性杂交,β-GAL实验等提供的信息,筛除假阳性克隆,确定阳性克隆. 结果经过酵母双杂交共获得109个克隆,经过验证,有24个阳性克隆,它们分别是细胞的信号传导蛋白、细胞骨架蛋白、激酶等. 结论为了研究诸如RIG-G新基因的功能,酵母双杂交技术是可靠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