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目的评估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慢性疾病患者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2年3月~2013年4月记录在案的110例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纳入档案顺序随机分成常规干预组(A组,n=53)和奥马哈系统干预组(B组,n=57)。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SDS指数、SAS评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的SDS指数、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B组干预后的SDS指数、S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干预后,B组的生理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奥马哈系统干预方案用于社区慢性疾病患者可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护理职业环境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江苏省9所三级综合性医院472名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及护理职业环境量表进行调查。[结果]472名ICU护士的心理弹性得分为(60.20±13.04)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最高学历、聘用类型及每月平均夜班数对ICU护士心理弹性水平有影响(P0.05);护理职业环境总分为(112.80±14.07)分(满分为156分);护理职业环境与心理弹性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ICU护士的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对现处护理职业环境持认可态度,护理管理者应根据相应的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改善ICU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3.
从同情心疲乏的定义、测量工具、影响因素、不良后果等方面综述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研究进展,提出应结合国情及各ICU护理工作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教育或培训,积极探讨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有效保障ICU护士的专业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手机移动健康教育对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体检人群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在本院体检中心检出的100例IFG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按纳入研究的先后顺序排序,在Excel软件中产生随机数字序列并排序,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干预组4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手机移动教育,干预时间1年,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空腹血糖值、糖尿病转化率及血糖达标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干预组IFG体检者空腹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空腹血糖值达标率较对照组高(均P0.001)。结论对IFG人群进行手机移动教育,能够降低其空腹血糖水平,提高血糖正常的转归率,从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按就诊顺序半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63例、非干预组6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手术及术后放化疗,心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疾病康复指导,干预前后分别采用QLQ-C30量表进行评定,观察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乳腺癌患者治疗前QLQ-30生活质量评分项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F评分项改变未见明显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均较治疗前变化显著(P〈0.05);干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F评分项改变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均较治疗前变化明显(P〈0.05);非干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A与VN评分项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项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6.
不同方法治疗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0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随机分为阿奇霉素组(A组)50例和头孢呋辛钠组(B组)50例;采用VITEK—AMS微生物分析仪测定病原菌,并用纸片法(Knby—Bauer)没定病原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A组治疗后痊愈45例(90.0%)明显高于B组39例(78.0%);A组退热时间(3.86±0.95)d低于B组(5.01±1.12)d;A组哕音消失时间(3.81±0.74)d低于B组(5.17±1.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阳性株数44株,转阴株数39株,细菌消除率为88.6%;B组阳性株数41株,转阴株数35株,细菌消除率为85.3%;A组3例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3/50),B组为8.0%(4/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阿奇霉素是治疗婴幼儿CAP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7.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1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病率、流行病学特点、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间收治的1 755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加回顾性调查,将其中发生的181例医院感染原始登记资料作为基本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发病率(181/1 755)为10.31%,例次发病率(218/1 755)12.42%,与全院同期3.07%和3.51%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原发疾病以颅脑外伤和高血压脑性出血的危重患者发病率高,多见老年患者以及进行各项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其次为泌尿道、颅内、胃肠道;病原菌中以G-杆菌为主,占45.29%,其次为G 球菌,占28.82%,真菌占25.88%,且对多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应重点加强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护易感人群,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构成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科ICU室收集的68例机械通气患者,其中34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检出致病菌70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G^-菌)占69%(48株),革兰阳性细菌(G^ 菌)占18%(13株),真菌占13%(9株);前四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肺炎克雷白氏菌(8株)、白色念球菌(9株)。药敏结果显示这类菌株耐药现象严重。结论:机械通气并发相关肺炎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呈多重耐药,临床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重度烧伤患者不同核心温度监测方法的体温差异。方法选择ICU治疗的特重度烧伤患者15例。进行多人次的血温、膀胱温度和肛温监测;分析相关因素对体温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无红外烧伤治疗机治疗时,血温/膀胱温度组(11人次)为(38.6±0.3)℃/(38.6±0.3)℃;膀胱/肛温组(11人次)为(39.0±0.6)℃/(39.0±0.7)℃。有红外烧伤治疗机治疗时,血温/膀胱温度组(25人次)为(38.6±0.3)℃/(38.4±0.4)℃;膀胱/肛温组(37人次)为(38.8±0.3)℃/(38.8±0.3)℃。结果显示,不论有无红外线烧伤治疗机治疗,血温/膀胱温度和膀胱温度/肛温度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温/膀胱温度呈显著正相关(r=0.829,P<0.05),膀胱温度/肛温亦呈显著正相关(r=0.948,P<0.01);血温/膀胱温度与年龄、性别、烧伤面积、APACHEⅡ评分和是否应用烤灯无明显相关性(P>0.05)。腹泻和大便期间与肛温/膀胱温度呈显著负相关(r=-0.570和r=-0.700,P<0.01),尿量与其温差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重度烧伤患者,血温、肛温和膀胱温度都能准确反映患者的核心温度。尿量对膀胱温度监测结果无明显影响。腹泻和大便明显影响肛温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40.
镇痛与镇静治疗是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病人基本治疗的一部分,在镇痛与镇静治疗过程中如何对病人腹部体征仔细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起到实时监护的作用,是ICU护士面临的难题,因为镇痛和镇静本身掩盖了病人部分体征,临床表现并不明显。我科在2012年收治1例病人入院时未发现肠穿孔而在恢复肠道营养后出现腹部空腔脏器穿孔,护士在监护过程中发现了异常体征,并及时向医生反馈信息,现将临床资料及监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