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57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71.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技术在肛瘘患者术前瘘管和瘘口评估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90例,术前均行DCE-MRI检查,30 min后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钆剂瘘管造影+DCE-MRI扫描。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MRI的诊断效能。 结果 DCE-MRI诊断结果显示,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主瘘管91个,>5 mm分支瘘管135个,<5 mm分支瘘管121个,主内瘘口81个,细小内瘘口27个。MRI钆剂瘘管造影+DCE-MRI诊断结果显示,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主瘘管92个,>5 mm分支瘘管137个,<5 mm分支瘘管154个,主内瘘口87个,细小内瘘口103个。DCE-MRI诊断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主瘘管、>5 mm分支瘘管、<5 mm分支瘘管和主内瘘口的准确率分别为97.89%、88.27%、71.62%、85.86%,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657、0.436、0.422、0.454(P<0.05);DCE-MRI诊断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细小内瘘口的准确率为29.83%,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040(P>0.05)。MRI钆剂瘘管造影+DCE-MRI诊断高位复杂型肛瘘患者主瘘管、>5 mm分支瘘管、<5 mm分支瘘管、主内瘘口和细小内瘘口的准确率分别为98.95%、89.51%、75.55%、89.90%、71.82%,与手术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795、0.467、0.433、0.446、0.380(P<0.05)。 结论 MRI钆剂瘘管造影联合DCE-MRI技术在高位复杂型肛瘘术前细小分支瘘管及瘘口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2.
在临床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并QT问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或心室颤动(室颤)的患儿少见。QT间期延长的原因可为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并CAVB,亦可为CAVB过缓的心率导致获得性QT间期延长,这2种原因均可经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缩短QT间期,从而减少TdP或室颤发生。现报道2014年10月诊治的1例先天性LQTS并先天性CAVB及TdP和室颤,且接受心脏起搏治疗后未再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儿,讨论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案,为临床类似病例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3.
我科于1997年4月收治1例因高压电烧伤致肘部深度电烧伤小儿患者,采用背阔肌岛状肌皮瓣修复肘部创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患儿,男,6岁半,爬上变压器被1万伏高压电烧伤,伤后在当地基层医院治疗,9天后转送我院。检查发现双上肢为入口,左足底为出口,右上肢全部发黑炭化且已腐烂,左上肢肿胀明显且肘关节处肌肉坏死关节腔外露,创面大小14cm×9cm。伤后14天行右上肢高位截肢,左肘关节行清创术,创口用1%新洁尔灭及生理盐水冲洗后放入庆大霉素8万单位,于左侧背部设计大小约15cm×10cm岛状背阔肌肌皮瓣,首先从背阔肌前缘的切口进入,翻开…  相似文献   
274.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对儿童活髓切断术联合不锈钢预成冠(SSC)戴冠后疼痛缓解的影响。方法:选择采用SSC修复患牙30对,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自体口内对照,分别在修复后6、24、72 h回访患儿口腔疼痛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SSC修复后6 h,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0%和10%,术后24 h两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60%和56.67%,实验组疼痛评分和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疼痛评分和疼痛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髓切断术联合SSC术后进行光动力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275.
目的了解广西血吸虫病监测机构现状,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依据。方法制订统一调查表调查,查阅有关单位年度工作总结。结果(1)机构:全广西填表时有独立血防机构15个,承担血防监测任务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站4个。(2)设施与仪器设备:15个独立血防机构共计公有房屋13 394 m2,其中危房5 459m2,占40.8%;有汽车、B超仪、显微镜等所有价值5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59台件,平均每单位4台件(。3)人员:19个县市共有血防人员302人。其中高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81人,中专、大专、本科学历分别有169、46和6人;无职称和初、中、高级职称者各为62、161、76及3人。独立血防机构的272人无高级职称者。结论广西血防人员素质偏低,设备陈旧简陋,难以适应血防监测工作需要,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76.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运用混合调节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发现:中国式家庭“互惠性孝道”代际交换关系,对于改善老人主客观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康有重要作用;子女经济支持、生活照料与情感慰藉三类代际交换,通过老人“逆反哺”中介机制非对称影响老人健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同时以直接机制与对“子女代际交换-老人代际交换-老人健康”路径关系的混合调节中介机制,非对称影响老人健康。应多路径强化家庭代际交换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嵌合匹配性,优化家庭代际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277.
目的探讨咽旁颞下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用自动活检枪行经皮穿刺活检术4例。结果 4例均得到定性诊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咽旁颞下区经皮穿刺活检术成功率和诊断符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8.
目的探讨儿童右心耳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发作形式、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小儿科因房速就诊, 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右心耳起源房速的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效果, 同时将患儿分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和心功能正常组, 比较两组患儿射频消融年龄及房速时心率的差异,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42例患儿中男20例、女22例, 发病年龄2.7(0.6, 5.1)岁, 射频消融年龄(6.5±3.6)岁, 体重(23.4±10.0)kg, 持续无休止性32例(76%),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发生率为43%(18/42)。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组射频消融年龄大于心功能正常组, 房速时心率高于心功能正常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1±3.8)比(5.3±3.1)岁, t=-2.63, P=0.012;(173±41)比(150±30)次/min, t=-2.05, P=0.047]。38例(90%)患儿曾接受过2种及以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房速均未治愈。射频消融即时成功率为57%(24/42), ...  相似文献   
279.
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要求,消除丙型肝炎(简称丙肝)公共卫生危害,本研究对广西吸毒人群的丙肝知识知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为下一步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吸毒人群主动筛查、主动诊疗,达到吸毒人群内丙肝的“微消除”目标。  相似文献   
280.
目的 分析广西≥50岁男性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基因亚型及治疗前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广西14个城市2020年1至6月新报告≥50岁男性HIV感染者,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 pol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耐药突变位点及耐药程度。结果 共615例HIV感染者纳入分析,CRF01_AE、CRF07_BC和CRF08_BC 3种主要亚型的构成比分别为57.4%(353/615)、17.1%(105/615)和22.4%(138/615)。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NRTI(N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发生耐药位点突变例数分别为8例(1.3%)、18例(2.9%)和0例。NRTI和NNRTI位点突变率最高的分别为M184V(0.7%)和K103N(1.8%)。22例(3.6%)至少对任意一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产生耐药,其中,对NRTI耐药4例(0.7%)、NNRTI耐药14例(2.3%),同时产生耐药4例(0.7%);对蛋白酶抑制剂未产生耐药。NNRTI治疗前耐药率高于NRTI(2.9%比1.3%;χ2=3.929,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