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76篇
内科学   12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科学   138篇
综合类   376篇
预防医学   131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16篇
  4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神经节苷脂GM1在帕金森氏病症状波动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帕金森氏病(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3例长期服用左旋多巴等治疗帕金森氏病药物后出现症状波动的患者,加用神经节苷脂GM1100mg/d,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4周。分别在GM1治疗后2、3、4周对患者进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运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观察治疗期间药物的毒副作用。结果33例PD患者在GM1治疗后2、3、4周UPDRS运动评分分别为(23.5±8.9)、(22.8±8.3)和(22.5±9.1),与治疗前(36.7±10.2)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DL评分分别为(21.4±10.9)、(20.3±9.5)和(20.6±10.2),与治疗前(30.5±12.1)比较,亦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治疗2、3、4周的UPDRS运动评分或ADL评分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对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出现症状波动或疗效减退的PD患者,加用GM1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对危重患者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过程中低磷血症的防治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危重患者30例,按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不同分为2组(<15分13例为A组,≥15分17例为B组)。两组均行CVVH治疗,置换液速度A组2 000 ml/h、B组4 000 ml/h,持续时间8~12 h/d;补充甘油磷酸钠A组10~20 ml/d,B组为30~40 ml/d;治疗前、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检测血清磷的浓度、进行APACHEⅡ评分,并作血磷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分析,计算磷清除率。结果B组磷清除率大于A组[(42.76±2.39)ml/min vs(23.84±3.05)ml/min,P<0.05];治疗前B组血磷浓度低于A组[(0.78±0.19)mmol/L vs(1.25±0.27)mmol/L,P<0.05];第24小时两组血磷浓度均开始下降,补磷后第48小时A组血磷浓度正常,B组为轻度低磷血症,经调整补磷剂量后,第72小时恢复正常;CVVH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有降低的趋势;血磷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分析提示两者呈负相关。结论危重患者易发生低磷血症,且与病情危重程度相关,采用CVVH治疗更易加重低磷血症,补磷应做到个体化,且不必拘泥于常规剂量限制,同时通过密切监测血磷变化来调整。  相似文献   
103.
例1 女,88岁.反复胸闷、心悸5年,常劳累、受凉后明显,近1个月加重.既往有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原发性高血压、贲门溃疡病史.查体:慢性病容、消瘦,两肺散在干湿罗音,心界扩大,第1心音强弱不等,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ECG:心房纤颤,QRS肢体导联低电压.胸片:肺气肿,轻度肺淤血,心影增大,疑有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临床观察功能训练对类风温性关节炎(RA)病患疼痛等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5月期间90例因RA入院治疗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45例。常规组给予药物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以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休息痛、晨僵时间、类风湿因 q-(RF)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达91.1%,常规组仅为77.8%,联合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未治疗时两组休息痛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各指标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临床治行 RA 不仅需用药缓解病情,且应同时进行关节功能训练,两者结合治疗,病患恢复快、且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5.
综合康复治疗膝骨关节炎软骨病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膝骨关节炎(OA)治疗前后磁共振成像软骨缺损的最大直径和治疗前后T2值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思路。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综合中西医康复)、对照I组(西医康复)和对照Ⅱ组(中医康复)。治疗组采用针刺、推拿、微波、康复运动疗法及药物综合疗法,对照I组采用药物口服、微波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Ⅱ组采用针刺、推拿治疗。每日1次,每周6天,治疗12周。采用Noyes关节软骨评分标准分级评分比较其疗效,采用GE signa3.0磁共振进行治疗前后膝关节MRI检查,观察膝关节治疗前后软骨缺损的最大直径和T2值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膝关节Noye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和对照I组、对照Ⅱ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I组和对照Ⅱ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患者软骨缺损最大直径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I组、对照I组和对照Ⅱ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Ⅱ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各期治疗前后软骨缺损最大直径比较,治疗组在磁共振ⅡA、ⅡB、ⅢA级别、对照I组在ⅡA级别、对照Ⅱ组在ⅡA、ⅡB级别软骨缺损最大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三组软骨下平均T2值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和对照Ⅱ组、对照I组和对照Ⅱ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I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各期治疗前后软骨下平均T2值比较,治疗组在磁共振ⅡA、ⅡB、ⅢA级别、对照I组在ⅡA、ⅡB级别、对照Ⅱ组在ⅡA级别软骨下平均T2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组所用的干预方法对膝骨关节炎软骨缺损均有疗效,根据软骨缺损最大径诊治,病情较重者建议选择中医疗法、中西医综合康复进行治疗。根据磁共振软骨下平均T2值诊治,早期建议选择西医治疗或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按照诊治标准不同,可选用不同治疗组合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对Beckman Coulter ACL-TOP和Sysmex CA-7000 2种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价,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种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精密度、正确度以及生物参考区间评价,并对其抗黄疸干扰能力及超线性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不同凝血检测系统在肝病检测应用的临床可接受性。结果:ACL-TOP和CA-7000 2种凝血分析仪的精确度、正确度和正常参考范围等性能指标符合判断标准。2种凝血分析仪对总胆红素<190μmol/L的凝血4项检测标本具有抗干扰能力:总胆红素>190μmol/L时影响度>15%;总胆红素在436μmol/L时,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受到干扰,并随黄疸不断升高,且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原蛋白(FIB)结果超出线性范围。临床对ACL-TOP和CA-7000 2种凝血分析仪超线性检测结果的可接受率分别为87%和83%。结论:2种不同检测系统的血凝分析仪均具有良好的性能,并有一定的抗黄疸干扰能力,但超出一定的范围后会对凝血4项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儿童外周全血细胞指标、肝功能与HBV感染状态关系,为临床诊治儿童慢性HB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127例慢性HBV感染(分为免疫耐受期和低复制期)儿童外周全血细胞指标、肝功能指标及HBVDNA水平。将调查对象按照年龄段分为低龄儿童组(年龄〈5岁)和大龄儿童组(年龄≥5岁),在各自年龄段内比较上述指标在免疫耐受组和低复制组问差异,并与49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对照。结果在低龄儿童中,低复制组的RBC计数明显低于免疫耐受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但是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龄儿童中,免疫耐受组和低复制组的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是前2组之间的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所有年龄段儿童中,外周全血其他指标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低龄儿童中,免疫耐受组和低复制组ALB低于健康对照组。所有慢性HBV感染患儿的ALT、AST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慢性HBV感染的低龄儿童中,低复制组外周血红细胞数降低;大龄儿童的淋巴细胞数减少;低龄患儿ALB、TP下降;所有患儿ALT、AST升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复合异丙酚麻醉时舒芬太尼抑制强直电刺激和切皮诱发胸腹部手术患者体动反应的药效学.方法 择期胸腹部手术患者50例,年龄18~57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为标准体重的80%~120%,随机分为5组(n=10):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07、0.10、0.14、0.20和0.28 ng/ml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3.2 μg/ml,患者意识消失时各组按设定的效应室靶浓度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待效应室和血浆浓度达平衡后,给予强直电刺激(频率50 Hz,强度80 mA,波宽0.25ms),观察患者反应后给肌松药,行气管插管,维持上述异丙酚和舒芬太尼的靶浓度到切皮后4 min,试验观察结束.观察强直电刺激和切皮时患者的体动反应情况.采用通过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计算舒芬太尼抑制电刺激和切皮诱发的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EC50)和EC95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复合异丙酚麻醉时舒芬太尼抑制强直电刺激诱发的体动发应的EC50和EC95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12(0.09~0.14)ng/ml和0.20(0.17~0.31)ng/ml,抑制切皮诱发的体动发应的EC50和EC95分别为0.13(0.11~0.16)ng/ml和0.21(0.17~0.29)ng/ml;复合异丙酚麻醉时舒芬太尼抑制强直电刺激和切皮诱发的体动发应的EC50和EC95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异丙酚麻醉时舒芬太尼抑制强直电刺激(频率50 Hz,强度80 mA,波宽0.25 ms)诱发的体动发应的EC50和EC95分别为0.12和0.20 ng/ml,抑制切皮诱发的体动发应的EC50和EC95分别为0.13和0.21 ng/ml,且抑制两组刺激诱发的体动发应的药效学无差异,提示强直电刺激可替代切皮用于评价麻醉药的药效学.  相似文献   
109.
李丹  宁宏  李婕  杨宁  王思敏 《山东医药》2010,50(24):36-38
目的探讨PI3K抑制剂LY294002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殖及E2F-1、细胞周期素E(cyclinE)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人LECs常规培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25μmol/L),对照组加入同体积DMSO,两组分别培养36 h后,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状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E2F-1及cyclinE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LECs中E2F-1及cyclinE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PI3K抑制剂LY294002可抑制人LECs的增殖,可能与下调E2F-1及cyclinE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10.
患者,男,61岁.因蛋白尿10年、规律腹膜透析4年、间断血性腹水1周收住院.10年前因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发现蛋白尿(++),但一直未诊治.4年前,发现血肌酐658μmol/L,双肾萎缩,诊断为慢性肾脏病5期、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可能性大、肝硬化失代偿期,开始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1.5%腹透液2L每天留腹4h(3次),2.5%腹透液2L每天留腹10h.期间腹膜透析治疗效果好,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腹膜炎发生,并定期(每6个月1次)查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甲胎蛋白(AFP),连续2年随访未发现有肝脏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