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22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31.
背景:大量研究认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具有刺激成骨、增加骨量,促进神经再生等诸多功能,然而不同制动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规律及对骨质疏松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 目的:观察失神经固定后神经肽物质对大鼠骨密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11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完成。 材料:10周龄SD雄性大鼠96只,体质量220~250 g,用于制备失神经支配模型。 方法:96只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批,每批4组,每组8只。失神经支配组:大鼠麻醉后,先于俯卧位行两侧后肢股外侧切口,于股骨转子水平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再置大鼠于仰卧位,行两侧股正中纵切口,于腹股沟韧带水平切断大鼠两侧股神经,远端游离5 mm,缝合切口。固定组:大鼠固定与失神经支配手术同时进行,麻醉后应用管型石膏分别固定1,10,30,60 d。对照组行假手术,即在造模过程中仅暴露神经,然后缝合伤口。 主要观察指标:实验期间大鼠的一般情况;造模后1,10,30,60 d各组大鼠胫骨骨密度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与骨密度水平相关性。 结果:96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失神经造模后两后肢无主动屈伸功能,前进时以臀部肌群帮助行走,后退时靠腰腹部肌群收缩代偿,活动量显著减少。固定组大鼠精神好,活动时后肢拖地。对照组大鼠无明显异常。②造模后10,30,60 d失神经支配组大鼠胫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 < 0.05~0.01);而固定组仅造模后30 d时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造模后10,60 d固定组高于失神经支配组(P < 0.05~0.01)。③与对照组相比,失神经支配组、固定组造模后30,60 d骨密度降低(P < 0.05~0.01);失神经支配组和固定组造模30 d时骨密度开始下降,60 d后下降明显,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0.01)。④失神经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骨密度水平变化高度相关(P < 0.05);而固定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骨密度水平变化相关程度不高。 结论:神经的完整性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维持正常的关键,动态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失神经性骨质疏松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132.
133.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的临床使用情况,探讨丹红注射液的合理使用问题。方法对某院484例使用丹红注射液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484例使用丹红注射液的患者中,82例(17%)患者与药品说明书适应证不符;161例(33.26%)使用丹红注射液患者疗程过长或过短;91例(18.8%)使用丹红注射液的患者选择溶媒不当;2例(0.4%)使用丹红注射液的患者剂量不当。结论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在用药适应证、用药疗程及溶媒方面要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34.
目的:了解某院手术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05~2007年手术科室住院病历900份,对抗菌药物应用率、应用合理性及不合理应用原因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该院手术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率达97.4%,其中预防用药比例为82.8%,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预防用药不合理程度较治疗用药严重,不合理率达98.9%。结论:该院手术科室抗菌药应用不合理现象广泛存在和程度严重,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研究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 wall.)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黄杞叶经溶剂提取和萃取粗分后,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单体成分,用1H-NMR, 13C-NMR,MS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黄杞叶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花旗松素(1),5,7,4′ -三羟基二氢黄酮(2),山柰酚(3),二氢山柰酚(4),槲皮素(5),异黄杞苷(6),黄杞苷(7),落新妇苷(8),异落新妇苷(9),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0),5,7-二羟基色原酮-3-O-α-L-吡喃鼠李糖苷(11),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1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13)。结论 化合物2, 4, 9, 11, 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6.
哮喘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占很大比重,尤其老人居多。如“老慢气(包括哮喘)”,现代医学对症治疗以消炎、定喘为主。祖国医学则以辩证施治为主,二者都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7.
中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中医学“脉痹”、“血痹”范畴。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常导致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回流不畅,而出现溃疡,缠绵难愈,并可因栓子脱落而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临床上治疗难度较大。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中药辨证治疗该病28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8例患者均符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其中男性9例,女性19例;年龄40岁~72岁,平均54岁;病程1天~61天,平均12天。劳累后发病5例,分娩后发病4例,外伤后2例,半身不遂长期卧床者5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2  相似文献   
138.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多病灶的脱髓鞘疾病,可先后或同时侵犯多部位中枢神经。眼部除常累及视神经、视交叉而导致急性现功能障碍之外,还可侵犯眼球运动神经而出现眼外肌麻痹与瞳孔运动异常。我科于lop年收治了一例多发生硬化伴球后视神经炎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顺利康复。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历介绍患者曾某某,女,50岁,以左侧肢体麻凉、无力10天入院。患者于5年前曾首次出现右侧肢体麻凉、无力以致不能行走,在北京某医院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经用皮质类固醇等治疗,效果明显,肢体功能完全恢复,但左眼视力完…  相似文献   
139.
目的:通过检测面神经损伤后BMP-7、 BMPR-Ι在面神经核团内的定位及表达变化规律,探讨面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它们可能的作用机制.[ HT5”H〗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大鼠面神经切断再吻合后,不同时间点面神经核内BMP-7、BMPR-Ι的表达变化.结果 : ①术后BMP-7阳性表达出现下降,12h后降至最低值;随后上升,于48h、2周分别出现两个高于正常对照组的峰值表达;以上三个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BMPR-Ι表达术后即上升,于2周时出现峰值,并维持至术后4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首次确证BMP-7、BMPR-Ι在面神经核神经元胞体内的表达,BMP-7可能参与面神经损伤后的早期应激活动,而BMPR-Ι可能参与面神经再生过程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40.
1 病例报告患儿女,6岁。右耳听力欠佳2月而于1998—06—05入院。查体欠合作,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肝、脾、肾均未见异常。右外耳道口有耵聍堵塞。取耵聍时,见外耳道皮肤有少许出血。外耳道软骨部与骨部交界处闭锁,触之软中带硬,且有鲜血沾染,触痛(+),不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