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5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265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444篇
预防医学   121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64篇
  1篇
中国医学   270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高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对35例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术前和术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处理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无手术中死亡,1例术后3d死于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合理的手术方法、做好术前准备、完善的手术技术及正确的术后管理,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旁路移植术与一般患者相比死亡率无明显增加,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检测方法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各种检测方法在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白内障197例(214眼)术前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闪光视诱发电位(BVEP)、视网膜计、光定位、色觉及注视性质等综合检测,术后3月复查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术前F—ERG的b波、F—VEP的P1波、潜视力、色觉均与术后视力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F-ERG、F—VEP、潜视力预测术后视力的可靠性分别为62.6%、79.0%、60.6%。但排除白内障完全成熟及高龄者(超过80岁),潜视力预测的可靠性则达82.6%。结论 对于非完全成熟及非高龄者,视网膜计是术前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比较理想的方法,而对于完全浑浊及高龄者,视网膜计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欠佳,应结合F-ERG、F-VEP、色觉及注视性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讲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肿瘤99Tcm-氮-二(N-乙基-N-乙氧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N(NOEt)2]SPECT显像病变部位与对侧对应正常肺组织放射性比值(T/N)与术后病理组织中P-糖蛋白(P-gp)和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对22例(20例为术前未经药物治疗的肺癌,2例为肺良性病变)患者进行手术,取肿瘤标本,经常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病变组织P-gp和PCNA表达,并与术前99Tcm-N(NOEt)2 SPECT显像T/N比值对比.结果22例患者中,20例肺恶性肿瘤99Tcm-N(NOEt)2 SPECT显像均表现为异常放射性浓聚,T/N比值为1.29±0.04;2例肺良性病变99Tcm-N(NOEt)2显像T/N比值为1.08±0.13,其中1例为假阳性.22例患者除1例肺腺癌仅P-gp表达阴性外,其余患者P-gp、PCNA均呈阳性表达.22例患者99Tcm-N(NOEt)2SPECT延迟显像T/N比值与术后病理组织中P-gp和PCNA表达程度均无关(r值分别为0.123和-0.145,P均>0.05,双侧),且病理组织中P-gp与PCNA表达程度也无关(r=0.062,P>0.05,双侧).结论肿瘤细胞摄取99Tcm-N(NOEt)2与其P-gp和PCNA表达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4.
181例柯兴氏综合征的临床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自1957至1984年181例柯兴氏综合征的肾上腺标本,对30例作了电镜观察。对88例用电子计算机作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治疗方式、病理类型、紫纹和性征异常对预后影响较大。并对肾上腺皮腺癌诊断标准的掌握、皮质增生中腺瘤样结节和皮质腺瘤间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肾上腺皮质增生的诊断标准以及柯兴氏综合征病例肾上腺病损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李曙光  王晓玲 《河北医学》2001,7(7):630-631
为了探索急性脑梗死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我院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以凯时、阿斯匹林和维脑路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4 0例 ,现报告发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经头部 CT诊断为脑梗死 ,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诊断标准 [1] 。1.2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 8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 0例 ,男 2 8例 ,女 12例 ,年龄 38~ 80岁 ,平均 (6 1.37± 9.4 2 )岁 ;对照组 4 0例 ,男 30岁 ,女10例 ,年龄 4 6~ 78岁 ,平均年龄 (6 1.90± 9.12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伴发病和既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白花丹素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凋亡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通路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雷帕霉素2 mg/kg组、白花丹素50、100 mg/kg组、白花丹素100 mg/kg+自噬抑制剂2 mg/kg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1次/d,连续给药8 w。每日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并比较给药前后大鼠的体质量变化;检测大鼠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lb)含量,并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含量;过碘酸雪夫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足细胞标志蛋白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肾母细胞瘤基因1(WT-1)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肾脏组织凋亡、自噬和mTOR/p70S6K/4EBP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一般状态较差,出现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等肾脏病理损伤以及肾小球足细胞足突倒伏、足突相互融合、部分足突消失,24 h U-mAlb、FBG、Scr、BUN含量、肾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和mTOR(p-mTOR)/mTOR、p70S6K(p-P70S6K)/P70S6K、4EBP1(p-4EBP1)/4EBP1蛋白比值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Nephrin、WT-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自噬相关基因12(Atg12)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II/LC3-Ⅰ蛋白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花丹素50、100 mg/kg组大鼠的一般状态、肾脏病理和肾小球足细胞损伤明显改善,24 h U-mAlb、FBG、Scr、BUN含量、肾组织Caspase-3、BAX蛋白、p-mTOR/mTOR、p-P70S6K/p70S6K、p-4EBP1/4EBP1蛋白比值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Nephrin、WT-1、BCL-2、Atg12蛋白、LC3-II/LC3-Ⅰ蛋白比值明显升高(P<0.05);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能减弱白花丹素100 mg/kg对DN大鼠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白花丹素可能通过抑制mTOR/P70S6K/4EBP1信号通路,激活自噬,抑制足细胞凋亡,进而减轻DN大鼠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患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然过程,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可延缓或阻断病情的发展,我们通过周期检测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sICAM-1和TGF-β1水平,探讨两者与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及肝损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姜黄中芳姜黄酮的柱色谱制备及波谱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黄CurcumalongaL .系姜科姜黄属植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微生物及抗肿瘤作用[1] 。姜黄含有丰富的姜黄素和挥发油,挥发油中主要含有姜烯、芳姜黄烯、姜黄烯等倍半萜类化合物2 0余种,姜黄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癌、止咳平喘及抗生育活性[2 4 ] 。以芳姜黄酮为原料,还可合成一系列具有一定活性和用途的化合物[5] 。本实验以柱色谱技术,从姜黄油中分离出芳姜黄酮,并通过波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芳姜黄酮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19.
20.
男性 ,71岁。因反复心悸、呼吸困难 3年 ,加重 1周入院。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伴心衰。体检 :BP140 / 80mmHg ,慢性重病容 ,呼吸急促。心界向左侧扩大 ,心尖搏动弥散 ,心尖区可闻Ⅲ级收缩期杂音 ,心率 12 5次 /min ,律不齐。两肺底可闻散在细湿音 ,腹软 ,肝脾未及 ,两下肢无浮肿。血清K+4 68mmol/L ,血清C1-、Na+正常。心电图示心房扑动 ,心室率 130次 /min ,房室传导比例 2∶1。入院当天及次日分别给予西地兰 0 2mg静注 ,心律为房颤心律 ,心室率仍在 110次 /min。入院第 5天给予胺碘酮 30 0mg缓慢静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