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崔兴  王军强  刘寨东  徐瑞荣 《医学综述》2009,15(18):2723-2726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肿瘤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而且髓外浸润和侵袭仍是导致复发和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关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和髓外浸润的机制和相应的治疗学研究成为当今血液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已有的研究表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特异性受体CXCR4所组成的SDF-1/CXCR4轴可通过改变白血病骨髓造血微环境,在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耐药、浸润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本文重点探讨SDF-1/CXCR4轴在白血病干细胞迁移与归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创新型医学人才已成为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首要选择,中医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的基地,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中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53.
重视胫骨和腓骨骨折的规范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军强  王满宜 《中国骨伤》2009,22(11):803-804
胫、腓骨骨折是最为常见的长骨骨折,在正常人群中,平均每10万人中每年有26例发生胫骨干骨折(男性:41例/100,000/年,女性:12例/100,000/年);胫、腓骨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20%,平均年龄为37岁,呈双峰分布,青年男性和老年女性发生率较高[1]。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制框架式计算机辅助胫骨带锁髓内钉远端锁定手术导航系统,观察并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规律及效果。方法系统由计算机(普通PC机)、自动机械臂导航框架、小腿固定托、定位器械(定位弓、定位套筒、定位手术刀柄)组成。自行研发的导航软件可完成手术所需要的X线图像的注册、定位工具的遥操作实时导航。临床应用于21例闭合胫、腓骨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的远端锁定操作(42个锁孔)。患者平均年龄31岁。记录远端锁孔图像注册、“C”型臂X线机对位和两幅X线图像的获取并传输至电脑所需要的时间,计算机辅助钻孔的时间,获取两幅X线图像的时间。结果42个锁孔,除1孔第一次锁定失败外(2.38%),其余均一次成功,其中9例钻头触及锁定孔道(21.95%),但未损毁髓内钉及钻头,无副损伤。每对远端锁孔锁定所需X线透视平均时间为(2.23±0.31)s。结论系统设计合理、简单,导航工具不影响现有手术空间,符合医生的操作习惯,易于术者掌握、维护,设备消毒方便。导航定位精度高,可作为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中精确立体定位的技术平台,锁定过程中只需要两幅计算机校准的X线影像,术中X线照射时间显著减少。系统研发成本较低,适用于各厂家、各型号的髓内钉,具有通用性,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55.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41岁,摔倒致右肘肿痛、活动受限1 d,于2009年8月8口急诊入院.1 d前行走不慎滑倒,自述当时右肘处于半屈曲位,以右手掌先着地急速摔倒,摔伤后即觉右肘剧痛,屈曲不能,受伤后4 h被送当地医院急诊救治,该院予以右肘手法复位、屈肘功能位长臂石膏后托外固定,患者自觉疼痛明显缓解,但固定后摄X线片,发现骨折移位未纠正,患者遂于伤后24 h来我院急诊就诊,急诊予以右肘重新闭合复位、更换长臂石膏后托、拍片后收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56.
自1995年开始,第一个关于机器人应用于外科手术的程序被FDA所通过以后,至2000年,开始有大规模的应用在临床的趋势.在提高手术效果和精度的同时,也不断开展创新的手术,并向其他领域扩展[1-7].如何保证机器人系统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在远程遥操作中如何保证数据安全,是研制与临床应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对外科机器人安全性的研究,还没有一个专用的标准,大多是基于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安全理论和方法,采用操作人员避开机器人工作区域的安全策略来讨论机器人安全[8].而骨科机器人手术过程中,机器人和手术者的工作空间必然要发生重叠.对骨科机器人安全性的研究,不能将机器人系统独立于手术服务环境,只研究机器人本身的安全可靠性,而应该从手术环境、手术方案的角度来综合研究应用机器人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与该病的诊断,手术疗效及病情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LDH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4天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与同期住际接受脊柱手术的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比较。结果:(1)手术前LDH组T淋巴细胞亚群低于术前对照组。(2)手术后LDH组T细胞亚群则明显高于术前,与术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基于国内现有网络通讯技术的机器人辅助胫骨髓内钉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远程手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自主研发基于ASDL/ISDN网络平台的主仆式远程外科机器人辅助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手术系统进行异地远程手术操作,在经过严格训练和成功完成模型骨、尸体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自2005年5月至2006年3月,选取7例闭合胫腓骨骨折患者(石家庄市1例,延安市6例;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37.5岁,受伤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3.5d),开展北京-石家庄、北京-延安异地远程胫骨骨折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手术主控制端在北京,从手术端分别位于石家庄和延安。记录远程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的建立时间、远程手术过程中医学图像及手术操作规划的数据指令传输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结果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发生。系统建立时间平均为19.5min,在远程手术中医学图像传输时间平均为2.8min,手术操作规划的数据指令传输时间平均为2.3min,手术时间平均为2.4h。结论自主研发的远程骨科机器人手术系统安全有效,不同于全程非间断的实时手术视频传输远程操作,可避免网络延时、带宽限制,为远程外科机器人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搭建了实用、安全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59.
苏娜娜  王军强 《现代保健》2009,(25):176-177
创新型医学人才已成为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首要选择,中医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的基地,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采取一系列措施培养中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60.
由《中华医学杂志》主办、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承办的骨科计算机导航技术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3月31日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如期举行。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在计算机导航技术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骨科专家、国内相关科学领域、工程技术领域的专家,就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omputer assisted orthopaedic surgery,CAOS)在骨科应用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操作规范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及广泛的学术交流。本次研讨会主要采用专题演讲和讨论形式进行交流,会议未设中心发言,以使所有的与会代表都有机会平等地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