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0篇
综合类   6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茵陈术附汤加味对慢性肝衰竭阴黄证患者的短期干预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0例慢性肝衰竭阴黄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综合治疗,试验组患者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茵陈术附汤加味,疗程均为8周。入组前比较组间基线特征,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指标差异及短期(3个月)的预后差异。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在降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分级评分、恢复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且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9.33%,对照组为6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陈术附汤加味治疗慢性肝衰竭阴黄证能显著保护患者肝脏功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其死亡率,优于单纯西医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2.
中医药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法,其研究也是方兴未艾,成果显著,现将中医治疗脂肪肝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不同SOFA数值段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92例,按照治疗前SOFA评分数值,区组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解毒化瘀颗粒+西医基础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基础综合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SOFA评分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最大的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存活患者SOFA评分为(6.23±2.87)分,而病死患者为(9.53±2.8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患者的SOFA分值越高,其病死率越高。解毒化瘀颗粒能明显降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SOFA分值,进一步验证了该方能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去甲肾上腺素、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治疗1型肝肾综合征(HRS1)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有关去甲肾上腺素或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治疗HRS1对比研究的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HRS逆转率、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平均动脉压、肾功能等指标,应用Review Manager 5. 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判断。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R)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分析,两类变量均计算95%可信区间(95%CI)。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6篇,总样本量298例,其中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和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组各149例。Meta分析显示两组的HRS逆转率(OR=0. 95,95%CI:0. 60~1. 49,P=0. 81)、病死率(OR=0. 84,95%CI:0. 51~1. 41,P=0. 51)、不良事件发生率(OR=0. 42,95%CI:0. 16~1. 07,P=0. 07)、平均动脉压(SMD=0. 05,95%CI:-0. 92~1. 03,P=0. 92)、肾功能等指标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蛋白与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治疗HRS1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一致,临床上需要时可考虑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替代特利加压素。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比较肝炎肝硬化患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一般病情资料、症状、体征进行采集,并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代偿期、失代偿期患者均以淡红舌(33.55%、30.00%)、白苔(60.70%、60.08%)、薄苔(72.44%、58.09%)、润苔(78.07%、74.09%)的出现率为高。②暗红舌、老舌、胖舌、舌下络脉增粗、迂曲,舌上瘀点/瘀斑、厚苔、腐腻苔、剥脱苔等舌象在两期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失代偿期的比例为高。结论舌象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负性情绪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疲劳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纳入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有负性情绪组和无负性情绪组,采用疲劳自评量表(FSAS)对两组患者的疲劳状况进行量化评定,并运用统计软件对该量表中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总体疲劳、疲劳后果、疲劳的情境性、睡眠/休息不能缓解疲劳6个因子分值进行组间的比较及分析。[结果] 除疲劳的情境性、睡眠/休息不能缓解疲劳2个因子以外,有负性情绪组患者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总体疲劳的得分均高于无负性情绪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患者的疲劳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肝淀粉样变性(hepatic amyloidosis,HA)是以淀粉样物质主要沉积于肝脏,进而导致相关临床表现的一类罕见性疾病。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36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患者证候变化,发现慢性乙型肝炎到重症化病情进展过程中的证候演变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病证结合、前瞻性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并结合描述性统计,根据证候及其出现的频率变化,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演变规律.结果:随着病情进展,脾虚湿困证、肝胆湿热证、肝阴不足证、肝郁脾虚证出现几率降低,而瘀血阻络证、毒热炽盛证、热毒入营(血)证、热入心包证、痰浊蒙窍证、寒湿发黄证等6个证候出现几率明显升高,且大多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病情进展,正气耗损、瘀血、水饮、邪毒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9.
<正>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进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肠道菌群失调是其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障碍、肝细胞解毒功能下降、宿主抵抗力降低、门脉高压形成等因素,导致肠-肝屏障受损,当肠道内菌群失调时,使有害阴性杆菌大量繁殖、裂解,释放大量内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并发各种细菌感染、内毒素血症和脓毒血症等。长期或反复的肠道菌群失调致内毒素升高,对肝脏造成进一步损害,可加剧肝功能障碍、门脉高压症、肝性脑病和肝  相似文献   
30.
目的:建立解毒化瘀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赤芍、茵陈、大黄进行定性鉴别;并采用HPLC法测定赤芍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清晰,分离良好,阴性无干扰;芍药苷在0.1284~1.2840 mg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3%(RSD=1.37%)。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解毒化瘀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