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0篇
综合类   6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目的基于病证结合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分布与组合情况,以初步了解其分布特点和组合规律,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课题组统一制订的《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进行全国多中心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等信息,结合现行多个诊疗共识以及前期文献回顾,并经过2轮专家论证,最后制订《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依此判定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类型。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频数、频率等描述性分析的方法。结果 801例患者有7种病性类证候要素,其中气虚517例,血瘀503例,水停462例,阴虚448例,气滞438例,阳虚428例,湿热257例,且气虚、血瘀、水停、阳虚在失代偿期的分布频率高于代偿期(P0.05)。314例代偿期患者中,单一病性类证候要素以血瘀最为常见(36.36%),2~5种病性类证候要素组合分别以气虚+气滞(20.00%)、气虚+阴虚+血瘀(11.32%)、气虚+阳虚+阴虚+气滞(16.13%)、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45.1%)最为常见;487例失代偿期患者中,单一病性类证候要素以水停最为常见(90.91%),2~5种病性类证候要素组合分别以气虚+水停(57.45%)、气虚+血瘀+水停(26.44%)、气虚+阳虚+血瘀+水停(23.40%)、气虚+阳虚+气滞+血瘀+水停(25.00%)最为常见。属于6种病性类证候要素组合的代偿期患者常见组合中有60.00%的患者未合并水停;失代偿期患者常见组合中有59.81%的患者未合并湿热。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以气虚、血瘀最多见;在代偿期以单一与2~5种组合多见,多合并气虚、血瘀、气滞;失代偿期则以3~7种组合多见,多合并气虚、水停。2期均有气虚、血瘀等基本病机,也有各期病机侧重的不同。  相似文献   
92.
茵陈四逆汤加减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茵陈四逆汤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6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30例),对照组予西医综合治疗为主,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予茵陈四逆汤辨证加减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入组前组间基线特征,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积分、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rimary trait analysis,PT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8周治疗效果及短期(12周)的预后差异。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90%,对照组为60.83%,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LB,PTA,MELD评分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周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1.54%,优于对照组53.85%(P0.01),两组随访12周,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四逆汤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护肝脏功能,提高存活率,优于单一西医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3.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参照1994年国际洛杉矾肝病会议标准与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符合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断,并具有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CG、HA、PCⅢ、LN)异常者,列入观察对象。 1.2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全部为住院病人,共60例,其中观察组(Ⅱ号)、对照组(Ⅰ号)各30例,  相似文献   
94.
目前中医药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壮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尤其广西自古就是"瘴疠"之地,是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高发区,壮族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同该类疾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和知识,形成了独特的"毒虚致病"病因病机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5.
本文就慢乙肝重症化倾向期所处的重要地位,中医药对慢乙肝重症化倾向期的认识,防治慢乙肝重症化倾向期的可行性等3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详细阐述;结合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慢乙肝重症化倾向期所做出的努力及成绩,重点强调了本病的重要性以及中医药防治本病的可行性,尝试为中医药防治慢乙肝重症化倾向期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6.
凉血解毒化瘀汤治疗高黄疸型肝炎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8例高黄疸型肝炎住院病人用凉血解毒化瘀汤治疗并与甘露消毒丹组对照,结果:凉血解毒化瘀汤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黄疸消退天数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8.1天±11.2天,49.8天±13.9天;总有效率分别为87.5%,68.1%(P<0.05);凉血解毒化瘀汤和甘露消毒丹对急性黄疸型肝炎和瘀胆型肝炎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7.
重型肝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大量肝细胞坏死和严重肝功能障碍的一种危重疾病.……  相似文献   
98.
壮肝逐瘀煎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壮肝逐瘀煎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本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观察组80只,参照相关文献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过程中,于第4周末随机处死正常对照组及观察组大鼠各5只,证实肝纤维化形成后,将观察组其余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壮肝逐瘀煎大、中、小剂量组及秋水仙碱对照组,分别予生理盐水、壮肝逐瘀煎大、中、小剂量及秋水仙碱灌胃,日1次;12周后处死大鼠,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TUNEL、a-SMA 双标记检测肝星状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壮肝逐瘀煎能加速活化肝星状细胞的凋亡,改善肝组织的纤维化程度.结论:壮肝逐瘀煎能有效抗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星状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9.
大黄赤芍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黄味苦性大寒,归肝、脾、胃、大肠诸经,不仅有解毒、活血化瘀、利胆退黄之功,且有推陈出新、荡涤肠胃、急下存阴、釜底抽薪等功效.赤芍味苦性微寒,入肝、脾二经,善走血分,能清肝火,除血分郁热而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利胆退黄之功效,均为传统的活血化瘀类中药.  相似文献   
100.
既病防变思想是中医"治未病"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当前重大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战略要求.肝衰竭具有病情复杂、传变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贯串到治疗本病的实践中,能及时截断、逆转疾病的发展,减少其并发症的出现,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为中医肝病急危重症的防治揭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