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415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5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最高(134例,占32.3%);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278例,占67.0%);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167例,占40.2%),其次是中药制剂(69例,占16.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43例,占34.5%),其次是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应重视并加强ADR监测,结合ADR发生特点,合理用药,从而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349例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者进行临床指标(局部反应、全身反应、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血生化、血常规)监测。结果:53例接种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共79例次,其中局部反应为20例次,全身反应为59例次,以1级反应为主(81.0%),未发现其他异常反应、偶合反应和任何有临床意义的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接种d 1(67.9%)或d 2(24.5%);不良反应病程主要为1~2 d(77.4%),其中42例(79.2%)不良反应者为自行缓解,11例(20.8%)曾使用药物治疗,所有不良反应发生者均治愈。接种3 d后接种者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结论: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可导致少数患者发生轻度的不良反应,一般很快自愈,该疫苗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院2011年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为预防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1年ICU35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的标本分布、耐药性、危险因素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ICU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35株,占85.37%),其次为创面分泌物(3株,占7.31%)。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前期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入住ICU、住院时间大于60d等是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高危因素。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100.0%)及亚胺培南西司他汀(92.5%)的敏感率较高,对其他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多经验性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及广谱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结论 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注意高危因素的防范,加强对该菌的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辛夷鼻炎丸与芎菊上清丸治疗外感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患者90例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辛夷鼻炎丸,3 g/次,3次/d;对照组口服芎菊上清丸6 g/次,2次/d;疗程均为3天。评价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起效时间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75.0%,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显效率为66.7%,有效率为1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2组对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未见不良影响。结论:辛夷鼻炎丸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疗效与芎菊上清丸相当,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2组病例均在治疗前、治疗后12 h、24 h、72 h、7 d、14 d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以及评价心衰治疗的效果. 结果 BiPAP组在治疗后24 h起NT-proBNP水平与常规治疗组即有明显差异,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使用BiPAP可以显著降低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是治疗心衰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癫痫的诱发因素,提高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了四川省南充市精神卫生中心、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3月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癫痫发作的4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癫痫发作48例中,年龄(60岁30例(占62.5%),既往有抽搐或癫痫史12例,肾功能不全12例,患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者15例;引起癫痫发作的氟喹诺酮为环丙沙星21例、左氧氟沙星18例、氟罗沙星3例、诺氟沙星3例、氧氟沙星3例,静脉给药共42例,静滴时间为15-40分钟,口服6例;18例合用茶碱类药物,15例合用非甾体抗炎药。48例癫痫病例中,39例为大发作,9例为小发作,发作的开始时间在用药后30分钟-5天;患者均在停药或抗癫痫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临床医生、药师应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癫痫发作的诱发因素,规范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预防其导致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及耐药情况,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9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的高危因素及耐药情况。结果: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前期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大于60d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易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21.3%)的耐药率最低,其次是亚胺培南(30.2%),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70.6%、70.4%、62.3%、62.1%、61.0%。结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药物选择困难,加强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我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我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各科病区2008年6月~8月1929份退药申请单及电脑数据库病区退药金额数据,采用U检验,分析我院住院患者的退药特点.结果 退药原因多见于患者出院(42.15%)、调整医嘱(22.71%)、患者转科(11.20%)、药物不良反应(8.55%)、患者用药不依从(6.84%)等.退药品种和例数统计,抗生素类(82种,1094例次)和调节水、电解质类药物(35种,582例次)位列前2名.我院不同病区的退药情况差异较大,内科共退药816例.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42.03%,其中神经内科(10.27%)、心血管内科(9.40%)、呼吸内科(7.19%)排在前三位;外科共退药874例,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35.61%,其中骨科(9.41%)、普外科(7.11%)、妇科(4.14%)排在前三位.其他科室共退药239例,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22.36%,其中ICU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13.08%.结论 我院各病区均有退药现象,且退药量大,加强我院药品规范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势在必行.关健词:住院患者;退药;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河鲍Ⅰ型胶原蛋白提取物(Pufferfish type Ⅰ collagen extract,PTICE)对环磷酰胺(CTX)、顺铂(DDP)或阿糖胞苷(Ara-c)诱发的小鼠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分别用CTX、DDP、Arac腹腔注射(i.P.)诱发小鼠骨髓抑制、免疫抑制等毒副反应,VHCE灌胃(i.g.)预防治疗,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测定外周血细胞分类、脾脏指数和骨髓DNA含量。结果:PRICE可改善应用上述化疗药物小鼠的一般状况,保护小鼠毛发,升高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增加脾脏指数和骨髓DNA含量;PRICE显著降低DDP导致的小鼠死亡率。结论:PRICE可降低化疗药物引起的小鼠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统计某院呼吸内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呼吸内科出院病历240份,统计分析糖皮质激素用药情况、适应证、给药途径、剂量等.结果:150例患者使用了糖皮质激素药物,占调查病历的62.5%,共涉及5种激素,主要用药品种为吸入用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和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不合理的病历37例,不合理率24.7%,如重复用药、用法用量错误、给药途径不适宜及无适应症用药等.结论:呼吸内科糖皮质激素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