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目的:构建调控β-半乳糖苷酶(β-gal)基因表达的四环素基因表达调控载体,验证其在肝癌细胞内调控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利用该调控系统调控治疗基因治疗肝癌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根据2个四环素调控子结合位点(TetO2)基因与pcDNA3.1载体的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pcDNA3.1载体为模板进行PCR。将具有串联2个四环素调控子结合位点(TetO2)基因的PCR产物连接入pcDNA3.1载体CMV启动子下游,构建成pcDNA3.1-TetO2载体,应用ABI 3130 测序仪利用pcDNA3.1-TetO2载体对TetO2 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再将β-gal克隆入pcDNA3.1-TetO2载体,构建成受四环素调控表达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载体pcDNA3.1-TetO2-β-gal。利用脂质体将携带四环素调控子基因(TR)的pcDNA6/TR载体转染到肝癌细胞HepG2中,利用杀稻瘟菌素进行细胞转染的稳定筛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R基因在HepG2细胞内的表达。将pcDNA3.1-TetO2-β-gal载体转染到稳定表达pcDNA6/TR的HepG2细胞中,转染3~4 d后,给予强力霉素(4 mg•L-1),利用β半乳糖苷酶原位染色试剂盒染色,检测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结果:构建的pcDNA3.1-TetO2载体测序结果表明,串联2个四环素调控子结合位点(TetO2)基因片段插入到pcDNA3.1载体CMV启动子基因下游。pcDNA3.1-TetO2-β-gal载体酶切鉴定结果表明,β-gal成功地克隆入pcDNA3.1-TetO2载体。RT-PCR结果显示,TR基因在pcDNA6/TR转染的经杀稻瘟菌素筛选的HepG2细胞内得到稳定表达。给予强力霉素后,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稳定转染TR 基因的HepG2 细胞 内得以表达;而未给予强力霉素,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稳定转染TR 基因的HepG2 细胞内表达受到抑制。结论:成功地构建了调控β-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的四环素基因表达调控载体,利用该载体成功地调控了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HepG2细胞内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结肠癌细胞总RNA电穿孔法体外转染成熟树突状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总RNA电穿孔法转染成熟树突状细胞(mDCs)的转染效率及对树突状细胞(DCs)特征和功能的影响,为DCs核酸肿瘤疫苗的制备及其在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24 h刺激其成熟。实验设为imDCs组和mDCs组。Trizol法提取特异表达癌胚抗原(CEA)的结肠癌细胞SW480总RNA,电穿孔法将总RNA转染mDCs,设为RNA转染DCs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表面分子标志变化和转染DCs组的CEA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IL-12分泌水平。结果:rhGM-CSF、rhIL-4、TNF-α能将PBMC诱导成具有典型毛刺样突起形态学特征的DCs。imDCs组DCs表面CD1a表达呈阳性,CD80弱阳性,CD83阴性。mDCs组DCs表面CD1a、CD83、CD80表达均呈阳性。RNA转染DCs组DCs表面CD1a、CD83、CD80表达均呈阳性。总RNA转染mDCs后4 h检测到CEA蛋白表达。mDCs组、RNA转染DCs组IL-12分泌量与imDCs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 而mDCs组与RNA转染DC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肠癌细胞总RNA可通过电穿孔法转染mDCs并表达CEA蛋白,电穿孔不改变mDCs的表面分子特征及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构建SLPI基因启动子驱动下EGFP表达载体并验证该启动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中的特异调控活性。方法通过PCR方法从人外周血基因组中扩增SLPI启动子,经序列分析后,利用peDNA3.1(+)和pEGFP构建SLPI启动子调控下EGFP表达载体,以脂质体介导转染入人宫颈上皮癌Hela、肺腺癌A549、SPC-A1和肝细胞癌HepG2细胞中,经G418稳定筛选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该启动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中的特异调控EGFP表达的活性。结果克隆出的SLPI启动子序列与Genebank上SLPI基因上游5’末端转录调控区的序列完全一致,稳定转染的细胞株Hela、A549、SPC—A1和HepG2中,CMV启动子控制下的EGFP基因均有表达,发出绿色荧光;而SLPI启动子词控下的EGFP基因在Hela、A549和SPC-A1中有表达,发出绿色荧光,在HepG2中则未见荧光发出。结论钓取的人SLPI启动子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具有特异调控其下游基因表达的活性,为探索该启动子调控下的抗肺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有引产指征的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米索前列醇组50例,予25μg米索前列醇置于阴道后穹窿,6h无临产可重复同剂量用药,24 h内总量不超过50 μg;缩宫素组50例,予常规5 U/L缩宫素静滴. 结果 米索前列醇组引产有效率高于缩宫素组(96% vs.76%,P<0.01),且最后一次用药至临产时间为(5.48±2.44)h、分娩总产程时间为(5.59±2.56)h,分别短于缩宫素组的(8.26±6.75)h和(8.65 ±7.34)h(P <0.05),剖宫产率低于缩宫素组(4% vs.36%,P<0.01),急产率高于缩宫素组(22% vs.2%,P<0.01);而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安全、经济、有效、方便,更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将胰岛素、阿伐他汀和罗格列酮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24、48 h后取上清进行葡萄糖吸光度检测和四甲基偶氮唑盐试验(MTT)。结果48 h阿伐他汀加胰岛素组葡萄糖吸光度、MTT吸光度与胰岛素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均〈0.05)。表明阿伐他汀在体外对HepG2细胞有促进葡萄糖摄取和抑制细胞增生的毒性作用,而罗列酮在体外对HepG2细胞无促进摄糖作用,但具有一定的肝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葛胺酮对在体和离体动物脑动脉的舒张作用。方法在体实验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动态观察葛胺酮对正常大鼠脑血流灌注压、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心电图指标的的影响。体外实验采用分离犬基底动脉条,分别以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5 mg·L-1),KCl(3 mol·L-1),5-羟色胺(3.3 mg·L-1)收缩效应的百分率作为评价抑制强度的指标,研究葛胺酮对基底动脉的舒张作用强度及特点。结果在体实验观察到葛胺酮25、50、100 mg·kg-1对大鼠脑血流量灌注压均有增加作用,100 mg·kg-1组比给药前脑血流增加了2~3倍。葛胺酮在增加脑血流量的同时对收缩压、舒张压均有短暂的降压作用,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收缩压,平均血压下降了10~40 mmHg。体外实验发现葛胺酮0.01、0.1 mg·ml-1对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KCl、5-羟色胺诱导的犬基底动脉收缩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舒张率达21%~99%。结论葛胺酮具有增加脑血流量同时降低血压的作用,优于葛根素。其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与其舒张动脉的作用有关。葛胺酮可能是一个多靶点的血管紧张抑制剂,对脑缺血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BbxⅡ)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家蚕素Ⅱ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含有BbxⅡcDNA的PUC57质粒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BbxⅡcDNA片段。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及PCR产物经双酶切后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菌,获得重组载体PcDNA3.1-Bbx/His,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结果 PCR获得与预期大小一致约300 bp的特异性DNA,重组载体PcDNA3.1-BbxⅡ/His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BbxⅡ基因的cDNA片段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中。结论成功构建含有家蚕素基因Ⅱ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对KCl、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ET-1)诱导离体大鼠主动脉血管收缩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KCl、NE、ET-1在含钙离子和不含钙离子的K-H液中预收缩离体大鼠主动脉环,并观察硝苯地平的收缩血管作用。结果在含钙离子K-H液中,硝苯地平对KCl、NE、ET-1引起的离体大鼠血管收缩作用的半数有效剂量EC50分别为0.072、5.34、0.15μmol/L;在无钙离子K-H液中,硝苯地平对离体大鼠未产生收缩血管作用。结论硝苯地平的扩血管作用与其选择性阻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