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与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体温变化规律,为临床观察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84例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和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3d、手术当天至术后12 d每日6:00、10:00、14:00、18:00、21:00、1:006个时间点的体温进行观察.[结果]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当天至术后7d的体温普遍高于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两种类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8~12d的平均体温、每日体温无明显差异.[结论]医务人员对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体温变化要区别对待,做好观察及时处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急性乌头草中毒的特征和抢救要点.方法 47例急性乌头草中毒病例分为心脏损害组31例(观察1组)和无心脏损害组16例(观察2组),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比较,详细分析乌头草中毒对心脏的损害特点和救治要点、并从中毒机制上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急性乌头草中毒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兴奋和心脏损害引起的一系列改变,与性别、年龄无关.47例中,心脏损害组31例(观察1组),占65.96%.主要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传导异常的心电图改变者26例(92.8%).结论 心脏传导异常和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是急性乌头草中毒的显著特征,采取大剂量维生素C、阿托品、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是防治并发症最为合理、安全、有效的救治关键点.  相似文献   
23.
王国伟  高建忠  郑虎林  李军  刘彦西 《海南医学》2013,24(14):2050-2052
目的 观察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方法 对89例Hunt-HessⅢ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给予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对照组给予间断腰穿释放脑脊液.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脑脊液红细胞以及压力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CVS发生率低,且治疗后脑脊液红细胞以及压力明显较对照组下降(P<0.01).结论 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能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后CV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4.
改良额颞骨瓣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15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治疗经验,并探讨改良额颞骨瓣在治疗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改良额颞骨瓣以Yasargil入路为基础,强调颅中窝、颅前窝的位置性减压,骨瓣第一孔常规钻在关键孔。15例经影像学证实为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标准随访6个月,治愈4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保证。改良额颞骨瓣入路术中操作顺利,手术骨窗底部能接近中颅窝底,复位颞叶钩回,解除对环池的压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5.
26.
27.
28.
对尼泊尔酸模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综合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尼泊尔酸模根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等波谱学分析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该研究从尼泊尔酸模根中分离到1个新萘酮类化合物,命名为酸模酮A(1),并采用人肺癌细胞A549、人肝癌细胞HepG2、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评价其体外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探讨甲状腺切口瘢痕最小化技术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实验组的切口瘢痕满意度为95.00%(38/4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实验组术后1周和术后1月的瘢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平均切口长度为(6.93±2.71)cm,对照组的平均切口长度为(6.08±2.16)cm(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例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实验组甲状腺切口手术患者(P<0.05).结论 甲状腺切口瘢痕最小化技术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注射疗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山东省立第三医院骨科2015年6月—2017年6月240例KO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三组,每组80例。A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治疗,B组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C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Lequesne指数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后第1、3、5周各组的VAS、Lequesne指数评分、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均依次降低,经配对分析显示,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组患者相同时间点的VAS、 Lequesne指数评分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组治疗前VAS为(8.59±0.98)分、Lequesne指数评分为(10.55±2.15)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为(35.58±10.13)分,治疗后第1、3、5周VAS分别为(5.51±0.63)分、(3.39±0.51)分、(1.57±0.12)分,Lequesne指数评分分别是(8.13±2.15)分、(7.01±2.03)分、(5.05±2.11)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分别为(28.45±9.48)分、(20.38±8.64)分、(14.85±5.45)分,疗效均优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KOA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疼痛,建议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