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研究1,3-二甲基-4-乙酰基-5-吡唑酮(HL1)的二烃基锡抗癌配合物在近生理条件下与单核苷酸和DNA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有机锡化合物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与核苷酸的作用方式并用UV法进一步研究有机锡化合物与DNA的作用。 结果(L1)2SnEt2与AMP作用时可引起AMP碱基上H(8),H(2)和31P峰化学位移值显著变化并可引起DNA增色效应;(L1)2SnMe2与AMP作用时只引起AMP的31P化学位移值的显著变化,未观察到AMP的H(8)和H(2)化学位移值的明显改变,(L1)2SnMe2与DNA的作用可导致DNA的减色效应;(L1)2SnEt2和(L1)2SnMe2在与dCMP和dGMP作用时只引起dCMP和dGMP的31P的化学位移数值的明显变化。结论 3-二甲基-4-乙酰基-5-吡唑酮的二乙基锡配合物(L1)2SnEt2可与AMP的碱基N1和磷酸根氧原子螯合并可能会破坏DNA的双股螺旋结构;而二甲基锡配合物(L1)2SnMe2易与单核苷酸的磷酸氧结合,难以与单核苷酸的碱基氮原子稳定结合且只引起DNA双股螺旋的收缩。  相似文献   
22.
成人尺骨近端向后孟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尺骨近端向后孟氏损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 2004年4月至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16例成人尺骨近端向后孟氏损伤患者,其中对1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8个月,平均28个月.手术均采用肘关节后正中入路.术中尽量对桡骨头骨折和冠状突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对尺骨近端的固定,7例采用单纯钢板,2例钢板加克氏针,3例钢板加克氏针张力带,1例克氏针张力带加螺钉.结果 末次随访时均无明显疼痛及肘关节不稳定.患肢肘关节伸屈活动范围平均为100°(0°~145°),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平均为119°(0°~170°).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分)平均为93.1分(67~100分),优良率92.3%.Broberg-Morrey评分平均为88.8分(53~100分),优良率76.9%.结论 对尺骨近端向后孟氏损伤要注意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治疗的关键要重建尺骨近端长度和对线,尽量对其进行解剖复位并牢固固定.  相似文献   
2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and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nonunion of the inter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Methods Twenty-six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postoperative nonunion of the inter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14 males and 12 females, we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 Four cases underwent total elbow arthroplasty(TEA), and the other 22 received refixation and autografting, 4 of whom healed only after 2 operations. The causes of postoperative nonun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is group had 28 unstable fixations, 16 postoperative plaster external fixations and 21 significant bone defects. On average, they had a follow-up of 11.4 months (4 to 41 months). In the 4 TEA cases, the average flexion was 112° (90° to 130°) and the extension 18° (0 to 35°). Their average MEPS score was 85(80 to 90 points). The other 22 cases achieved bone union ultimately, with an average flexion of 97.7°± 10. 0° (70° to 110°),an average extension of 30. 9°± 12.8°(0 to 60°), and an average motion arc of 66. 8°± 10. 5° (50° to 90°).Their average MEPS score was 81.4 ± 11. 1 points (65 to 100 points). Conclusions Inadequate internal fixation, elbow stiffness due to plaster external fixation and significant bone defects are the main causes for postoperative nonunion of the inter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90-90 plate fixation and parallel plate fixation, together with constructive bone grafting, can achieve bone union in most cases, though the motion arc of the elbow is still un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总结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以Adamas标准[1]梗死面积直径>3cm并累及两个以上大血管供血区,梗死区面积[2]达到20cm2或累及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梗死为标准选择病人,设立观察组,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病情变化.结果 大面积脑梗死精神意识、肢体功能障碍率高;致残率、病死率高.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病死率高,积极治疗后精神意识和肢体功能均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25.
肘关节"可怕三联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肘关节"可怕三联征"的诊断要点、手术治疗原则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3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27例肘关节"可怕三联征"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随访结果,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38(14~72)岁.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23例采用单纯外侧入路,3例采用外侧加内侧入路,1例采用肘后正中入路.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7.5(6~33)个月,随访内容包括:病情主诉、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腕关节活动度、双侧握力以及X线片情况.用MEPS(Mayo Elbow Perfof-mance Score)和Broberg & Morrey评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用Morrey等提出的"5%"校正值对主力侧和非主力侧的握力标准化后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在未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均没有明显疼痛及不稳定.患侧肘关节伸屈活动范围平均为107°(30°~150°).患侧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平均为147°(0°~220°).患肢握力较健侧平均减少13.7%.MEPS评分平均为93.4(72~100)分,优良率92.6%.Broberg&Morrey评分平均为91.2(68~100)分,优良率88.9%.结论 对肘关节"可怕三联征"的诊断要紧扣其定义,且须与肘关节其它损伤相鉴别.对肘关节"可怕三联征"应采用手术治疗,大多采用单纯外侧入路即可完成,必要时可加用内侧入路.治疗原则为重建肘关节同心圆性中心复位及可靠的稳定性、对桡骨头、冠状突骨折尽量进行复位内固定并重视对软组织的处理.  相似文献   
26.
不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分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创伤性下胫腓分离通常合并踝关节骨折,不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分离非常罕见,下胫腓联合韧带的损伤并不一定导致下胫腓分离。Hopkinson等报告15例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中只有2例出现下胫腓分离,其中1例是在应力X线片中才发现,Rose等也只报告了2例。Edwards等将不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分离分为两类:(1)明显的分离(frank  相似文献   
27.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生物质裂解焦油的燃烧过程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生物质油的燃烧特性及升温速率对燃烧温度的影响 ,并根据微分热重曲线 ,建立动力学模型 ,计算燃烧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 ,生物质油的燃烧过程可分成 3段 ,其动力学模型可用 3个一级反应表示  相似文献   
28.
<正> 自从1969年McCordFridovich等人报告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具有清除超氧化物自由基的作用以来,SOD的研究颇受重视。为了探讨Cu,Zn—SOD与糖尿病的相互关系,我们对9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内SOD活性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健康对照组:75例,男41例,女34例,年龄范围在53~64岁之间,平均年龄59.1岁。均为到我院体检的老干部和知识分子,经询问病史,体检加化验排除心肺、肝胰及内分泌代谢疾病,符合1982年2月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POP)肾虚三证与性激素变化的关系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诊断依据。方法选择116例有肾虚三证的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肾气虚52例,肾阴虚36例,肾阳虚28例,另选正常对照组50例,同步检测血清雌二醇(E2)、睾酮(T)、T/E2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肾虚三证T、T/E2显著上升(P<0.05或0.01),肾阳虚T值较肾气虚亦有显著差异(P<0.05),肾虚三证E2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性激素水平可作为POP肾虚三证的客观诊断指标。结论(1)女性POP患者性激素T、T/E2的变化按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逐渐升高,E2则逐渐降低;(2)女性POP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与肾虚三证关系密切,其变化依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逐渐明显;(3)究提示性激素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女性POP肾虚三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0.
组配型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采用组配型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早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22例桡骨头粉碎骨折患者,男16例,女6例;年龄21~62岁,平均41.5岁;左侧部9例,右侧13例.桡骨头骨折均为MasonⅢ型粉碎骨折,其中1例Ⅱ型Monteggja骨折脱位,13例合并肘部损伤“三联征”;1例合并肘关节脱位但不伴有冠状突骨折,3例合并Essex-Lospresti损伤,4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采用Acumed组配型桡骨头假体对桡骨头进行置换,冠状突骨折采用克氏针固定,尺骨近端骨折则采用钢板螺钉固定,对2例肘部损伤“三联征”患者同时辅以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结果 22例患者术后获6~22个月(平均12 95)随访.其中1例患者桡骨头假体位置过高,影响肘关节活动,屈肘小于90°;1例肘部损伤“三联征”患者假体位置过低,活动范围基本正常,但出现明显的肘关节侧方不稳定;1例患者术后1个月即出现严重的异位骨化并形成骨桥,最终肘关节完全僵直于屈肘70°;其余19例肘关节功能满意,平均屈肘131.5°±4.4°( 130°~140.),平均伸直受限5.4°±6.3°(0~20°),平均屈伸126.1°±7.7°(120°~140°);前臂平均旋前81.6°±6.4°( 70° ~90°),平均旋后85.6°±3.1° (80°~90°),平均旋转167.2°±8.2°(150°~ 180°),Mayo肘关节评分(MEPS)平均为(94.2±5.1)分(85 ~ 100分). 结论 组配型人工桡骨头假体可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组配,是桡骨头严重粉碎性骨折的可选治疗方法之一,早期疗效较满意,但有一定的并发症,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