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22篇
  3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51.
目的探讨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合并发热性尿路感染男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3月于医院经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治疗的1236例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发热性尿路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在未发生发热性尿路感染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为未感染组;统计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采集感染患者尿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1236例经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治疗的患者中合并发热性尿路感染患者76例,感染率为6.15%;感染组CRP、PCT、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76例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合并发热性尿路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0株占73.17%,革兰阳性菌32株占19.51%,真菌12株占7.32%;主要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主要革兰阳性菌为粪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均较低,对头孢类药物耐药率均80.00%;粪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对青霉素G和苯唑西林耐药率均90.00%。结论 CRP、PCT、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患者常规检测指标,用于合并发热性尿路感染的诊断和预防;革兰阴性菌是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并发发热性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应及时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途径栓塞化疗(TACE)联合局部穿刺注射碘化油化疗药物乳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材料与方法:符合ChildA期或B期的31例原发性肝癌,先经肝动脉途径栓塞化疗,一星期左右,在CT引导定位下局部穿刺注射碘化油化疗药物乳剂,每次间隔5天,平均穿刺3.5次,致病灶充填密实。术后2个月复查一次,如发现病灶缺损,再重复穿刺注射,若无,则延长复查时间;随访1、2、3年生存率,及观察病变缩小情况和有无远处转移。结果:经联合治疗后1、2、3年,生存率为100%,92.8%,57%,第1年病灶平均缩小51.5%,出院2月后平均每个病例重复穿刺注射治疗2.5次,远处转移第1、2年影像学上无肝外转移证据。结论:经肝动脉途径栓塞化疗联合局部穿刺注射碘化油化疗药物乳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3.
通过梳理探析关节的运动类型、附属运动与生理运动的关系、微小错位理论、关节松动术检查评估及治疗体位选择、关节松动手法操作分级及其特点与应用选择、关节的凸凹原则与治疗平面、适应症的选择,总结关节松动术的理论体系要点以及其临床意义;关节松动术完备的理论体系,有利于促进手法医学的规范化、客观化,促进手法治疗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54.
155.
【摘要】 目的 探索肝内血管(>3 mm)对毗邻血管周围的肝细胞癌微波消融(MWA)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MWA治疗的肝癌患者126例(共199个肿瘤)。根据肝内肿瘤是否毗邻肝内血管将肿瘤分为毗邻组和非毗邻组:毗邻直径>3 mm的肝静脉、门静脉或腔静脉血管的肿瘤被定义为毗邻组,共37例40个瘤灶;距离直径>3 mm的肝静脉、门静脉或腔静脉10 mm以上的肿瘤定义为非毗邻组,共89例159个瘤灶。为避免其他因素干扰,排除距离肝被膜、胆囊、胃肠道5 mm以内的肿瘤。1∶2倾向性匹配评分(PSM)被用以平衡两组选择性偏倚及混杂影响。分析和比较两组肿瘤MWA后技术有效率、肿瘤局部进展率(LTP)及并发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毗邻组40个瘤灶,非毗邻组80个瘤灶被成功匹配并纳入分析。整体技术有效率为86.7%(104/120),毗邻组和非毗邻组技术有效率分别为35/40(87.5)%和69/80(86.2)%(P=0.849)。多因素分析提示毗邻血管对MWA后技术有效率无显著影响(OR=0.907,95% CI=0.258-3.192,P=0.693)。中位随访时间为13.8个月,整体LTP率为23.1%(24/104)。毗邻组和非毗邻组1年、2年累计局部进展率分别为8.0%、27.0%和9.0%、31.0%。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LTP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74,95% CI=0.363-2.108,P= 0.765)。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结论 MWA治疗毗邻或非毗邻肝内血管的病灶,其技术有效率和局部进展率无明显差别。肝内血管(>3 mm)对MWA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无显著影响,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热沉降效应。  相似文献   
156.
目的:研究健脾益气法辅助化疗对晚期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在化疗同时开始至化疗结束后1周给予健脾益气中药水煎剂口服,对照组38例单用化疗,观察2组患者近期疗效、全身副反应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7.50%、65.7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全身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益气中药辅助化疗治疗晚期肠癌,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比较双通道输尿管软镜与电子输尿管软镜在行碎石手术时的碎石效率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16年7月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的病例共836例,随机分为电子输尿管软镜组427例和双通道输尿管软镜组409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和残石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电子输尿管软镜组手术成功率为92.5%,双通道输尿管软镜组手术成功率为83.6%,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电子输尿管软镜组有10例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而双通道输尿管镜组有13例出现SIRS,治疗后均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输尿管软镜组手术时间为(83.1±7.9)min,双通道输尿管镜组手术时间为(95.3±7.6)min,电子输尿管软镜组手术用时较短(P0.05);电子输尿管软镜组有17例发生石街形成、6例结石残留,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均排空。双通道输尿管软镜术后有25例发生石街形成、8例结石残留,ESWL治疗后均排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通道输尿管软镜与电子输尿管软镜行碎石手术都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电子输尿管软镜由于清晰度高、操作灵活,手术成功率高于双通道输尿管软镜。  相似文献   
158.
李天 《营养学报》2012,34(3):301-312
<正>7营养学基础7.1蛋白质和氨基酸蛋白质:骨桥蛋白能促进成骨细胞(OB)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mRNA的表达[726]。白果活性蛋白有较好的抗生物氧化作用[727]。大豆蛋白在体外消化实验中可促进不溶性钙磷复合物的形成,并能结合胆汁酸[728]。大豆分离蛋白在体外使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可产  相似文献   
159.
目的建立枸芪复肾丸中梓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枸芪复肾丸中梓醇的含量。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0.8∶99.2,流速: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梓醇在0.36μg~3.6μg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加样回收率为98.84%,RSD为0.75%。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枸芪复肾丸中梓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优点和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的锥型充填物和成型补片对66例成年人的腹股沟疝进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伤口疼痛、术后患者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等进行观察。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40 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3 d,术后伤口疼痛1~2 d,术后4~12 h能下床活动,术后局部轻度隆起伴异物感3例,尿潴留5例,无切口感染、切口积液、阴囊血肿发生。66例随访1个月至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与传统病修补术相比,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不仅符合人体生理解剖,而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安全有效等优点,尤其适合治疗患有慢性疾病高龄患者的腹股沟疝,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及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