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10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2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磁疗、中药熏蒸配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法,将5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40.9%,对照细治愈率为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磁疗配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治愈率优于中药熏蒸、磁疗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儿科用药缺证据、缺适宜剂型、品种规格和科学折算的标准与方法,导致儿童用药剂量不合理已成为儿科用药中最突出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建立儿科用药剂量评价方法、监测儿科药物治疗的合理性,成为全球儿童药物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解剖化学分类/限定日剂量"(ATC/DDD)体系的"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评价方法已广泛用于成人用药剂量合理性评价。2009年韩璐等依据DUI评价原理首次提出"儿童限定日剂量"(Children De ned Daily Dose,cDDD)和"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hildren Utilization Index,cDUI)的概念,并用于评价汶川地震0~1岁儿科伤员用药剂量合理性。本文旨在探讨cDUI用于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评价的方法学问题。方法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探讨cDUI用于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如下问题:①cDDD的含义;②标准体系建立;③儿科用药剂量的分类评价。结果①cDDD的定义虽参考限定日剂量的形式,但其内涵与后者有本质区别。与DDD作为用药评价的测量单位不同,设立cDDD的目的是以其为标准,衡量儿科用药剂量的合理性。因此,cDDD应为儿科临床实际选用的标准剂量。②cDDD标准体系应用于儿科常见或重大疾病且已广泛使用的药品,接受时间和实践检验;针对药品的不同适应症分别设定相应儿童限定日剂量;对同种药物不同给药途径分别设立标准用药剂量。③评价体系应考虑年龄、体重、疾病种类与病情轻重对用药剂量的影响,采用分类评价的方法,对上述因素分别赋予相应权重,客观、综合地评价用药剂量。结论规范儿科用药剂量对提高儿科医疗质量,保障儿童用药的安全、有效与经济具有重要意义。cDUI方法体系的建立作为一种积极探索,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与经验。尽管现有方法体系和已有评价研究存在缺陷,但前期研究实践表明,该方法原理在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评价领域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头颈部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2例综合治疗后出现转移的晚期头颈部癌患者,接受恩度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12~15mg/d,d1~d14,21d为1周期;卡培他滨1500~2000mg/(m2.d),d1~d14,或替吉奥120mg/d,d1~d14,21d为1周期。每周期评价毒副反应,每2周期评价疗效,稳定和有效者继续治疗2~4周期。结果:22例患者共接受108个周期的化疗,中位4个周期,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例,稳定(SD)14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RR(CR+PR)为9.09%,疾病控制率DCR(CR+PR+SD)为72.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1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6个月。生活质量评价1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恩度相关的毒副反应主要为轻度的心脏毒副反应,包括T波和ST-T改变、轻度高血压,其它毒副反应与化疗药物相关。结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卡培他滨或替吉奥治疗晚期头颈部癌具有一定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QOL、毒性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5.
王峥  周军  伍晓 《全科护理》2020,18(17):2129-2131
[目的]了解口腔种植病人在病情会诊评估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护理对其病情转归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8年11月在深圳北大医院进行上颌前部单牙种植修复的122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病情会诊评估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护理),各61例。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临床恢复指标(牙龈厚度、颈部骨吸收量、乳头指数、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的差异,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种植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3个月后,两组病人牙龈厚度和乳头指数明显低于护理前,两组病人种植体颈部骨吸收量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明显高于护理前(P0.01)。护理后,试验组病人牙龈厚度(1.03±0.10)mm,低于对照组的(1.15±0.12)mm;试验组病人颈部骨吸收量(1.99±0.42)mm,高于对照组的(1.49±0.33)mm;试验组病人乳头指数(1.15±0.26),低于对照组的(1.81±0.55);试验组病人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15.99±3.11)mm,高于对照组的(11.05±2.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种植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腔种植病人在病情会诊评估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病人临床康复效果及外观美观性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评估羟考酮无背景量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6例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吗啡组和羟考酮组,各33例。两组术后均采用无背景量静脉自控镇痛模式。镇痛泵配方:吗啡组:100 ml生理盐水混合50 mg吗啡以及10 mg托烷司琼;羟考酮组:100 ml生理盐水混合50 mg羟考酮以及10 mg托烷司琼。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镇痛前后的静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动态VAS评分,术后48 h镇痛药物使用总量、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羟考酮组镇痛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吗啡组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两组患者的静态VAS评分、动态VAS评分均较本组镇痛前降低,且羟考酮组降低程度优于吗啡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组术后48 h镇痛药物使用总量、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分别为(63.01±3.42)ml、(12.21±1.45)次,均少于吗啡组的(85.35±5.47)ml、(21.21±1.55)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考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低于吗啡组的2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无背景量静脉自控镇痛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可获得理想效果,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及镇痛泵按压次数,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总结张晓甦教授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方法:师从张晓甦教授,总结整理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治疗的临床病历,整理和归纳本病治疗的临床经验及特色。通过对张晓甦教授运用自拟清带解毒汤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病案进行整理,剖析张教授对宫颈高危型HPV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临床辨证特色的梳理,从而对张晓甦教授治疗本病的临床思路、诊疗特色及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针对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张晓甦教授探其根本,认为本病病位在冲任,连及肝脾,病性为实,病因病机为湿热毒邪瘀滞胞宫,治法为清热利湿、解毒散瘀,自拟经验方"清带解毒汤"。通过对张晓甦教授治疗高危型HPV临床经验及诊疗特色的总结及学习,从而掌握该病的病因病机、诊疗思路及用药特点,为该病治疗提供临床经验。结论:张晓甦教授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经验丰富,防微杜渐,可以有效的预防宫颈癌的发生,为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有利于广大青年医师学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学龄期哮喘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针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学龄期哮喘儿童伴急性应激障碍患者154例和单纯学龄期哮喘儿童270例,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儿童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CA)和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患儿进行评测。结果 424例学龄期哮喘儿童SASRQ得分为41.25±14.692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142,95%CI:0.077~0.261)、年龄12~14岁(OR=0.010,95%CI:0.001~0.086)、病情轻(OR=0.139,95%CI:0.049~0.399)、疾病控制良好(OR=0.025,95%CI:0.085~0.851)是学龄期哮喘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小学文化程度(OR=14.866,95%CI:2.837~77.898)、发作诱因感染(OR=4.656,95%CI:1.163~18.638)、社会支持低水平(OR=4.656,95%CI:1.164~15.539)是学龄期哮喘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学龄期哮喘儿童存在明显的急性应激障碍,年龄小、病情重、文化程度低、低社会支持水平、疾病控制不佳是学龄期哮喘儿童急性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了解贵州省基层医生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的认知情况,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贵州省内9个地(市/州)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共430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基层医生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总体认知程度较高(86.1%),医生的性别、年龄、月收入、认为上级医院帮扶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的有利程度、对接受上级医院帮扶的必要程度、对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建立的医联体/医共体了解度和上级医院帮扶的最佳形式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的认知情况有影响。 结论 上级帮扶作用较大,但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无医疗技能的学习机会且机构重视培训程度不足,短期内难以提高其服务质量并无法满足辖区内患者的医疗卫生需求,建议高度重视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培训、推行同质化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探索服务模式的转变和服务内容的延伸以及健全相关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10.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是一个以主流文化和专业文化为主体、其他非主流文化共存的多元文化系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职业院校应该以前两种文化的宣传教育为主,同时还要平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共生和辩证统一的状态,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