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20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312篇
预防医学   103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130篇
中国医学   216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丹酚酸B(Sal B)、三七总皂苷(PNS)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中药组分配伍的作用.[方法]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复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作对照,连续灌胃给药7 d.用彩色超声心动仪观察心脏左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Sal B、PNS以及配伍组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升高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配伍组有优于其他中药组的趋势.[结论]Sal B、PNS配伍可以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左室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72.
医药生物技术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教学实践为例,从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探讨培养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人才的医学生物技术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建设与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73.
先天性梅素又称胎传梅毒,是母体内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途径感染胎儿所致。近年来先天性梅毒发病率有所增加,尤其发病年龄趋势偏早,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医学上把2岁前发病的胎传梅毒称为早发型先天性梅毒,笔者共搜集了2004~2005年的6例已确诊为早发型先天性梅毒的患儿资料,结合文献进行探讨,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4.
丹参三七药对不同配比药效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观察丹参、三七不同配比对实验性犬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冠脉左前降支结扎法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结果 :以丹参为主的四个药对比例组 ,即 10 / 6、10 / 3、10 / 1、10 / 0 ,有明显改善犬心肌缺血的作用 ,减轻由心外膜心电图所标测的心肌缺血程度 ,减少通过TTC染色所显示的缺血区。其中尤以 10 / 6、10 / 3两组作用突出。结论 :①在主效应范围内 ,丹参、三七配伍后药效作用要强于单味药物 ,且配伍存在最佳比例阈 ;②丹参在直接对抗上要强于三七 ,三七的优势药效可能在其他靶点上 ;③同一配伍的不同配比与效应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75.
丹参注射液减轻腹透液致大鼠腹膜结构和功能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腹透液(peritoneal dialysis solution,PDS)致大鼠腹膜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的影响及与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的关系。方法:56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5%PDS组、4.25%PDS组、1.5%PDS+1%丹参组、4.25%PDS+1%丹参组、1.5%PDS+2%丹参组和4.25%PDS+2%丹参组。腹膜透析液大鼠腹腔注射8周后,检测腹膜透析超滤量、腹膜对物质的清除率和腹透液漏出蛋白含量;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腹膜结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腹膜AQP-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腹膜间皮细胞ZO-1和AQP-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5%PDS组和4.25%PDS组大鼠腹膜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包括腹膜病理的改变明显,超滤量减少(P〈0.05),对肌酐和葡萄糖清除能力下降(P〈0.01),AQP-1蛋白表达增加(P〈0.05);1.5%PDS+2%丹参组和4.25%PDS+2%丹参组大鼠腹膜结构和功能较单纯腹透液组改善,表现为病理改变缓解,腹膜超滤量以及肌酐和葡萄糖清除率提高。与1.5%PDS组比较,1.5%PDS+2%丹参组腹膜AQP-1蛋白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AQP-1蛋白表达拮抗腹透液对腹膜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76.
动物类活血化瘀药对血液流变性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血液流变学方法对5种动物类活血化瘀药的作用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土鳖虫对血液流变性各参数的改善作用最强,可降低各切速下全血粘度,降低体外血栓的长度、湿重、干重,缩短血栓弹力图、最大凝固时间,减少血小板聚集数,改善血小板聚集性,降低血小板粘附性,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快红细胞电泳速度,改善红细胞聚集性,并可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其作用的有效项次占59.1%。水蛭作用强度次之,表现出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作用,还可改善红细胞电泳率,降低低切速下全血粘度,减少体外血栓重量,降低血栓弹力图弹力度和最大幅度有效项次占50%。再次为虻虫,可降低红细胞压积改善红细胞聚集性,亦可降低血栓弹力图最大幅度、弹力度、最大凝固时间,还可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粘附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改善红细胞电泳率,其有效项次占45.45%。五灵脂可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改善其变形能力,降低高切速下全血粘度。其有效项次占22.7%。穿山甲之作用最弱,可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聚集性,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和高切速下血栓粘度,其有效项次占18.2%。  相似文献   
77.
通过分析不同等级胶质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探讨术中超声在胶质增生和胶质瘤鉴别诊断以及胶质瘤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1例胶质增生及胶质瘤患者的术中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胶质增生及不同等级胶质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2例胶质增生,6例低级别胶质瘤,4例间变性胶质瘤和9例胶质母细胞瘤的声像图各具特征.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内的坏死液化发生率达到了53.8%(7/13),而胶质增生和低级别胶质瘤中均未见坏死液化灶,两者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术中超声在诊断胶质增生及对胶质瘤分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为了解大学生担任班干部是否影响学业 ,笔者于 2 0 0 2年底收集了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九九级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 3年来每学年的智育成绩和综合成绩以及英语四、六级通过情况 ,并进行了分析。此项调查属历史性队列研究 ,调查结果真实可靠。统计分析采用相关分析、χ2检验、t检验、多元回归分析。一、一般情况九九级生物技术专业 5 9人 ,其中男 4 5人 ,女 14人 ,男女比例为 3.2∶ 1,符合医学高等院校中的男女比例。平均年龄为 2 1.2 0± 1.34;来自于城镇的大学生 2 2人 ,来自于乡村的大学生 37人 ;民族都为汉族。班干部 10人中男生 8人 ,女…  相似文献   
79.
Current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offer <20% of survival benefits, and surgery sti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eating colorectal cancer[1]. Although more than two-thirds of patients are candidates for curative surgery, local recurrence occurs in as many as 40%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2]. Consequently, a diagnostic tool to enable accurate tumor localization is urgently needed to allow precise and complete removal. Radioimmunoguided surgery (RIGS), originally designed by Aitken, et al.[3], i…  相似文献   
80.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besity and the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331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and 175 with colon cancer who accepted surgical operation at Beijing Cancer Hospital during 1995 and 2002 were enrolled. Data were collected by reviewing the pathology materials and hospital records. 258 healthy people who accepted health examination at Beijing Cancer Hospital during 2000 and 2002 were also enrolled as control. Data of height, weight and gender at the time of examination were also collected. Obesity was estimated by body mass index (BMI), computed as weight in kilograms divided by height in meters squared (kg/m^2). The degree of obesit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using BMI≤18.5, 24-27.9 and ≥28 (kg/m^2) as the cut-off points for underweigh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ssociations with obesity were estimated by odds ratios (OR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s). All ORs were adjusted for age and sex. Results: Obesity was significantly prevalent in female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All the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showed lower level of BMI than control subjects. The ORs for rectal cancer rose with increasing BMI in women. Meanwhile, the ORs for colon cancer dropped with increasing BMI in both men and women.Obesity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rectal cancer,but not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olon cancer.Conclusion: Rectal cancer and colon cancer may have different biological behavior. Obese women have relatively high risk for rectal can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