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8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38篇
  2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患者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亚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方法对91例CIN和宫颈患者进行HPV分型,分析HPV亚型的检出情况。结果 91例样本均有HPV亚型被检出,其中单一型感染66例(72.5%),多重型感染25例(27.5%),检出率较高的HPV亚型有HPV16型(41.8%)、HPV58型(13.1%)、HPV33型(12.3%)、HPV52型(7.4%)、HPV18型(5.8%)、HPV31型(5.8%),各级CIN和宫颈癌中HPV高危型检出率均较低危型检出率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IN和宫颈癌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运用导流杂交方法可检测HPV多种亚型,其在CIN和宫颈癌的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振动刺激结合分期针刺疗法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协同康复作用。方法:将发病3个月内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治疗、理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分期针刺疗法和全身振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FMA)、平衡功能测试(BBS)、10米步行测试(10MW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和6分钟步行能力测试(10MWT)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BBS评分、10MWT速度、TUG时间和6MWT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FMA评分、BBS评分、10MWT速度、TUG时间和6MWT距离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动刺激结合分期针刺疗法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推广价值,及其与康复训练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施加颞三针合挛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治疗,分别进行功能评定和量表评估。结果:在FCA、NDS、FMA量表评分方面,7天后,除康复组外,其他两组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4天后,3组患者的量表评分较7天前均有好转(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CSI评分方面,治疗7天后,靳三针组、康复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的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康复训练及其联合应用均可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症状,而靳三针不仅能够降低肌张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肢功能,提高康复训练效果,而且取穴、操作简便,适宜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Wolffian附件肿瘤(Wolffian adnexal tumor,WA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其预后。方法对3例WAT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25、49及55岁,肿瘤分别位于后腹膜、左侧输卵管系膜及右侧卵巢。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实性或筛网状分布,弥漫实性区可见成片稍肥胖的梭形或卵圆形细胞及紧密排列的管状结构,管腔内衬立方或柱状上皮;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核分裂罕见;管周有PAS阳性的基膜样物质。免疫表型:3例瘤细胞CKpan、vimentin、Calretinin均阳性,CD99阳性1例,α-inhibin阳性2例,PR、CK7、EMA均阴性。结论 WAT是一种罕见的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需进行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提高对睾丸感染性和肿瘤性病变的CT认识及诊断、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睾丸感染性和肿瘤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睾丸化脓性炎症8例,3例合并脓肿形成.CT表现为患侧睾丸明显肿大,实质内密度明显减低,增强扫描睾丸内坏死液化区无强化,周围包膜明显环形强化,同时累及附睾和周围皮肤软组织.睾丸结核7例,2例合并结核性脓肿形成.CT表现为患侧睾丸肿大,形态不规则,实质密度不均,可见结节及坏死区,增强扫描实性结节持续明显强化,合并脓肿者可见多发环状厚壁强化,与附睾及阴囊隔粘连、分界不清.睾丸肿瘤25例,精原细胞瘤(13例)CT表现为患侧睾丸稍低密度的均匀或不均匀密度肿块影,轻中度持续强化,散在少许坏死;淋巴瘤(4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睾丸肿块,密度均匀,呈中度均匀强化;另有腺泡状横纹肌肉瘤2例,畸胎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内胚窦瘤2例,胚胎性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结论 睾丸感染性病变(化脓性炎症、结核)和肿瘤性病变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如发病时间、年龄、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有助于正确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回阳醒神针刺法治疗脑性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回阳醒神针刺方法,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治疗前与治疗28 d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评价两组患者苏醒程度,并观察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GCS疗效、GOS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升高脑梗死患者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的平均峰流速(the mean peak velocity,Vm)和降低基底动脉(basical aretery,BA)的收缩期峰流速(systolic peak flow velocity,Vs)方面,在降低脑出血患者LVA的Vs,BA的Vs、Vm方面,以及在降低颅脑损伤患者LVA的Vs,右侧椎动脉的Vm和BA的Vs、Vm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回阳醒神针刺法对脑性昏迷患者有明显的促醒作用,并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针刺星状神经节与常规针刺治疗对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将8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颈部的双侧星状神经节,行捻转补法;对照组实证取风池、百会、内关、太冲,用泻法,虚证取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和补法,两组均3天治疗1次,共治疗4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高于对照组的67.5%(27/40,P0.05);治疗后,除了对照组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型Vp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其余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者(包括血管痉挛或狭窄型和血流速度减慢型)的Vp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其中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其中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均P0.01)。结论:针刺星状神经节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满意,降压效果显著,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影响。方法 200例研究对象根据IMT分为2组,IMT≥0.9mm者143例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组,IMT〈0.9mm者57例为对照组。再将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组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71例和非阿托伐他汀治疗组(B组)72例。对照组、B组仅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指导,A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临睡前口服,连续应用8周。比较3组治疗后IMT。结果治疗后,A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A组I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IMT较B组降低(P〈0.05),B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IMT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减缓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脊柱原发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提高其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由两位高年资影像医师阅片,对肿瘤的发生部位、侵犯范围、肿瘤形态、钙化或骨化、强化表现及肿瘤性质分析评价。结果:颈椎1例,胸椎7例,骶椎3例。11例均呈溶骨性破坏,4例椎体破坏,5例椎体和附件破坏,2例肋椎关节破坏,11例肿瘤均有软组织肿块形成,8例有明显钙化,4例累及相邻两个椎体。结论: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与其它部位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相似,CT对于钙化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对定性诊断有一定价值,MRI对于显示软组织肿块和椎管内侵犯具有明显优势,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0.
本流行病学单元--2×4叉生分析表,介绍其在病例对照研究基因之间、基因与环境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