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的学习曲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1年62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初期A、后期B两组;其中远端胃癌根治术45例,根据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初期Da、后期Db两组.分别比较初期与后期手术的手术情况.结果 62例腹腔镜辅助胃癌...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besity and the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331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and 175 with colon cancer who accepted surgical operation at Beijing Cancer Hospital during 1995 and 2002 were enrolled. Data were collected by reviewing the pathology materials and hospital records. 258 healthy people who accepted health examination at Beijing Cancer Hospital during 2000 and 2002 were also enrolled as control. Data of height, weight and gender at the time of examination were also collected. Obesity was estimated by body mass index (BMI), computed as weight in kilograms divided by height in meters squared (kg/m^2). The degree of obesit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using BMI≤18.5, 24-27.9 and ≥28 (kg/m^2) as the cut-off points for underweigh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ssociations with obesity were estimated by odds ratios (OR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s). All ORs were adjusted for age and sex. Results: Obesity was significantly prevalent in female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All the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showed lower level of BMI than control subjects. The ORs for rectal cancer rose with increasing BMI in women. Meanwhile, the ORs for colon cancer dropped with increasing BMI in both men and women.Obesity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rectal cancer,but not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olon cancer.Conclusion: Rectal cancer and colon cancer may have different biological behavior. Obese women have relatively high risk for rectal cance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100A6过表达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间经病理确诊的166例胃癌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肝转移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标本中S100A6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通过ChIP—Chip方法检测胃癌细胞株KAT03中S100A6可能调控的下游因子;将S100A6基因转染入胃癌细胞株AGS,通过细胞侵袭实验、RTQ—PCR方法分别检测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中细胞的侵袭能力和侵袭转移相关因子CDK5和FLJ12438的mRNA表达。结果S100A6蛋白在癌旁组织细胞质中偶有低表达;而在胃癌、肝及淋巴结转移灶组织的肿瘤细胞质和(或)细胞核中均有高表达,且在侵袭边缘的肿瘤细胞的细胞核中表达较高,其高表达率为分别为67.5%(112/166)、92.9%(26/28)和100%(30/30)。S100A6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S100A6可能作用于26个细胞侵袭转移有关基因的启动子部位。SIOOA6转染组的过膜细胞数为31.3±5.5,多于阴性对照组的7.7±1.5和空白对照组的9.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K5mRNA在转染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而FLJ1243mRNA在转染组中的表达水平与另外两组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100A6可能通过调控下游侵袭相关因子如CDK5的表达,进而影响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4.
157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157例EG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患者3年、5年的生存率。结果157例EGC患者有22例(14%)伴有淋巴结转移,其中黏膜癌2例(2.4%),仅累及N1淋巴结;黏膜下癌20例(27.0%),除累及N1淋巴结外,有7例同时累及N2淋巴结;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小胃癌(直径小于或等于0.5cm)者未见有淋巴结转移:直径小于或等于2.0cm和大于2.0cm的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4%和2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EGC未见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EGC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1%和2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9例出现脉管癌栓.其中4例伴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癌栓均为影响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伴有淋巴结转移的EGC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和79.5%,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95.7%和93.2%(P〈0.01)。结论EGC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脉管癌栓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合理选择EGC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对1例主诉为“进食不畅伴上腹胀痛5个月”的病例进行讨论。该例患者入院诊断为:胃食管结合部腺癌(SiewertII型)cT4aN2M。HIB期。经MDT讨论后,建议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放疗方案:6MV-XIMRTGTV(肿瘤靶区):55Gy/27f/39d:CTV(临床靶区):50Gy/27f/39d。同步化疗方案:替吉奥40mg/m^2,2次/d,5d/w(5w)]。放疗结束后8周实施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加残胃食管吻合术,术后病理分期:胃食管结合部腺癌(SiewertII型)ypT4aN0M0IIB期。术后建议继续予口服替吉奥化疗或者氟尿嘧啶联合铂类或紫杉醇类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弧形切割吻合器在直肠癌切除后肠道重建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外科2004年3月至2006年11月间6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66),手术死亡率为0.随访至2007年3月,所有患者均无局部复发.其中使用弧形切割闭合器者35例,未使用者31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前者发生率11.4%,后者仅3.2%,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术中使用弧形切割吻合器需注意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弧形切割吻合器在直肠癌切除后肠道重建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外科2004年3月至2006年11月间6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66),手术死亡率为0.随访至2007年3月,所有患者均无局部复发.其中使用弧形切割闭合器者35例,未使用者31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前者发生率11.4%,后者仅3.2%,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术中使用弧形切割吻合器需注意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弧形切割吻合器在直肠癌切除后肠道重建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外科2004年3月至2006年11月间6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66),手术死亡率为0.随访至2007年3月,所有患者均无局部复发.其中使用弧形切割闭合器者35例,未使用者31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前者发生率11.4%,后者仅3.2%,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术中使用弧形切割吻合器需注意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弧形切割吻合器在直肠癌切除后肠道重建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外科2004年3月至2006年11月间6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66),手术死亡率为0.随访至2007年3月,所有患者均无局部复发.其中使用弧形切割闭合器者35例,未使用者31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前者发生率11.4%,后者仅3.2%,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术中使用弧形切割吻合器需注意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弧形切割吻合器在直肠癌切除后肠道重建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外科2004年3月至2006年11月间6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6例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66),手术死亡率为0.随访至2007年3月,所有患者均无局部复发.其中使用弧形切割闭合器者35例,未使用者31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前者发生率11.4%,后者仅3.2%,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术中使用弧形切割吻合器需注意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