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脱细胞基质( DCM)人工血管用于小口径血管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40条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DCM、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血管及自体颈外静脉3组行右颈总动脉置换术,彩超监测移植物通畅率.术后4、8周活体取材,标本行苏木素-伊红(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3组移植物1周通畅率(75.0%、64.3%、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颈外静脉组4、8周通畅率( 100.0%、88.9%)优于DCM组(56.3%、26.7%)及ePTFE组(57.1%、23.1%,P<0.05),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人工血管4、8周血栓形成面积小于ePTFE人工血管,吻合口内膜内皮化程度高于后者.结论 小口径DCM人工血管在抑制血栓形成及加快内皮化方面优于ePTFE人工血管.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手术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5月21例施行股-股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髂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行手术者16例,主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同时行该手术者5例.结果 本组21例手术均成功完成.2例术后残留轻度间歇性跛行,1例在术后11个月出现静息痛.2例分别于术后6、17个月发现人造血管闭塞,术后平均2年通畅率为90%.结论 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是治疗单侧髂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一种简单而有效手术,也适用于特殊类型动脉瘤的腔内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23.
背景:目前关于经皮椎体成形中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影响的系统性研究非常有限。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中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4例167个椎体,根据麻醉记录对局部麻醉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后0,3,5,10 min 6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前相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后0,3,5 min均出现平均动脉压下降,以3 min时最为明显(P〈0.05,P〈0.01),10 min时恢复到注射前水平;同时心率也表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后0,3,5 min时间点明显加快,同样以3 min时最为明显(P〈0.05,P〈0.01),10 min时心率基本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前后所有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前相比,注射后各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百分数均无明显变化。表明经皮椎体成形中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会对患者心血管系统产生一过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托里消毒散对肝癌栓塞化疗后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里消毒散是中医外科托法的代表方.我们运用托里消毒散治疗原发性肝癌栓塞化疗后的患者20例,并与单用肝癌栓塞化疗的21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许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检测出甲状腺癌.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方式,但甲亢合并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存在争议.2006年6月至2012年5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甲状腺外科对23例甲亢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实行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小口径脱细胞基质(DCM)人工血管移植4周后内膜增生程度。方法将17只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DCM(n=9)、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血管(n=8)2组行右颈总动脉置换术,术后1、4周彩超检测移植物吻合口及中段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及内径。术后4周活体取材,标本行HE染色及光镜检查。结果所有移植物4周内均保持通畅。DCM、ePTFE人工血管移植后4周与1周远端吻合口的RI差值(△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及中段其余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DCM组近端吻合口、中段及远端吻合口的内径差值(△D)则均小于ePTFE组(尸均〈0.05)。结论移植后4周小口径DCM人工血管内膜增生程度小于ePTFE人工血管。  相似文献   
27.
洪浩  季晖 《药学教育》2013,(5):30-32
药理学是医药卫生院校共有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内容与临床实践和新药研究密切相关。药理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素质高低。作者总结多年来讲授药理学经验和体会,旨在与药理学教师交流共勉,藉此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肺腺癌肿瘤标志物与骨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78例肺腺癌患者的全身骨显像,采用单因素Pearson卡方分析和Logistic二分类回归法对肺腺癌骨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单因素卡方分析结果: CA125(P=0.000)、CYFRA21-1(P=0.000)、NSE(P=0.000)、SCC(P=0.036)、CEA(P=0.000)、ALP(P=0.000)、肺门淋巴节(P=0.000)均是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2)二分类分析结果:CA125(P=0.009, OR=1.007)、NSE(P=0.012, OR=1.097)、ALP(P=0.001, OR=1.022)、CEA(P=0.013, OR=1.004)、肺门淋巴节(P=0.029, OR=2.136)是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 均OR>1),具有统计学意义; SCC(P=0.169, OR=1.194)、ProGRP(P=0.703, OR=1.004)是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均OR>1),但不具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A125、NSE、ALP、CEA、肺门淋巴节与骨转移有关;SCC、ProGRP是骨转移的危险因素,但不具统计学意义;CYFRA21-1与骨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应用自主研发改良的术中神经功能实时监测方法对术中喉返神经功能进行实时监测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 对我院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昆 明医科大学附一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共计761例甲状腺/甲状旁腺患者应用人体术中神经多功能检测报警系统进行术中神经功能实时监测。结果 术中双侧475例(950条),单侧286例(286条),共1236条喉返神经功能监测顺利,术后行喉镜检查有12例出现声带麻痹,3个月内恢复正常,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损伤为2例。喉返神经探查时间为(3.1±1.1)分钟,术中喉返神经损伤识别率、暂时性损伤率及永久性损伤率分别为100%、1.58%(12/761)和0.26%(2/761)。结论 术中神经功能实时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降低手术难度,减轻术者与患者的心理压力,缩短喉返神经探查时间,能及时有效的监测与保护喉返神经,有广泛推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4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改良的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在缺血1 h后进行再灌注。参照改良的Zea Longa 8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对3组大鼠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行评估。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5 min和16 h进行电针干预。于再灌注后24 h取材。TTC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右侧纹状体脑组织中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qPCR检测Beclin1 mRNA表达。结果  对照组无行为学改变,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电针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 < 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 < 0.05),Beclin1 mRNA的表达亦明显增加(P < 0.05)。结论  电针治疗可能通过促进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的表达,调控自噬的发生,减小大鼠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实现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