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5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160篇
预防医学   84篇
药学   85篇
  3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踝关节骨折常见 ,有单踝 ,双踝 ,三踝骨折 ,或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 ,也有结构严重破坏的粉碎性骨折。我们于 1996~ 2 0 0 0年对 6 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2例 ,男 4 8例 ,女14例 ;年龄 16~ 72岁。内踝 18例 ,外踝13例 ,双踝 14例 ,三踝 8例 ,粉碎性骨折9例 ,15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2 治疗方法 硬膜外麻醉大腿充气止血带下 ,根据骨折部位 ,踝关节内、外或后内侧或踝关节前切口进行手术。复位后内外踝用螺钉或加压螺钉固定 ,后踝用螺钉固定 ,合并下…  相似文献   
82.
影响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后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影响TKR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1998年1月~2004年8月,应用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对60例(74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KR手术。以术后膝关节HSS(hospit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和各单项评分的改善率评定TKR术后疗效;比较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患者之间疗效优良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TKR术后HSS评分与术前患者自身的有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获随访24~94个月,平均42.5个月。术后膝关节HSS评分、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评分分别为84.2±14.2、25.7±6.9、17.9±4.3、13.1±2.0、9.2±0.8、8.1±0.4和9.3±0.1,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以疼痛缓解最为明显,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0.5%。10膝发生局部并发症,其中腓总神经损伤1膝,伤口愈合不良2膝,伤口感染、关节内感染及关节僵硬各1膝,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膝,髌-股关节并发症2膝。有并发症患者膝关节优良率(60.0%)明显低于无并发症患者(95.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TKR术后HSS评分与膝关节术前HSS评分、疼痛和功能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3、0.431和0.418(P〈0.01);而与患者术前关节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年龄、体重和体重指数等无相关(P〉0.05)。结论采用后稳定型TKR是治疗重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术后疗效与术前膝关节HSS评分、疼痛和功能评分呈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疗效有明显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3.
急性心肌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祖细胞动员障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缺血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水平,骨髓内皮祖细胞动员是否存在障碍,以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祖细胞动员通路是否存在异常。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1、3、5、7、14和28天)外周血CD45-/low /CD34 /CD133 /KDR 早期内皮祖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员高峰(第7天)较急性心肌梗死非糖尿病患者(第5天)延迟且显著减少[(140±48)/106比(246±100)/106,P<0.05]。糖尿病组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第5天:277±95ng/L比168±35ng/L,P<0.05)、基质细胞衍生因子(第5天:3835±402ng/L比3287±384ng/L,P<0.05)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第3天:55.55±14.88mg/L比36.92±14.83mg/L,P<0.05)在高峰点的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后组织缺血程度较重,但组织缺血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祖细胞动员通路存在障碍,这可能是糖尿病患者缺血后血管新生功能障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预后较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4.
本文报道1 309名正常人的QTc间期(<440ms),JTc间期(<360ms)和QT/TQ比(<1.1),并与急性心肌梗塞(AMI)和单纯完全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CLBBB、CRBBB)患者对比,发现AMI、CLBBB、CRBBB患者QTc和QT/TQ比均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而JTc间期仅AMI组显著长于正常组(P<0.01)。结果提示,JTc间期较QFc间期能更好地反映心室肌复极状态,对心室除极顺序正常和异常均适用。若能综合分析以上三值,对临床指导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85.
86.
深圳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市在多年的探索和试点工作基础上,从2010年开始面向全国各高等院校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开始了新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政策、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通过与全国多个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建立委托培养关系,充分利用了国内优质资源,保证了深圳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作为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先行先试的城市之一,深圳市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各类医疗卫生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模式、不断提高本市基地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87.
背景:目前缺乏与人类月骨缺血性坏死病理过程类似的Kienb?ck病动物模型。〈br〉 目的:采用医用TH胶栓塞法建立一种新型月骨缺血坏死兔模型,并探讨造模方法的合理性。〈br〉 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0只,雌雄不限。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实验侧采用月骨中心钻孔,注射医用TH胶0.2 mL,反复注药3次;对照侧月骨中心钻孔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实验4,8,12周行X射线、大体观察、Micro-CT 骨计量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大体标本、X射线及组织学检测结果可见实验侧造模后8周月骨出现缺血坏死表现,12周月骨缺血坏死更为典型。Micro-CT 骨小梁微观参数中,实验侧骨小梁密度参数骨体积分数及骨小梁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侧(P<0.05);骨小梁空间参数明显增高,其中实验侧骨小梁离度及结构模型指数明显高于对照侧。提示注射医用TH胶栓塞后8周实验侧出现月骨缺血坏死表现,注药后12周可建立月骨缺血坏死兔模型,可以实现在周围组织无明显损伤情况下出现月骨内血运受损、骨小梁骨折、空骨陷窝等与人类月骨坏死类似的改变。  相似文献   
88.
王昆  谢莉  恒彦  王娟 《护理学报》2014,(4):48-48
<正>在临床工作中,眼眶静脉畸形的患者需进行各项诊断检查,此类患者在行超声波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imaging,CDI)检查或行CT扫描时必须进行颈部加压(压迫双侧颈静脉),根据加压前后眼眶内血供变化的对比,对眼眶静脉畸形患者做出进一步诊断。临床上常采取手压双侧颈静脉、俯卧低头位、颈部缠绕止血带进行颈部加压,这些方法常  相似文献   
89.
345株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了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状态,供临床用药借鉴。方法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菌分离,经培养鉴定共取得345株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采用KB纸片法,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β内酰胺酶的测定采用Nitrocephin纸片法,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测定采用Etest法。结果(1)克雷伯菌属及铜绿假单胞菌在345株细菌中分别占397%、174%。(2)头孢噻肟耐药率由429%(6年前)降至82%。(3)ESBLs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1)克雷伯菌属及铜绿假单胞菌构成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2)尚未发现ESBLs的存在,但今后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