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117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332篇
预防医学   8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07篇
  1篇
中国医学   90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CS)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乳腺癌组织标本87例,同时选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观察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GCS表达情况,分析GCS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 87例乳腺癌组织GCS阳性表达63例(72.41%),癌旁组织GCS阳性表达40例(45.98%),GCS阳性表达率乳腺癌组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TNM分期、雌性激素受体(E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相关(P0.05)。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GCS表达与年龄、TNM分期、ER及EGFR呈正相关,与HER-2呈负相关。结论 GCS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ER和HER-2有一定关系,可能与乳腺癌癌细胞分裂、增殖、扩散和转移密切相关,能反映病情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32.
阴汗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疾病,是指外生殖器及其周围部分汗多且汗味臊臭的一种病症。该病在成年男性中较为常见,是男科常见而易被忽略的疾病,其病位在阴囊,然其根本在于人体脏腑生理功能之病变[1]。该病病因众多,临床诊治既要着眼于局部之法,又要重视全身整体机能的调节。现结合中医病案,将其分型论治,详细介绍其辨证依据和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高压氧疗法(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HBOT)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难愈性创面12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VSD组和传统组3组,每组40例。联合组在传统换药法治疗基础上采用VSD联合HBOT治疗,VSD组在传统换药法治疗基础上采用VSD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换药法治疗。观察比较3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治疗后创面内肉芽组织覆盖创面4/5以上时间,治疗后创面内肉芽组织巨噬细胞计数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标记指数。结果 3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创面内肉芽组织覆盖创面4/5以上时间及创面内VEGF标记指数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VSD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创面内VEGF标记指数高于传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内肉芽组织覆盖创面4/5以上时间短于传统组;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创面内VEGF标记指数高于VSD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内肉芽组织覆盖创面4/5以上时间短于VS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VSD联合HBOT治疗难愈性创面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血管新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后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34.
信息动态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广泛的应用,同时可导致许多的并发症,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此病症具有极强的隐匿性和严重的危害性,已日渐成为临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综述,以期提高临床认识、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也为探究疾病更好的诊疗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疾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3-2015年综合ICU血培养阳性患者112例,统计分析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II)评分、RDW、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清肌酐。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s相关性分析RDW与相应检测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危险因素对感染患者的死亡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按RDW分层,绘制30 d生存曲线,比较RDW值与死亡预后的关系。结果 RDW与CRP、PCT、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5、0.266、0.26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DW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634,灵敏度为0.600,特异度为0.641。结论 RDW可以作为预测细菌感染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对感染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36.
目的基于ISO 9000的平衡记分卡构建一个科学实用、持续改进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以便能够以质量管理的方法,持续改进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方法以平衡计分卡理论为指导,基于ISO 9000质量认证体系,采用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运用PDCA模型完成指标的持续改进。结果基于ISO 9000平衡计分卡构建一套科学实用、持续改进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平衡计分卡的四个角度: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创新与学习角度、内部业务角度,以及ISO 9000质量管理模式。结论基于ISO 9000的平衡计分卡的应用使公立医院的发展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测评指标,质量管理有利于绩效管理的持续改进,为国内医院的绩效管理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肝功能评分(CTP)-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联合血清M30和M65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HBV-ACLF患者106例,根据90 d预后分为生存组51例与死亡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血清M30和M65水平,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下面积CTP-MELD评分联合血清M30和M65与HBV-ACLF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的CTP、MELD评分分别为(23.02±5.18)分和(31.18±5.89)分,高于存活组的(10.49±1.05)分和(13.21±1.34)分(t=16.949、21.276,均P<0.01);死亡组的血清M30、M65水平分别为(1685.12±413.32)U/L和(2799.41±712.05)U/L,均高于存活组的(1001.40±316.49)U/L和(1808.85±669.43)U/L(t=9.507、8.608,均P<0.01)。CTP、MELD、M30、M65单独预测90 d病死的AUC分别为0.624(95%CI:0.525~0.716)、0.804(95%CI:0.716~0.875)、0.750(95%CI:0.656~0.829)、0.887(95%CI:0.810~0.940),4项联合的AUC为0.919(95%CI:0.850~0.963),明显优于CTP、MELD、M30单项评价(P<0.05),高于M65单项评价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MELD评分和血清M30、M65能够较好地预测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且4项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8.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后新生内膜增生(NIH)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SACE)或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的42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后支架NIH状况及影响因素。两名高年资神经介入医师根据血管造影图像,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后即刻、术后随访复查时支架段最狭窄处、颈内动脉岩段直径,并计算每幅图像比率(T值,支架段直径/岩段颈内动脉直径)。 结果 T值变化呈由大至小再由小变大的动态过程,远期随访10~15个月(中位12.5个月)T值已基本恢复至术后即刻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动脉瘤长径是患者中期NIH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中期NIH发生的预测因子(OR=0.903,95%CI=0.828~0.984,P=0.020),患者年龄越大治疗后出现NIH的可能性越小。结论 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后NIH变化是一逐渐加重、逐渐减轻的动态过程,远期随访时支架段血管直径基本恢复至术后即刻水平。年龄、动脉瘤大小是患者中期NIH影响因素,年龄是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注射不同稀释浓度对比剂的高分辨率C形臂CT在Pipeline Flex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ipeline Flex植入治疗的2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中接受高分辨率C形臂CT检查时对比剂稀释比例为10%患者12例(A组),稀释比例为15%患者13例(B组)。3名神经介入专家对两组患者影像的支架释放、支架与动脉瘤空间关系、支架贴壁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予定性评分,再采用ImageJ软件客观记录载瘤动脉灰度值和背景灰度值,以比值代表支架与载瘤动脉腔对比度并予定量分析。记录患者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25例患者共成功植入25枚Pipeline Flex。影像质量定性评分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A、B组支架释放、支架与动脉瘤空间位置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贴壁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优于A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8.6±2.5)个月,复查显示O’KellyMarotta(OKM)分级A级0例,B级1例(4%),C级5例(20%),D级19例(76%),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76%;均未出现支架移位、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通过ImageJ软件在主观定性评分基础上进行客观定量评价,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因有骨组织重叠,对比剂稀释程度为15%左右较好,而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使用10%稀释比例,即可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心脏MR(CMR)定量技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心肌细胞外容积分数指数(T1 mapping/iECV)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患者的临床价值,并探索其与传统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5月至2016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经影像及临床资料确诊为慢性AI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CMR常规扫描序列、初始及增强后T1 mapping检查,CMR图像经后处理分析,计算主动脉瓣反流分数、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GE)质量分数、心肌细胞外容积分数(ECV)和iECV。基于CMR反流分数结果,将AI患者分为轻度组(9例)、中度组(14例)和重度组(13例)。3组AI患者初始及增强后T1值、ECV及iECV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心血管相关病史、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LGE阳性率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左心室常规功能参数LVEF与iECV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3组AI患者年龄、性别、心血管相关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不同反流程度AI患者比较:(1)3组患者LGE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随着主动脉瓣反流分级程度增高,替代性纤维化发生率增加。(2)3组患者初始T1值、增强后T1值及ECV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815、0.929、2.496,P均>0.05)。3组iECV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725,P<0.001),重度组iECV值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iECV与LVEF呈负相关(r=-0.649,P<0.001)。结论无创性CMR定量参数技术T1 mapping/iECV能识别不同反流程度AI患者发生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的程度,并与传统心功能参数LVEF有较高的相关性,具有反映左心室功能失代偿前可逆阶段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