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7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162篇
耳鼻咽喉   98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149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498篇
内科学   342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184篇
外科学   368篇
综合类   1230篇
预防医学   343篇
眼科学   79篇
药学   601篇
  7篇
中国医学   444篇
肿瘤学   137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8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初步探讨3.0 T磁共振成像条件下,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版(prostate image report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评分诊断方法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tl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资料和临床资料。根据6分区切割模型进行前列腺中央腺体分区。两位观察者根据PI-RADS V2评分标准及常规阅片,对入组病例Mp-MRI前列腺图像的有效预定义分区进行评分,分析评分结果的一致性。评分结果与该分区相应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PI-RADS V2、常规阅片对前列腺中央腺体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PI-RADS V2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50例患者的Mp-MRI前列腺图像共分割为300个前列腺中央腺体分区,获得有效预定义的分区238个。结果显示,2位观察者PI-RADS V2诊断结果一致性极佳(K=0.84)。PI-RADS V2评分"4"分为诊断界值时,诊断结果准确度为79.2%,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83.8%。常规阅片诊断结果准确度为72.7%,敏感度为49.7%,特异度为92.3%。PI-RADS V2评分诊断效能优于常规阅片。结论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Mp-MRI前列腺中央腺体癌诊断中,应用PI-RADS V2进行评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是胰腺肿瘤中一类极为少见的肿瘤,占胰腺肿瘤的2%~3%,其中30%~40%为无功能性PNETs[1],该类肿瘤在临床上罕见且表现各异,因此如何及时发现、准确诊断以及正确的治疗,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就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巨大无功能性RNETS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采用选择监测离子法测定洁尔阴洗液中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 DB-5MS(30mm×0.32 mm×0.25μm)石英毛细管柱为色谱柱,大黄酚为内标,样品经过乙酸乙酯直接提取,选择离子监测法定量分析,监测离子为m/z=244。结果蛇床子素在1-100μg/m L(r=0.9986)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3%,检测限为1.0 ng/m L。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洁尔阴洗液中蛇床子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建立测定莓叶委陵菜片中d-儿茶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HC-C18柱(4.6mm×250mm,5μm),以0.04mol/L枸橼酸溶液: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80:16:4)为流动相,流速1.0m 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78nm。结果 d-儿茶素在0.034-0.680mg/m 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RSD1.32%。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莓叶委陵菜片中d-儿茶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本研究探讨了姑息性支架置入与急诊手术治疗急性恶性结肠梗塞的效果,对比了两种治疗方法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死亡率,以期为恶性结肠梗塞的临 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普外科所收治的结肠癌梗塞患者83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其中病例 组入选患者46例,对照组入选患者37例.病例组患者行金属内支架置入后择期手术,对照组患者行急诊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所 需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病例组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病例组的手术所需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显著 的低于对照组的43.2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4例(10.81%)患者因并发症而死亡,病例组中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患者间的死亡率发生比较 差异构成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急性恶性结肠梗塞患者行姑息性支架置入术具有安全、可行、有效的有点,且在支置入架后可根据患者的肠道及心 肺功能恢复情况而行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06.
黄引良  李鹏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7):1165-1167
目的::综合评价低中度近视机械法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EPI-LASIK)后视觉质量。方法:将行EPI-LASIK 术的60例120眼按等效屈光度( SE)分为两组:低度近视组(60眼),中度近视组(60眼)。测量术前和术后1 wk;1,6 mo的客观视力、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两组裸眼视力( UCVA )均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UCVA)(P<0.05);两组术后6mo 总高阶像差值RMS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6mo高阶像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wk;1mo两组在五个频率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 mo低度近视组恢复至术前水平,中度近视组在高频区(18.0c/d)和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wk两组在3.0,6.0,12.0,18.0c/d频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1mo两组在12.0,18.0c/d频率上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6mo两组均恢复至术前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低中度近视 EPI-LASEK 术后早期的视觉质量较差,中晚期有较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07.
2016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治疗的阑尾腔内息肉病例共6例,息肉直径0.3~1.3 cm。6例阑尾腔内息肉均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其中3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整块切除、1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分片切除、1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1例予活检钳冷钳除。6例术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和急性阑尾炎等并发症。3例术后复查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其余3例暂未复查结肠镜。以上结果初步证实,阑尾腔内息肉行内镜下治疗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探讨帽状息肉病的临床、内镜特征,并评价其内镜下切除治疗效果,对2017年6月—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结直肠息肉切除治疗,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帽状息肉病的14例病例(共56枚息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男8例,女6例;年龄14岁~74岁,其中<60岁7例,≥60岁7例;7例(50.0%)伴消化道症状;息肉多发4例,单发10例(71.4%);息肉位于直肠42枚(75.0%),乙状结肠13枚(23.2%),横结肠1枚;山田分型Ⅰ型44枚(78.6%),Ⅱ型3枚,Ⅲ型5枚,Ⅳ型4枚;内镜下息肉表面可见明显白色帽状覆盖物41枚(73.2%)、明显充血发红23枚,其中两者均可见8枚;2例行ESD治疗、12例行EMR治疗,均完全切除,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7例伴消化道症状者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缓解;11例(78.6%)随访期间完成肠镜复查,均未见息肉复发。由此可见,帽状息肉病无性别、年龄发病差异,息肉多单发,直肠及乙状结肠多见,形态以山田Ⅰ型为主,表面多有白色帽状覆盖物,患者可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内镜下切除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研究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8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就诊、行EUS且EUS分期为T1的早期胃癌患者的资料。比较EUS与术后病理浸润深度的一致性,计算EUS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并探究影响EUS准确性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共纳入380处病变,EUS发现黏膜内(T1a)病变301处,黏膜下层(T1b)病变79处;术后病理实际浸润深度为T1a病变320处,T1b病变60处。EUS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77.1%(293/380),灵敏度为83.4%(267/320),特异度为43.3%(26/60)。多因素分析提示,病变位于胃上1/3部(OR=2.272,95%CI:1.266~4.080,P=0.006)、病变长径≥20 mm(OR=2.013,95%CI:1.200~3.377,P=0.008)及低分化癌(OR=2.090,95%CI:1.018~4.294,P=0.045)是影响EUS分期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分化癌(OR=4.046,95%CI:1.737~9.425,P=0.001)是EUS过度分期的危险因素。结论 EUS对于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影响EUS分期准确性的因素包括病变位于胃上1/3部、病变长径≥20 mm及低分化癌,其中低分化癌是EUS过度分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评价橡皮圈腔内牵拉法用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因直肠内分泌瘤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49例患者,其中2016年1月—2018年5月行常规ESD的患者32例(非牵拉组),2018年6月—2019年12月行橡皮圈腔内牵拉ESD的患者17例(牵拉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信息、ESD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牵拉组和非牵拉组在年龄、性别及病变大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牵拉组ESD操作时间为(13.76±5.71) min,非牵拉组ESD操作时间为(22.99±10.32) 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8,P=0.001)。牵拉组未发生术后并发症,非牵拉组有3例出现穿孔,但穿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2)。结论 橡皮圈腔内牵拉法辅助ESD,可以安全完成ESD操作并有效提高剥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