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41.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评价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CARDIAC 64层螺旋CT对59例冠脉支架植入后患者(共计112枚支架)行CT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 64层螺旋CT显示植入的112枚支架中109枚支架内腔得到清晰显示,总显示率97.3%(109/112).12处中、重度狭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正确10处;15处轻度狭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正确5处,误诊10处,无漏诊.再狭窄诊断的灵敏度83.3%(10/12),特异度99%(99/100),阳性预测值90.9%(16/24),阴性预测值98%(99/101),准确率97.3%(109/112).结论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用于支架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42.
王敏杰 《护理研究》2011,25(36):3367-3368
长春瑞滨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及淋巴瘤等的治疗。其抗癌机理是通过阻滞细胞微管蛋白聚合形成微管和诱导微管的解聚,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NP方案用法要求50mL生理盐水溶解长春瑞滨40mg 6min~10min内静脉输注。因药物浓度高,输入速度快,容易超过血管缓冲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致使药物渗漏[1]。随着近年的报道及研究和探索的不断深入,我科使用冰冷敷及封闭兼  相似文献   
43.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心肌舒张功能障碍及射血分数保留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先天性免疫蛋白C1q是一种识别及启动炎症级联反应的补体成分,研究表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发病与细胞炎症有关。本文对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与补体C1q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比较自动去骨技术与减影去骨技术在25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中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脑血管疾病(如钙化、动脉瘤)患者资料,所有脑血管成像序列根据不同的去骨后处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自动去骨成像技术,观察组采用减影去骨成像技术,对去骨后的CTA图像进行质量评估。比较两种去骨技术的成功率(是否影响诊断)。2名观察者对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图像主观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去骨的成功率分别为70.21%(33/47)和93.62%(44/47)。两位观察者的相关系数为0.914,观察组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图像,两组图像质量有统计学差异(评分为(2.76±0.84)vs(3.68±0.73),t=-5.978,P0.05)。结论在颅内虹吸段血管有钙化情况下,减影去骨技术较自动去骨技术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临床怀疑小动脉瘤时,采用减影去骨技术,可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45.
结节型肝细胞癌的螺旋CT多期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结节型肝细胞癌的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特点,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重点评价动脉期、延迟期的价值。方法:26例结节型肝细胞癌病人行螺旋CT双期、三期动态扫描后,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统计各期病灶检出数。结果:26例基于手术病理和影像方法共发现45 个病灶,螺旋CT多期扫描共发现42个,平扫、肝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及三期合计的检出率分别为66.7% 、86.7% 、71.1% 、65.2% 、93.3% 。动脉期检出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各期,三期结合可明显提高对结节型肝癌的检出率。结论: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能显示肝细胞癌的增强特点,明显提高结节型肝细胞癌的检出敏感性。  相似文献   
46.
乳腺肿块MSCT灌注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评价MSCT灌注测量对乳腺肿块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体检或钼靶检查发现乳腺肿块性病变者(84个)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由去卷积算法得出肿块血流动力学参数(BF、MTT、BV),并按病理结果的良、恶性分组,行t检验。结果:恶性病变组:血流量为(0.74±0.44)ml/(min·ml),平均通过时间(22.77±7.65)s,血容量0.23±0.08;良性病变组:血流量为(0.47±0.53)ml/(min·ml),平均通过时间(26.71±12.93)s,血容量0.18±0.12。血流量、血容量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0.015)。结论:乳腺恶性肿块的血流量和血容量明显高于良性肿块,在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7.
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6例肠梗阻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 2 4例行手术治疗 ,12例行胃肠减压、抗感染保守治疗。 12例有腹部手术史。结果 :腹部X线平片和CT准确显示梗阻程度的病例分别为 2 0例 ( 5 5 .6% )和 3 4例 ( 94.4% )。CT直接准确诊断梗阻病因 19例 ,包括结肠直肠癌 16例 ,肠系膜囊肿伴绞窄性肠梗阻 1例 ,结肠淋巴瘤合并肠套叠 1例 ,结肠脂肪瘤合并肠套叠 1例。 12例有腹部手术史者中 10例为粘连性肠梗阻 ,2例为麻痹性肠梗阻 ,结合手术史 ,CT诊断无误。结论 :对梗阻病因的判断CT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 ,CT可显示狭窄移行段的形态 ,有助于判断病因 ,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尼克地尔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尼可地尔治疗12周,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及次数明显减少(P0.05),心脏指数(GI)、左室射血分数(I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尼克地尔可明显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超低辐射剂量条件下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心率小于65bpm的患者冠状动脉资料,所有检查均采用了基于管电流调制技术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常规组(A组)采用常规辐射剂量(舒张末期)联合iDose4(L4)重建,低剂量组(B~F组)采用低辐射剂量(收缩末期)联合不同重建算法重建[iDose4(L4、L7)和IMR(L1、L2、L3)]。比较每组图像的CT值、图像噪声、SNR、CNR和图像主观质量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图像客观指标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比较图像主观指标的差异。结果常规组理论辐射剂量为(9.77±2.72)msv,低剂量组理论辐射剂量为(1.95±0.54)msv,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2,P0.01)。常规组与低剂量组(联合IMR重建组)图像主观质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应用IMR重建技术可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改善图像质量,可在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后依然保持与常规剂量条件下iDose4重建时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腹部及盆腔内来源不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下腹部及盆腔内来源不明肿块直径大于5cm的病例行多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重建腹部及盆腔动脉血管影像,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成立2个诊断小组,A组仅凭CT断面图像做出诊断,B组凭CT断面图像及CT血管成像资料做出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2组的术前诊断准确率.结果:入组病例132例,显示肿瘤血管100例,MSCTA显示肿瘤血管的敏感性75.76%,肿瘤供血动脉作为肿瘤定位诊断依据的特异性95.00%,MSCTA组的术前诊断符合率92.42%,对照组的定位诊断符合率71.9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较好地显示下腹部及盆腔肿瘤的供血动脉,对下腹部及盆腔来源不明肿瘤的术前诊断尤其是定位诊断具有明显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