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目的探讨无痛技术在超声引导的PTCD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本组21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在行超声引导的PTCD操作中,静脉途径给予丙泊酚1.5~2.5mg/kg,前10s推注30mg,后逐渐减慢,直至患者呼之不应,睫毛反射消失,呼吸平稳。观察监护指标正常后,用18G针沿超声探头支架在患者平稳呼气末穿刺扩张的肝内胆管,置入8F猪尾引流导管,在引流管置入位置后即停止给药,术毕呼之睁眼为意识恢复,按指令正确指鼻为定向力恢复。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术中患者呼吸平稳,术毕患者多在1~5min逐渐清醒,所有患者均无插管引起的不适,穿刺过程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在PTCD中应用无痛技术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关于椎间盘退变在MRI上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下腰痛的关系报道甚多,但腰骶椎矢状位形态学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观察下腰痛患者腰骶椎矢状位形态学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主诉下腰痛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并行MRI检查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选择年龄20~30岁的女性患者167例,在MRI正中矢状面的T2W1图像上观察椎间盘的信号改变及退变程度,评价退变分级,测量每个患者的腰椎前凸角,骶骨平台角及骶椎后凸角度。结果与结论:椎间盘退变组与无椎间退变组腰椎前凸角分别为(24.31±3.48)°和(26.29±3.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骶骨平台角分别为(102.97±5.58)°和(100.70±3.2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骶骨后凸角分别为(163.45±7.03)°和(167.24±6.7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提示腰椎前凸角、骶骨后凸角、骶骨平台角是评价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形态学参数,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后凸角随椎间盘退变加重而减小,骶骨平台角随椎间盘退变加重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晚期壶腹周围癌减黄治疗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明  段文都  刘力  刘岩  焦征  谷峰 《职业与健康》2010,26(5):562-563
壶腹周围癌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壶腹周围的十二指肠癌及胰头癌。近年来,有些学者将胰头癌单列出来,是由于其发展快,迅速出现胰腺及周围淋巴结转移,黄疸出现晚,手术切除率20%~30%,5年治愈率2%~12%。而前者发展较缓,黄疸出现晚,手术切除率60%,5年治愈率达35%-40%。壶腹周围癌发现时大多已属晚期。  相似文献   
14.
【病例】女,32岁。因腰部疼痛不适2年,加重伴盗汗3天入院。2年前出现腰部胀痛不适,以左侧为重,伴夜间盗汗,无其他不适。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摄X线胸片示双侧肺纹理增粗;彩超检查示盆腹腔囊性肿块,考虑为结核性盆腔炎。此后行不规律抗结核治疗6个月,用药时症状缓解,停药则症状复发。3天前再次出现腰部疼痛不适,伴盗汗,无咳嗽、咳痰、午后低热、腹痛、腹泻。查体:营养较差。心肺听诊均未闻及异常;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下腹略饱满,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查血常规正常,红细胞沉降率8 mm/h。腹部B超检查示:腹腔液性暗区,腹水部分包裹,左中腹局限性厚73.5 mm,右下腹厚46.5 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矢状位假体位置与CR型全膝关节置换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2例,144膝,将所有患者的双侧肢体进行分组。伸直功能满意的一侧作为A组(46例,92膝),伸直功能较满意的一侧作为B组(26例,52膝);屈曲功能满意的一侧作为C组(47例,94膝),屈曲功能较满意的一侧作为D组(25例,50膝)。结果 A组患者的γ角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γ角平均度数为(4. 41±3. 22)°。C组患者δ角大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δ角平均度数为(4. 82±1. 93)°。ROM与δ角度呈正相关(r=0. 712,P=0. 027)。结论矢状位假体位置后倾范围在2~9°时,后倾越大,患者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更好;最佳合适的胫骨后倾角度为5°左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联合股神经阻滞,用于首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术后近期对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全膝关节置换术行股神经阻滞62例,根据股神经阻滞时是否使用丁丙诺啡分为A组(丁丙诺啡+罗哌卡因)和B组(罗哌卡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36、48、60、72h静息和活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术后3d的氨酚羟考酮使用量,术后7d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及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静息状态VAS评分在12、24、36、48h低于B组(P<0.05),在60、7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活动状态VAS评分在12、24、36、48、60、72h低于B组(P<0.05);术后氨酚羟考酮使用量在1、2d,以及总使用量A组小于B组(P<0.05).患者术后7d膝关节活动度A组大于B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丁丙诺啡联合股神经阻滞可改善术后短期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物使用,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近5年发表的论文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从一个侧面探讨医院临床、科研工作的优势、特色及存在的问题,为医院科研管理和相关学科发展提供参考信息。统计出医院2003-2007年国内论文发表数量和被SCI收录论文数量,以及论文总数排名前10名的科室。5年来,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稳步增长,体现了医院“科学办院、科教兴院、科技强院”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临床诊断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误诊为胰头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中,有酗酒史7例,有胆石症6例,有急性胰腺炎病史2例;上腹不适或疼痛14例,阻塞性黄疸11例;术前均误诊为胰头癌.术中均行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仅行胆道"T"管引流术6例,行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或胆囊-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行改良Puestow术4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13例,减轻2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难与胰头癌鉴别,多种方法联合使用有助于正确诊断,术中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是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最有效方法,鉴别时应注意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并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临床观察采用Seldinger插管技术给予FAM方案行径股动脉“肝动脉介入化疗”法治疗肝癌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梅(AKP)及γ-谷胺酰转肽酶(γ-GT)三项中1 ̄3项未降入正常(A组)与三项均降入正常(B组)对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2例治疗前血清AFP、AKP、γ-GT均高于正常的乙肝后肝癌患者,治疗后2 ̄3周联合检测血清AFP、AKP、γ-GT的变化,并作t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42例患者中位生存期(10.2个月)与文献报道相符,血清AFP、AKP、γ-GT均下降入正常范围者较1 ̄3项未降入正常范围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采用Seldinger插管技术给予FAM方案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法治疗对不能实现手术治疗的乙肝后肝癌患者可延长其生存期,而治疗后血清AFP、AKP、γ-GT三项均下降入正常范围者对患者生存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探索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新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索21世纪高等护理学专业的发展与深化问题,作从分析高等护理学专业自1984年逐渐恢复以来在教学模式、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原则与构想,包括新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