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氟比洛芬酯减轻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200例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各50例。注射丙泊酚前2 min,A组在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同时用止血带阻断静脉2 min;B组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无止血带阻断血管;C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同时用止血带阻断静脉2 min;D组静注生理盐水5 mL,无止血带阻断血管。接着静脉注射丙泊酚0.5mg/kg,通过4点口述评定量表(VRS)评估丙泊酚注射痛并记录发生疼痛频数。结果 A组的VRS均比B组、C组和D组的低;A组注射痛的发生率均比B组、C组和D组的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注射丙泊酚前2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同时用止血带阻断静脉2 min能有效地减轻丙泊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62.
目的构建风疹病毒E1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诱导重组蛋白表达。方法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风疹病毒E1基因高活性片段,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连接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于大肠杆菌中诱导目的重组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扩增出399bp的目的基因,有效表达出E1重组蛋白。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风疹病毒E1基因重组蛋白,为风疹病毒的血清学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抗原。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传染病患者的就诊状况和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探讨医院感染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报告的法定传染病4392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4392例传染病中,血源性传染病2118例,呼吸道传染病1041例,性传染病1019例,肠道传染病189例,接触性传染病25例。血源性传染病主要分布于门诊、感染科、体检科;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分布于门急诊、呼吸科;肠道传染病主要分布于儿科;性传染病主要分布于性病门诊。血源性传染病及性病无明显的季节变化,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和春夏等季节交替时病例增多,肠道传染病在秋季较多。结论:传染病是综合性医院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随着血源性传染病比重增大,必须采取各种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传染病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价含铋剂的四联10d疗法作为一线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4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初治患者随机分为三联治疗组和四联治疗组各70例。三联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bid+克拉霉素500mgbid+阿莫西林1.0gbid治疗7d,四联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 bid+克拉霉素500mg bid+阿莫西林1.0g,bid+果胶铋150mgtid治疗10d。疗程结束6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三联治疗组按方案(PP)分析和按意向治疗(ITT)分析H.pylori的根除率分别为76.5%、74.3%,四联治疗组按PP和按ITT分析根除率分别为92.5%、88.6%,四联治疗组按PP和ITT分析H.pylori的根除率均高于三联治疗组(P值分别为0.010、0.0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病例。结论含铋剂的四联10d疗法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初治,疗效高于标准三联7d疗法,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5.
从住院病人中筛选出肝硬化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从临床证候、血清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等指标,分析中医泄毒养肝法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提示中医组对症状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降低LPS、TNF-α以及ET-1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ALT、GGT、T-BIL、AST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后AST以及ALB的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ALT、LDH、GGT和T-BIL的降低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药学监护的内容和模式。方法:结合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治疗原则及具体病例,给予患者胃肠减压、抗感染、灌肠、补液等对症处理;同时,临床药师为该患者制订相应的全程化药学监护。结果: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复查腹部站立位平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临床药师可以把药品遴选、配伍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超说明书用药等方面作为此类患者药学监护的要点。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开展药学监护已经成为医疗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医、药、护"相互协作服务于患者,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的效果。方法查阅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前(2011年)和开展后(2012年)普通外科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病历资料,评价其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并进行比较。结果2011年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53.90%(76/141),2012年下降至5.59%(10/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8,P<0.05);整治后(2012年)的人均抗菌药物费用为人民币81.52元,较整治前(2011年)的624.73元减少了543.21元,下降了86.95%;联合用药较少,均以单用一种抗菌药物为主,分别占93.42%和80.00%。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结论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有效降低了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及相关费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在医院血库管理系统增建废血袋回收管理模块,采用读取血袋条形码信息方法进行血袋回收登记,实现对废血袋的回收进行数字化管理和对临床用血全程监控的可行性。方法在医院血库管理系统中建立数字型废血袋回收管理模块,临床输血完毕后,将废血袋送回输血科时读取血袋上的条形码,进行回收登记;系统可对已送回或未送回血袋情况进行查询。结果通过数字型废血袋回收管理模块对血袋上的条形码进行扫描,可快速、自动录入供者和受血者信息;实现对废血袋回收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临床用血全程监控管理。结论在医院血库管理系统建立数字型废血袋回收管理模块,能够准确记录回收的废血袋信息,操作方法简便可对输血科发出的每一袋血袋进行有效追踪,规范临床用血及废血袋的回收管理,实现对临床用血全程监控管理。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100例新式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胎头娩出困难中,胎儿因素占61%、子宫因素占22%、医源性因素占17%。结论剖宫产术中成功娩出胎头是关键,术者应把握手术时机,熟练掌握剖宫产胎头娩出方法和手术技巧,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清醒状态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 18例需在清醒状态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作随机分为3组,A组行表面麻醉,B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C组静脉输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观察3组患者在麻醉前(T1)、插管开始前即刻(T2)、插管开始后(T3)和插管完成后即刻(T4)的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并比较插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个组T3时点MAP、HR、SpO2均出现明显降低,与T1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HR的波动小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点B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高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明显低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输注在清醒状态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中的麻醉效果较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