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胰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据2009年美国癌症学会报道,胰腺癌的致死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四位,消化道肿瘤的第二位〔1〕。本病以中老年人为发病的高峰期人群〔2〕。由于解剖学上胰腺位置较深的特点,再加上恶性程度较高,起病隐匿和早期转移等特点,常规手术切除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治愈效果,5年内生存率仅为5%〔3〕,所以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含非甲基化的CpG ODN序列及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的HIV复合多表位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体外进行表达。方法设计并合成含CpG ODN序列和linker序列的CTB基因引物,用PCR方法扩增CpG-CTB基因(CC),定向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VL上,然后在CC基因下游插入HIV复合多表位基因MEGNp24,构建重组质粒pVL-CC-MEGNp24,酶切鉴定。纯化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RT-PCR和细胞免疫染色方法分别检测CTB和p24基因的转录及表达,同时设质粒pVL及空白对照。结果构建了重组质粒pVL-CC-MEGNp24,该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CTB和复合多表位基因在293T细胞中得到稳定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含免疫佐剂的HIV复合多表位真核表达载体,为后期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临床实例出发探讨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的特点和关联性,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70-2017年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公开报道的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的病例,提取文献中患者年龄、性别、致ADR药物、重症药疹类型等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文献49篇,共计病例49例。其中单一用药致重症药疹病例有27例,联合用药22例;49例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中发生率最高为对乙酰氨基酚,其次为吡罗昔康、布洛芬、依托考昔;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平均潜伏期为(7.88±10.42)d,其中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潜伏期最长,可长达(36.50±14.20)d;大部分患者停药后好转,1例因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征死亡。结论: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临床应用时应提高警惕,以减少重症药疹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心肺复苏期间患者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复苏期间患者缺血-再灌流损伤的机制,方法:20例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术患者,根据复苏后有无自主循环分为缺血组(8例)和再灌流组(12例)。并于复苏前,复苏后即刻,15min,30min时分别测定其血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比较两组患者血中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再灌流组MDA浓度较心博骤停前明显增高,尤以30min时增高显著,且明显高于缺血组,SOD浓度较心搏骤停前明显下降,尤以复苏后即刻下降显著,且明显低于缺血组,缺血组实施心肺复苏术前后MDA,SOD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MDA和SOD在缺血-再灌流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动态监测血中MDA,SOD浓度对评估心肺复苏期间患者的再灌流损伤程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N—心钠素在无症状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N 心钠素 (N ANP)对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放射性核素门控心血池显像 ,筛选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 3 2例 ,心力衰竭患者 3 2例 ,并选取心功能正常健康人 3 2例作为对照组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三组血浆N ANP水平。结果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组血浆N ANP [( 13 82 .2 5± 5 49.5 1)ng/L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4 2 2 .0 6± 2 5 5 .3 8)ng/L ,P <0 .0 5 ] ,却显著低于心力衰竭组 [( 4 0 2 0 .43± 2 0 90 .95 )ng/L ,P <0 .0 5 ] ;以血浆N ANP >92 3 .0 0ng/L(对照组的 x± 1.96s ) ,诊断无症状心力衰竭 ,敏感度为 75 % ,特异度为 94%。结论 :N ANP可用来诊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且以N ANP >92 3 .0 0ng/L作为诊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指标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介绍王世广运用"火针深浅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经验。王世广在临床中根据面肌痉挛的分级、患者形体的羸壮量化火针点刺的深度,并结合是否存在联带运动制定了系统的用针方法,治疗过程重用手足三阳经穴,注重形神同调,临床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8.
19.
【摘要】目的:评价双能CT(DE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早期颅内出血(ICH)和对比剂外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11月-2019年2月对在本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在术后2h内行头颅DECT扫描(80kVp和Sn150kVp)得到的混合能量图像,经后处理获得虚拟平扫图(VNC)及碘覆盖图(IOM),以术后24~48h的常规CT(44例)或MR磁敏感加权血管成像(SWAN)(5例)的诊断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常规CT显示梗死区出现高密度影或SWAN图像显示低信号影即为出血),评价DECT图像(混合图像+VNC+IOM)对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ICH的早期诊断效能。结果:符合纳入条件的49例AIS患者中15例DECT诊断为颅内出血合并对比剂外渗,全部经随访图像证实;34例诊断为对比剂外渗,随访证实30例,余4例随访图像提示出血性转化。DECT诊断早期ICH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78.95%(15/19)、100%(45/45)和93.75%(60/64),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5/15)和91.84%(45/49)。结论:双能CT可诊断AIS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早期ICH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1998年3月起采用达克宁栓与制霉菌素片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138例效果好,复发率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