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268篇
内科学   12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93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395篇
预防医学   206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53篇
  2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苍术有效成分β-桉叶醇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 通过药效学研究,确定与北苍术临床功效、主治基本吻合的有效成分β-桉叶醇,以便为中药材苍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提供药效学实验依据。方法 以正常、新斯的明负荷及脾虚小鼠为实验研究模型,观察了茅苍术的有效成分β-桉叶醇、茅术醇+β-桉叶醇混合物对小鼠肝肠推进功能及脾虚模型小鼠体征、体重、胃肠推进功能的影响。结果 β-桉叶醇1次性口服给药可显著促进正常小鼠的胃肠运动(P<0.05,P<0.001),且呈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同时也可证明茅术醇+β-桉叶醇混合物在剂量与β-桉叶醇相同的条件下,其作用强度与单用β-桉叶醇无显著差别;β-桉叶醇对新斯的明负荷小鼠引起的胃肠运动加快有明显的拮抗作用(P<0.05,P<0.001);β-桉叶醇可明显改善脾虚模型小鼠的体征,使脾虚模型小鼠的体重上升,显著抑制脾虚小鼠的胃肠运动(P<0.05,P<0.01),使脾虚小鼠的胃肠运动趋于正常。结论 β-桉叶醇可以作为苍术健脾燥湿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茅术醇+β-桉叶醇的混合物也是苍术健脾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62.
长沙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长沙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2006~2007年采集全市5个区7类食品,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6年和2007年度工作手册,检测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0157、空肠弯曲菌等6种致病菌。结果在两年中共采集7类共624份食品,检出致病菌67株,总检出率为10.74%。在6种致病菌中,以副溶血性孤菌检出率为最高(13、04%),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9.32%)。在7类食品中,以动物性水产品污染率为最高(32、61%),其次为生禽肉(26.67%);速冻米面、生畜肉、熟肉制品、蔬菜、非发酵豆制品等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长沙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爆发。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利用原核系统表达人微小病毒B19的重组蛋白抗原,为建立ELISA方法诊断B19病毒感染提供特异性抗原。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B19 VP2基因,将之插入到T载体中进行测序,验证序列正确后再重组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 ),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进行诱导表达。用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表达产物经亲合层析柱纯化得到VP2重组蛋白抗原。用B19 VP2 IgG对该蛋白进行了Western-Blot分析。结果:筛选出2株B19 VP2蛋白抗原高表达菌株,经IPTG诱导后,表达VP2重组蛋白量占菌体总蛋白量的24.6%。结论:VP2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活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升麻甙与5-O甲基维斯阿米醇甙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致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IL-6和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测定其生长曲线及药物的最大无毒浓度后,经升麻甙(50、100、200μg/ml)与5-O甲基维斯阿米醇甙(50、100、200μg/ml)预处理24h,再与ox-LDL(MDA含量为3nmol/ml)共同孵育24h,用ELISA法和放免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升麻甙与5-O甲基维斯阿米醇甙在50、100、200μg/ml时能够明显抑制ox-LDL引起的内皮细胞IL-6、TNF-α分泌,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升麻甙与5-O甲基维斯阿米醇甙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炮制前后变化明显的组分50%和95%乙醇洗脱部位(简称部位)进行药效学比较研究,为阐明栀子的炮制原理和栀子饮片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抗炎、镇静、凝血及化学性肝损伤等指标,观察生栀子、焦栀子50%和95%部位作用的差别。结果:生栀子、焦栀子50%和95%部位对小鼠炎症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小鼠镇静作用不明显,对四氯化碳造成的肝损伤没有保护作用,焦栀子95%部位有明显的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结论:生栀子、焦栀子两个洗脱部位抗炎作用较好,对镇静和肝损伤作用不明显。焦栀子95%部位凝血作用明显,有较好的止血功效。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提高对儿童Ⅰ型糖尿病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3月间50例确诊为Ⅰ型糖尿病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6~13岁占40%.男(28例)女(22例),无性别差别.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者33例,达66%.合并感染者42人,以上呼吸道感染居多,所有病例均用胰岛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儿童Ⅰ型糖尿病以学龄儿童多发,易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且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误治.感染可能是患儿糖尿病临床症状出现的重要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67.
目的:评价综合治疗输卵管堵塞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通液配伍中药灌肠的联合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通液法,治疗输卵管堵塞。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和35.14%。结论:两组比较,通液联合中药灌肠在治疗输卵管堵塞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8.
无创通气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76例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创通气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推广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呼吸功能和氧耗,缓解病情,且使用方面能避免有效机械通气的各种损伤以及并发症(声带损伤、喉头水肿、创口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日趋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无创通气成为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第一线治疗手段。无创通气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得到肯定,还可减少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并发症,提高疗效,避免和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尤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我科2006年COPD致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的治疗患者76例,分析BiPAP呼吸机治疗前后的临床情况,得出结论,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简单、灵活,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极大减少,并减少有创呼吸支持的机率,降低了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9.
为了使学生能快速、明显地观察到DNA显色反应的结果,对原实验方法经多次改进,省略了酒精固定,加进了用热水处理的步骤,结果表明:缩短了实验时间,DNA显色反应迅速、明显。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醉药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分离健康献血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并用NCS-RPMI 1640培养液培养,同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苯巴比妥钠、利多卡因、氯胺酮和氟烷,48h后收集培养物上清液,将上清液再与IL-2依赖细胞株CTLL-2细胞共同培养24h,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IL-2的活性。结果:4种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IL-2的产生均有抑制作用;4种药物及其不同浓度对IL-2产生影响的程度不同。结论:麻醉药物可不同程度地抑制IL-2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