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26例听神经瘤患者,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听神经瘤切除术,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病人中20例完全切除肿瘤,6例大部切除肿瘤。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面瘫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均未遗留明显后组颅神经及脑干损害表现。结论: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较好地保护面、听神经的功能,提高听神经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切V3皮肤坏死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TKA术后切口皮肤坏死。其中4例为较大面积皮肤坏死采用隐动脉皮瓣修复,7例小面积皮肤坏死采用局部清创治疗。结果所有皮肤切口均获得愈合,无深部感染发生。随访1~4年(平均2.7年),均未再出现手术切VI问题。结论TKA术后皮肤切V3坏死通过皮瓣修复或单纯清创等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83.
高血压脑出血在我国是最常见脑血管病之一,高血压脑出血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占脑血管病的首位,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其发病率为50~80/10万人。随着高血压病逐年增多,高血压性脑出血已成为世界人口三大死亡疾病之一。本文总结神经导航引导下血肿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现将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4.
目的 研究法舒地尔(fasudil)灌胃对帕金森病(PD)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抗炎与抗氧化机制.方法 利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PD小鼠模型,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法舒地尔治疗组给予小鼠灌胃用药,50 mg/(kg·d),持续14 d;PD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采用步态、爬杆实验测试小鼠脚掌与跑道接触面积、头转向下的时间(T?turn)和总时间(T?total)等运动功能相关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组织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技术测定脑组织蛋白质过氧化氢酶(CAT)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PD模型组比较,法舒地尔治疗组小鼠的脚掌接触面积降低(P<0.05),T?turn、T?total均缩短(P<0.05,P<0.01),黑质TH阳性神经元致密、增多(P<0.01),炎性因子IL?1β、IL?6及TNF?α含量均下降(均P<0.01),MDA含量降低(P<0.01),GSH、CAT含量均升高(均P<0.01).结论 法舒地尔灌胃可改善PD小鼠的活动能力,减轻运动迟缓症状,对PD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性因子的分泌、降低氧化产物的水平、提升抗氧化因子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5.
颅内上皮样囊肿41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上皮样囊肿的手术入路、切除程度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3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颅内上皮样囊肿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此41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结果本组颅内上皮样囊肿41例中,全切除25例,近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死亡2例。26例随访3个月-11年,症状消失21例,轻微颅神经症状3例,生活能自理2例;复发5例。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颅内上皮样囊肿,只要手术入路得当,大多数可全切囊肿及包膜。但囊肿包裹与血管神经粘连紧密的,则不必勉强切除。切除囊肿时应想到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在术中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6.
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CSM)前后路手术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对105例CSM术后患者,按JOA评分系统行术前和术后的神经功能分析: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36个月(20~80个月),术后54例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患者48例明显改善,而后路椎管成型术51例患者中42例症状改善明显。结论前后路手术对早期CSM的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随时间的延长(即晚期)其手术治疗效果也下降。晚期患者脊髓损害时间愈长手术治疗效果愈差。术前症状持续的时间与术后恢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7.
MIPPO结合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MIPPO(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微侵入经皮钢板植入技术植入DHS(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以减少手术所造成的创伤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7月~2005年10月收治的7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材料均选用DHS,其中29例采用MIPPO置入,46例采用常规切口置入,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创伤程度。主要考察指标: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幅度、术后术区肢体肿胀情况、血沉(ESR)等来反映手术中创伤大小。[结果]M IPPO组手术切口平均长度为5.2 cm,常规组为11.3 cm。MIPPO组失血少,术中及术后无需输血,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小,术后患肢肿胀轻,消肿快,ESR恢复快,卧床时间短。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为常规切口组),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获7~21个月随访,平均12.3个月。1例在随访期间死于其他内科疾病,其余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5个月(常规切口组)和3、4个月(M IPPO组),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小切口技术植入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有利于患者全身状况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8.
背景:目前常用半月板供体有3种,即深低温保存的半月板、新鲜半月板和低温冻存的半月板。但移植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目的:通过对低温冻存的同种异体半月板和半月板脱细胞基质移植效果的比较,寻找更好的同种异体半月板的保存方法。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材料:雄性日本大耳白兔64只,体质量3.0~3.5kg。方法:实验于2002-09/2003-09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取成年兔64只,按照体质量配成32对,分别作为供体动物和受体动物。取出供体动物的双膝内侧半月板,将右侧的冻存(-80℃),左侧半月板制成脱细胞基质冻存。将供体半月板分别移植到受体动物后肢对应的膝关节中,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对照侧。术后4,8,12和16周分批取材作大体、影像学、组织学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兔后肢实验侧和对照侧影像学观察结果。②兔后肢实验侧和对照侧大体观察。③半月板测量结果。④兔腹主动脉灌注结果。⑤兔半月板组织学观察结果。结果:64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影像学观察:术后4,8周实验侧和对照侧影像学改变均不明显,术后12周时对照侧较实验侧有轻微的改变,而术后16周时对照侧较实验侧有明显改变,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增生和软骨下骨硬化(1.3,0.6分,P<0.05)。②大体观察及半月板萎缩率:实验侧半月板较对照侧萎缩的程度轻,速度慢;萎缩率低[4周萎缩率依次为(15.14±4.62)%,(20.97±4.72)%,P<0.001;16周萎缩率依次为(19.23±11.27)%,(32.74±10.43)%,P<0.05]。③腹主动脉灌注:肉眼未发现半月板周边部有血管再生。④组织学结果:术后4,8,12,16周组织学检查证实实验侧的组织结构明显优于对照侧。结论:兔半月板脱细胞基质移植的效果优于低温冻存的半月板移植,半月板脱细胞基质可以作为同种异体半月板供体保存方法。  相似文献   
89.
我科自1994年5月至1997年5月应用插入式微波局部加温切除颅内肿瘤36例。经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24~72岁,平均40.3岁。颅内脑膜瘤20例,其中大脑凸面8例,矢状窦旁4例,大脑镰旁3例,蝶  相似文献   
90.
带锁髓内针从 8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使得骨折固定后 ,免受旋转成角 ,弯曲压力的影响 ,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关节功能早期得到了锻炼。我院从 1996年以来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2 6例。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本组 2 6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6例。年龄从 2 1~ 5 2岁 ,平均年龄 36岁。其中开放骨折 3例。按ustilo分类 ,Ⅰ度 1例 ,Ⅱ度 2例。闭合骨折 2 3例。按照AO/ASIF分类 ,32~A 12例 ,32~B 8例 ,32~C 3例 ,陈旧骨折合并不愈合者 7例。带锁髓内钉为国产gross~kempf交锁髓内钉。进钉点在大粗隆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