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54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61.
上海市南汇地区乡村医生结核病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宏  肖绍坦  梅建  李朋  黄星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99-1300
为了解辖区内乡村医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乡村医生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我们对上海市南汇地区乡村医生的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上海市闸北区性病门诊患者2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08年7~8月间前往闸北区中心医院规范化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HSV-2、HIV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共有256例就诊者接受调查,平均年龄(36.86±11.82)岁,大多数为男性(178人,占69.5%)、在婚(179人,占69.9%)、外地户籍(150人,占58.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41人,占55.1%)。初次性行为年龄范围为13~39岁,平均年龄在(22.37±3.67)岁。222例(86.7%)调查对象目前有固定性伴,145例(56.6%)调查对象最近3个月有过商业性行为,7例(2.7%)调查对象有吸毒行为,1例(0.4%)HIV检测呈阳性。HSV-2感染率为30.1%,男性为25.8%,女性为3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混杂影响后,女性HSV-2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最近3个月有商业性行为者HSV-2感染率高于无商业性行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探讨髋臼螺钉在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术中对髋臼假体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骨科行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术114例(117髋)病例资料,患者根据术中是否植入髋臼螺钉分成两组,其中A组无螺钉组59髋,B组螺钉固定组58髋。分别在术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对病人进行随访,评估并比较影像学的改变及Harris评分。A组57髋B组56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平均随访(5.7±1.6)年。以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假体生存率。 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t=2.213, P<0.05)、术中出血量均小于B组(t=2.342, P<0.05);随访末期,A、B组术后平均Harris评分为(95.0±2.1)分及(93.0±5.5)分(P>0.05);A、B组术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分别有4髋(7.0%)、3髋(5.3%)、1髋(1.8%)和1髋(1.8%)、2髋(3.6%)及2髋(3.6%)出现髋臼周围透亮线;A组1髋术后4年出现骨溶解,B组2髋出现骨溶解。以影像学证明假体松动作为失败标准,计算两组假体平均随访(5.7±1.6)年生存率分别为97%和9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髋臼骨质条件良好时是否使用髋臼螺钉固定对臼杯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植入髋臼螺钉不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经肛门直肠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腹腔镜手术器械的可行性。方法 对11例直肠良性肿瘤病人应用腹腔镜手术器械辅助经肛门施行直肠肿瘤切除术.结果 手术时间10~125min(平均32min),出血量平均18ml,术后2例有里急后重感,无其他并发症.随访1~30月无复发。结论 该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时间短、操作简单的优点,可替代部分进腹手术。  相似文献   
66.
治疗惊悸不安与失眠的本草文献辑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朋  齐向华 《河南中医》2010,30(2):200-202
统计了源于《内经》以后的中医近千种古籍文献,以"惊"、"悸"、"恐"、"怔忡"等为线索,检索出有关"惊悸"的文献资料,再以"眠"、"睡"、"寝"、"卧"、"暝"等为线索,对以上资料进行二次检索,最终获得同时治疗惊悸不安与失眠的方剂40余个。  相似文献   
67.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与术后患者死亡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自建库至2021年9月1日关于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ISR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以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351例股腘动脉ISR患者;其中试验组(n=183)均接受紫杉醇涂层药物球囊、对照组(n=168)均接受普通球囊干预;术后随访0.5~26.0个月,平均(18.5±7.6)个月。异质性分析显示文献间无明显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试验组总死亡率为4.92%(9/183),对照组为4.76%(8/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RR)为1.02[95%CI(0.41,2.52),P=0.96]。术后6个月内、6~12个月及12~24个月,试验组死亡率分别为2.90%(4/138)、2.33%(3/129)及2.70%(2/74),对照组分别为3.28%(4/122)、3.39%(4/118)及0(0/69),组间各时间段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分别为0.88[95%CI(0.27,2.94),P=0.84]、0.71[95%CI(0.16,3.06),P=0.64]及4.73[95%CI(0.24,95.09),P=0.31]。结论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ISR与术后患者死亡未见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患儿骨桥蛋白(OPN)基因-443C/T、-616G/T位点多态性的特点,以及冠状动脉病变(CAL)与这2个位点多态性的关联性。 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治疗的104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川崎病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同期在该医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采用Sanger法,对204例受试者的OPN基因-443C/T、-616G/T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2组受试者OPN基因2个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AF)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并采用Pearson列联系数(r)和独立性χ2检验,对川崎病患儿CAL与OPN基因上述2个位点多态性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并经该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6-S155)。本研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基因检测前,均征得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结果①OPN基因-443C/T位点基因型分别为CC、CT、TT,-616G/T位点基因型分别为GG、GT、TT。②2组受试者OPN基因-443C/T、-616G/T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A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川崎病患儿CAL与OPN基因-443C/T位点基因型频率及AF无关联性(r=0.133,χ2=1.875,P=0.392;r=0.132,χ2=1.834,P=0.176);与-616G/T位点基因型频率及AF亦无关联性(r=0.130,χ2=1.775,P=0.412;r=0.059,χ2=0.365,P=0.546)。 结论尚未发现OPN基因-443C/T、-616G/T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的发生及并发CAL相关联。  相似文献   
69.
患者男,61岁.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触及左上腹包块,质韧,无压痛,伴有食欲下降,无皮肤、巩膜黄染.门诊腹部彩超提示:左上腹实性包块. 临床化验:肿瘤系列均正常;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均升高. CT示:胰腺体尾部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10,0 cm×11.0 cm,边缘光整,CT值约40 HU(图1);动脉期肿块呈轻度不均匀强化,CT值约70 HU(图2);门静脉期肿块较正常强化胰腺密度低伴内部斑片状液化坏死区,实质部分CT值约130 HU,脾静脉受侵伴多发侧支静脉形成(图3);延迟期肿块强化程度减退,实质部分CT值约100 HU(图4);腹部动脉CTA示肿瘤由胃左动脉分支、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胰背动脉及空回肠动脉供血(图5).  相似文献   
70.
患者 男,73岁,维持性血液净化3年,右侧股静脉穿刺置管3个月,拔除导管后出现右下肢肿胀、疼痛.查体:右下肢明显皮肤发红、皮温高,压痛阳性.白细胞 7.7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9.9 %;红细胞 3.01×1012/L;血红蛋白 87 g/L;血小板 111×109/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