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9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271篇
内科学   81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333篇
预防医学   218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125篇
  5篇
中国医学   169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1.
报道1例罕见的先天性多系统炎性疾病和视神经病变特征的序列图片。观察性病例报道。1名患先天性多系统炎性疾病的6岁女孩,已接受全身性皮质内固醇治疗5年,双眼视盘周围可见纤维状斑片并延伸进入视乳头周围的神经纤维及血管。MRI检查及腰椎穿刺提示颅内压增高。增高的颅内压随着皮质内固醇用量减少回复正常。与4年前所拍摄的视盘照片相比,4年间视盘无明显变化,符合假性视乳头水肿的表现,而与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视乳头水肿不符。这种视盘表现,结合其潜在的炎性症状,提示该先天性多系统炎性疾病的不典型视神经病变是一种浸润性病变。先天性多系…  相似文献   
12.
自1991年11月到1992年2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延边地区87例各种肝病患者.65例HBsAg携带者及5例单项ALT增高者血清共157份进行了抗-HCV检测.33例呈阳性,总阳性率为21.0%,其中单项ALT增高者高达80.O%.其次.急性肝炎为35.2%.慢性迁延性肝炎为18.2%.HBsAg携带者为6.2%,肝硬化为0%.  相似文献   
13.
崔行  王媛 《实用癌症杂志》1996,11(3):160-161
作者采用酶法及免疫电泳法同时测定了多种消化系统癌症患者血清α1-抗胰蛋白酶水平,结果显示数种消化系统癌症患者血清α1-AT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两种测定方法结果一致。结果证明血清α1-AT,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物,在各种消化系统瘤发生时可非特异性升高,因此α1-AT测定对这些肿瘤的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说明免疫电泳法是血清α1-AT临床测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饮入过量的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状态,在临床上称作酒精中毒。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基层医生不要认为这是小事,因为严重者一样会致死。因此,应做好急救,必要时在积极院前急救的前提下,转运至上级医院。1临床表现要对酒精中毒患者进行有效的抢救,就必须了解急性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拟探索翻转课堂在医学本科生精神病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级12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实验对照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其中观察组学生应用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通过比较两个组随堂考试成绩并用自制的调查表对观察组的学生进行影响评价,以评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采用SPSS 18.0进行t检验。结果 随堂考试成绩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的随堂考试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18.96±2.11) vs. (14.73±2.26)](P<0.05)。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共60人,其中96.7%(58人)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促进课前预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及师生交流;95.0%(57人)的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满意,并认为其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93.3%(56人)的学生认为能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0.0%(54人)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较传统课堂更具优越性且对其将来的学习有帮助;86.7%(52人)的学生认为没有增加学习负担。结论 在精神病学的理论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相结合,学生更易接受,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脾脏的声触诊弹性成像与声触诊弹性测量技术在评估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EG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肝硬化患者87例,经胃镜结果分为无曲张组(44例)、轻度曲张组(13例)和中重度曲张组(30例)。通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分别测量肝脏声触诊弹性成像值(liver-sound touch elastography, L-STE)、肝脏声触诊弹性测量值(liver-sound touch quantify, L-STQ)、脾脏声触诊弹性成像值(spleen-sound touch elastography, S-STE)、脾脏声触诊弹性测量值(spleen-sound touch quantify, S-STQ),比较各组肝脾STE及STQ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参数诊断EGV的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肝硬化无曲张组与曲张组肝脾STE与STQ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显示,L-STE、L-STQ、S-STE及S-STQ值与食管胃底...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乳腺癌位居全球女性癌因死亡首位,具有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等特点。目的 评估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流行变化趋势。方法 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15岁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数据,应用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对中国1990—2019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进行拟合,进一步估计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风险中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从14.14/10万升至52.81/10万,粗死亡率从7.22/10万升至13.40/10万。乳腺癌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990年为17.07/10万,2019年为35.61/10万),标化死亡率呈平稳略减趋势(1990年为9.16/10万,2019年为8.98/10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年龄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净漂移值为2.58%〔95%CI(2.34%,2.83%)〕,局部漂移值在65~69岁年龄段达到最高,为3.46%〔95%CI(3.11%,3.80%)〕;死亡率净漂移值为-0.75%〔95%CI(-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阴道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成像技术(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hysterosalpingo-contrast sonography,RT-3D-HyCoSy)对评估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史患者对侧输卵管通畅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有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史且有生育需求的育龄期患者66例,运用经阴道RT-3D-HyCoSy检查其对侧输卵管通畅性。根据造影结果输卵管是否通畅,分为通畅组、通而不畅组和阻塞组,比较3组患者疼痛评分。根据造影过程中是否发生造影剂逆流,分为有逆流组和无逆流组,比较2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和输卵管阻塞率。结果: 因1例患者子宫明显后屈,造影管卡在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前壁瘢痕处,置管未成功,故成功收集65例结果,超声造影显示输卵管35条(53.8%)通畅,15条(23.1%)通而不畅,15条(23.1%)阻塞。造影过程中13例(20%)发生子宫肌层造影剂逆流,52例(80%)未发生。输卵管通畅组、通而不畅组、阻塞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469,P<0.001),阻塞组大于通而不畅组,通而不畅组大于通畅组(P<0.001)。有逆流组和无逆流组的子宫内膜厚度(t=0.163,P=0.872)和输卵管阻塞率(χ2=3.385,P=0.06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阴道RT-3D-HyCoSy能较好地评估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史患者对侧输卵管的通畅性,患者耐受性较好,能为临床提供可视性强的图片信息,为生殖医学科医生预防此类患者再次发生异位妊娠及选择助孕方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恶性肿瘤在中国造成的疾病负担现状与趋势,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使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数据,采用粗发病率、粗死亡率及其标化率评估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水平,采用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ears of life lost, YLLs)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等疾病负担指标评价中国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分析1990―2019年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结果  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分别增加170.07%和86.10%,粗发病率与粗死亡率分别上升124.76%和54.87%,标化发病率上升24.18%,标化死亡率下降19.06%。中国恶性肿瘤标化YLDs率在各级社会发展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 SDI)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但标化YLLs率及DALYs率处于较高水平。中国总体标化YLDs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为1.56%, P < 0.001)]呈上升趋势,标化YLLs率及标化DALYs率(AAPC分别为-1.15%和-1.10%, 均有P < 0.05)呈下降趋势。相较于女性,男性的整体标化YLDs率上升速度较快,标化YLLs率和DALYs率下降速度较慢。15~ < 50岁组的整体标化YLDs率上升速度较快,≥70岁组的整体标化YLLs率和DALYs率下降速度较慢。男性和50~ < 70岁组的YLDs、YLLs和DALYs构成占比最大。DALYs构成中,YLLs构成占比大于YLDs,且呈下降趋势。  结论  1990―2019年中国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仍较重,尤其是男性和中老年人群,YLLs是疾病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管理和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和毒性特点,为有毒中药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毒药材。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毒性特点等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药典中共有83味有毒中药,分别为大毒10味,“有毒”42味,“小毒”31味。除去炮制品共计有38味“有毒”药材。在这38味“有毒”中药中,有8味“有毒”中药的内服与外用功能不同。38味中药的毒性成分各不相同,多为毒苷、生物碱、毒蛋白和金属元素,毒性范围分布于脑、神经、脏腑等。结论:通过对有毒中药的毒性特点和成分分析,总结出有毒中药的功效分布广泛,常见为杀虫、泻下和清热。毒性成分和毒性特点也各不相同,多数有毒中药其有效成分与毒性成分相同,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会对机体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