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沈宁  杨绪全 《四川医学》2002,23(5):485-485
自 1990年以来我们应用开胸扩清术治疗急性脓胸 ,并对脓胸、脓苔及纤维膜进行观测 ,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6例。其中 6月~ 3岁 12例 ,3~ 6岁 16例 ,6~ 14岁 2 8例。全部病例均继发于肺部感染 ,全脓胸 4 6例 ,包裹性脓胸 10例 ;伴有肺脓疡 4例 ,支气管胸膜瘘 2例。细菌培养 4 0例 ,36例阴性 ,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脓胸形成至施行手术时间 :6~ 10天 10例 ,10~ 2 0天 2 2例 ,2 0~ 5 0天 2 4例 ,平均2 3天。1.2 手术措施 :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 ,切口根据脓腔主要部位而定 ,一般经第 6肋间或肋床进胸。…  相似文献   
32.
杨绪全  刘蓉  赵映瑞 《华西医学》1999,14(3):333-333
报道心脏刀刺伤迟发性出血 3例 ,对其发生的原因、机理进行了分析 ,指出创伤后立即扩创探查并放宽开胸手术指征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指出了对本病的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3.
目的对肋间神经冷冻止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开胸病人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副作用及对肺功能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方法120例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I组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组;Ⅱ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Ⅲ组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I组病人在关胸前分别游离出切口部位及切口上、下各一个肋间和胸腔引流管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处理;Ⅱ组病人于手术前行T6-7硬膜外穿刺置管,术后Ⅱ、Ⅲ组均安置一次性电子镇痛泵,分别于术后2h、6h、24h、48h进行随访,测定并记录VAS镇痛评分、镇静评分、MVV、FVC、FEV1.0值及所有不良反应。结果①三组病人均镇痛满意(VAS<3.0),I组VAS评分明显低于Ⅱ、Ⅲ两组(P<0.01),Ⅲ组镇静评分高于Ⅰ、Ⅱ组(p<0.05)。②与术前比,三组病人肺功能均明显下降,但Ⅲ组下降幅度大于Ⅰ、Ⅱ两组(P<0.05);③Ⅰ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Ⅱ、Ⅲ两组(P<0.01)。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止痛镇痛效果好,维持时间长,对呼吸功能影响轻,且无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方法。方法选用2000年1月至2005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病人310例,采用胸内机械吻合285例,颈部手工分层吻合25例;其中带血管蒂大网膜包绕吻合口306例。术后营养支持肠内231例,肠外79例。结果全组无吻合口瘘,全部痊愈出院。结论机械及手工分层吻合皆为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吻合方式,带血管蒂的大网膜包绕吻合口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吻合口瘘的方法,而营养支持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5.
NSCLC乙酰肝素酶及C—erbB-2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乙酰肝素酶(HPA)和C-erbB-2表达与NSCLC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NSCLC组为56例非小细胞肺癌保存蜡块,其中临床分期Ⅰ期15例、Ⅱ期28例、Ⅲ期13例。病理分级高分化16例、中分化22例、低分化18例,对照组为18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HPA和C-erbB-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NSCLC组HPA表达阳性率(43/56例,76.8%)显著高于对照组(2/18例,11.1%),淋巴结转移NSCLC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NSCLC组,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分化程度NSCLC组HPA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NSCLC组C-erbB-2阳性率(40/56例,71.4%)显著高于对照组(2/18例,11.1%),NSCLC组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的C-erbB-2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PA和C-erbB-2高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评估食管癌病人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病人136例,根据术前1周内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计算PNI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Youden指数,并得出PNI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将病人分为高PNI组与低PNI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以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食管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最佳截断值为45.38,79例病人PNI≥45.38分为高PNI组,57例病人PNI<45.38分为低PNI组.两组在饮酒史、肿瘤长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NI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低于低PNI组(P<0.05).全组病人中位生存期48.9月,5年生存率为36.8%.高PNI组中位生存期为56.2个月,5年生存率为48.1%.低PNI组中位生存期为38.7个月,5年生存率为21.1%.高PNI组病人总生存时间明显优于低PNI组(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饮酒史、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PNI与病人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PNI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临床上容易获取、计算简便,与食管癌病人术后并发症相关,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评估食管癌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及预后.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效果,探讨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及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00-2007年外科治疗2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及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完全缓解有5例(23.8%)部分缓解14例(66.7%)无效1例(4.8%),死亡1例(4.8%)。病程长短、Osserman分型和胸腺的病理类型是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效果与病程、Osserman临床分型有关。结论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有良好的效果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