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目的 前瞻性对比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根除Hp疗效的影响.方法 24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EAC组(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和OAC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每组120例,疗程7 d.继后埃索美拉唑或奥美拉唑巩固治疗3周.胃镜观察2周溃疡愈合情况,结束治疗4周后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测定所有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分为强代谢型(Ems)和弱代谢型(PMs),强代谢型包括纯合子(homEM)和杂合子(hetEM).结果 240例患者中225例完成疗效观察.Hp根除率按意向处理分析(ITT),EAC组为88.3%,OAC组为79.2%(P>0.05);按方案分析(PP)EAC组为91.4%,OAC组为87.2 oA(P>0.05).ITT分析显示,在CYP2C19 homEM基因型中,EAC和OAC组Hp根除率分别为91.9%和71.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PP分析显示,在homEM基因型中,EAC组和OAC组Hp根除率分别为97.1%和77.8%,两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8).ITT分析显示,EAC组和OAC组2周溃疡愈合率分别为79.2%和69.2%(P>0.05);PP分析显示分别为81.9%和76.1%(P>0.05).EAC组和OAC组不良反应均较少(分别为3.3%和7.5%,P>0.05).结论 EAC方案Hp根除率较高,尤其在CYP2C19 homEM基因型患者,埃索美拉唑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52.
异甘草酸镁是第四代甘草酸制剂,其有效成分是一种高纯度单-18-α异构体甘草酸,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炎.通过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药理作用,对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等引起的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发挥保护效应[1-2].但目的鲜见对免疫性肝损伤作用的报道,因此,本实验通过建立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进一步探讨异甘草酸镁的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口服磷酸钠盐与电解质液在结肠镜检查中清理肠道的效果、安全性及患者耐受性。方法将320例需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顺序交叉入组,分为试验组160例和对照组160例,试验组采用口服磷酸钠盐法清理肠道。对照组采用口服蓖麻油加本院自制的电解质液清理肠道。制作统一问卷调查表,记录患者对肠道准备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以及对肠道清理效果的评价。结果试验组对肠道准备的耐受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肠道准备清洁度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磷酸钠盐清洁肠道安全、可靠,患者不良反应轻、口感好、服药容易、清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胶质瘤细胞生长增殖、NOS表达及NO、癌胚抗原 (CEA)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 ;免疫组化法检测NOS的表达 ;Griess法测定培养基中NO含量 ;微粒子捕捉免疫法测定CEA。结果 阿司匹林对胶质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诱导iNOS的表达 ,增加NO的生成 ,并呈浓度依赖关系 ;同时具有降低CEA的作用。结论 阿司匹林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导iNOS的表达 ,增加NO含量可能是其部分机制 ,CEA可作为监测胶质瘤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5.
中国汉族人群中N-乙酰基转移酶1表型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N-乙酰基转移酶1(NAT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以及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相关分析,以评价NAT1乙酰化代谢多态性对5氨-基水杨酸等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140例汉族健康人的外周血,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多重PCR技术,进行NAT1等位基因分型研究。同时从140例检测标本中选择32份不同NAT1基因型进行外周血白细胞中NAT1的活性检测,计算NAT1内部清除率(C lint)、酶催化反应最大速率(Vm ax)和米氏常数(Km),代谢产物测定采用HPLC方法。结果联合应用PCR-RFLP及多重PCR方法可避免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之间的相互干扰,可准确区分不同NAT1基因型。在140例检测标本中,NAT1*3,NAT1*4,NAT1*10和NAT1*11的发生频率分别是8.2%,49.6%,40%和2.2%。NAT1*4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欧美人群,但高于东南亚和非洲人群;NAT1*10的发生率高于欧美人群,NAT1*3和NAT1*11的发生率较低,与大多数亚洲人群基本一致。32份不同NAT1基因型中,与野生型NAT1*4*/4相比,NAT1*4*/10、NAT1*10/*10以及NAT1*10/*3酶活性属于快代谢表型(P<0.05);NAT1*11*/11和NAT1*4/*11酶活性要明显低于NAT1*4*/10、NAT1*10*/10和NAT1*10*/3(P<0.05),与NAT1*4*/3、NAT1*3/*3以及NAT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汉族人群中的NAT1基因型分布与其他国家检测情况有所差异。140名汉族人外周血NAT1表型检测结果差异较大,依据酶学代谢动力学参数的不同,NAT1*10的杂合子与纯合子均属于快代谢型基因,NAT1*11及其他基因型则属于慢代谢型基因,在本次实验中未发现中间代谢型基因。  相似文献   
56.
松果腺摘除联合阿霉素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出一种特殊的大鼠松果腺摘除联合阿霉素(ADR)肾病模型。方法在手术摘除松果腺的基础上注射ADR,检测0,1,2,4wk时大鼠血生化和各周时24h尿蛋白水平。结果ADR组和ADR+松果腺摘除组大鼠均呈明显肾病综合症表现,且两者相比,后者的24h尿蛋白排泄量和血浆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前者,而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则与之相反;单纯松果腺摘除不影响大鼠尿蛋白水平;松果腺摘除手术相关并发症是导致大鼠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松果腺摘除可加重阿霉素肾病的肾损害;这种特殊类型的肾病模型是研究松果腺褪黑素与慢性肾病关系的又一工具。  相似文献   
57.
58.
麦滋林-S保护胃黏膜作用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麦滋林-S(M-S)保护胃黏膜作用的量效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消炎痛诱发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评价胃黏膜损伤指数和损伤面积的变化.应用TBA法和核黄素-NBT法分别测定胃黏膜MDA和SOD含量;应用阿利斯蓝染色法测定胃黏膜黏液量;应用重氮化反应法和化学滴定法分别测定胃液NO含量和胃酸含量.结果 M-S 300 mg*kg-1,无明显的胃黏膜保护作用;剂量增至700 mg*kg-1以上时,胃黏膜损伤指数和损伤面积明显降低,并随M-S剂量增大其作用更明显.M-S在300~2 400 mg*kg-1剂量范围内,均可抑制胃黏膜MDA生成,恢复SOD活性,有与其胃黏膜保护作用较一致的量效关系.在M-S剂量增至1 400 mg*kg-1以上时,胃黏膜黏液量明显增加.各种剂量的M-S对胃液NO和胃酸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M-S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和促进胃黏膜黏液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分析Ang-2与VEGF蛋白表达及结肠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探讨Ang-2蛋白在结肠肿瘤的血管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1例结肠癌中Ang-2、VEGF及CD34相关抗原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用SPSS 10.0 for Windows软件统计分析Ang-2蛋白与结肠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以20例溃疡性结肠炎、21例结肠腺瘤和10例正常结肠黏膜作为对照组.结果 结肠癌中Ang-2、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和微血管密度计数(MVD)明显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腺瘤到结肠癌中Ang-2、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和MVD呈递增趋势.Ang-2、VEGF蛋白表达和MVD与结肠癌的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肠癌中Ang-2表达阳性者与Ang-2表达阴性者相比,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和MVD显著不同(P<0.05).结论 Ang-2蛋白过度表达在结肠肿瘤的血管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0.
HPLC法测定血清中替诺昔康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测定血清中替诺昔康 (TNX)浓度的HPLC法。方法 :色谱条件 :KR10 0 C8色谱柱 ,流动相为含 5mmol·L-1庚烷磺酸钠的磷酸盐缓冲液 (pH =2 8) 乙腈 ( 6 5∶35 ,V/V) ,流速 1mL·min-1,测定波长 35 5nm ,内标为吡罗昔康 ,以TNX与内标的峰高比定量。结果 :线性范围为 0 0 5~ 10mg·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日内、日间RSD均 <10 % ,相对回收率 >90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 ,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 ,无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