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人原生殖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人原生殖细胞(PGC)的分离取材时机与体外培养方法,为人类胚胎生殖细胞(EG)的建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不同孕龄的人胚,分离人PGC,在不同培养体系中,观察其增殖与分化情况。结果:孕8、9周较孕7周人胚用酶机械法分离PGC后,原代克隆形成率高,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或STO细胞作为饲养层,并且在培养液中加入hLIF、hbFGF\,hSCF,能较好地维持人PGC的增殖并保持未分化。结论:孕8、9周龄人胚为分离PGC的适宜材料,酶机械法分离PGC简单有效,饲养层细胞与生长因子为人PGC细胞体外培养所必需。  相似文献   
32.
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在常见的技术操作中,使用新的辅助工具往往仅具备单一功能,如:剪刀、止血钳、砂轮(切割安瓿用)、输液瓶及铝盖开启器等,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我们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试制了“多功能护理钳”。该钳经临床使用,效果颇佳,现将结构特点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3.
多胎妊娠减胎术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胎妊娠早期选择性减胎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对妊娠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的16例多胎妊娠(A组)孕早期在阴道B超引导下穿刺,采用氯化钾心腔内注射或单纯胚芽穿刺抽吸法行减胎术,并与同期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的64例双胎妊娠(B组)相比较。结果16例减胎术均一次成功。其中3例流产,13例患者已分娩(其中早产5例),24个新生儿平均孕周(37.2±1.4)周,出生体重(2660.0±417.5)g,均健康无畸形。B组64例患者中4例孕早期流产,3例孕晚期流产,57例(其中早产24例)分娩109个新生儿,其中2个重度窒息死亡,2个先天畸形,平均孕周(37.0±2.0)周,出生体重(2603.3±459.7)g。两组的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平均孕周、平均出生体重等均无明显差别。结论在B超引导下,多胎妊娠早期减胎术是安全、有效治疗多胎妊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影响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妊娠率的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1月到2006年1月264位病人在本中心进行冷冻胚胎解冻移植264个周期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64个周期中有67个周期妊娠,周期妊娠率25.38%。妊娠组平均每次移植胚胎个数多于非妊娠组(2.84±0.57 vs 2.45±0.82,P<0.05),移植1个、2个、3个及以上冷冻解冻胚胎的妊娠率分别为9.38%、18.67%、38.22%,其中移植3个及以上胚胎者的妊娠率高于移植1个和2个胚胎者的妊娠率(P<0.05)。胚胎解冻后体外培养24h平均细胞数增长率≥50%者的妊娠率(34.43%)高于增长率<50%者(17.28%),P<0.05,至少移植一个胚胎细胞数在6细胞及以上的周期妊娠率明显高于移植胚胎细胞数小于6细胞的周期(35.85% vs 16.67%,P<0.05);移植Ⅰ级胚胎与Ⅱ级胚胎的妊娠率分别为35.26%、17.58%,P<0.05。新鲜移植周期妊娠者其冻融周期妊娠率为42.86%,而在新鲜移植周期未妊娠者其冻融周期妊娠率为28.31%,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然周期、激素替代周期妊娠率分别为28.21%、21.30%,无统计学差异。LH峰日内膜厚度及类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移植胚胎的个数、质量、发育潜能、原新鲜周期的结局影响冷冻胚胎移植能否妊娠。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生殖中心,采用自然周期(NC)和克罗米芬(CC)、来曲唑(LE)、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CC+HMG和LE+HMG 5种促排卵方案用于IUI共2 528周期,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LE+HMG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9.49%、13.74%、14.95%、15.73%、19.13%、21.80%;5个促排卵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E+HMG组临床妊娠率高于CC组、LE组、HMG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HM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和LE+HMG组多胎妊娠率分别0%、4.26%、2.38%、9.88%、9.52%、1.72%;促排卵周期组总多胎妊娠率及其中HMG组、CC+HMG组多胎妊娠率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促排卵组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NC组、CC组、LE组、HMG组、CC+HMG组和LE+HMG组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可提高IUI的临床妊娠率,对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增加多胎妊娠率。LE+HMG方案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6.
37.
38.
目的:研究单胚胎移植及全胚胎冷冻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高危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及对OHSS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的OHSS高危患者246例,其中51例行单胚胎移植,126例行双胚胎移植及69例行全胚胎冷冻。比较三者间的一般临床特征、获卵总数、GN使用总量、HCG日E2水平、妊娠结局及OHSS的病情。结果(1)单胚胎移植患者和双胚胎移植患者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分别为51.0%和41.7%、51.0%和66.7%、47.0%和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胎妊娠率分别7.7%和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胚胎移植、双胚胎移植及全胚胎冷冻患者的中重度OHSS发生率分别为3.9%、8.7%和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胚胎移植及全胚胎冷冻患者的住院率较低、病情较轻。结论在IVF中对于OHSS高危患者,充分评估病情后可尝试使用单胚胎移植或者全胚胎冷冻以减少OHSS和多胎妊娠的风险。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经纠正内分泌代谢紊乱后应用3种不同促排卵药物的效果及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128例PCOS不孕患者,于本院行第1次促排卵,有高雄激素或胰岛素抵抗者经预处理至少3个月。随机分为3组,来曲唑44个周期、他莫昔芬40个周期和氯米芬44个周期。结果月经第10天的子宫内膜厚度,他莫昔芬组[(6.4±1.2)mm]高于来曲唑组[(5.4±1.7)mm]和氯米芬组[(5.4±1.3)mm](P=0.01);HCG日血雌二醇(E2)水平,来曲唑组[(838.6±678.2)pmol/L]低于他莫昔芬组[(2629.2±1931.5)pmol/L]和氯米芬组[(1971.2±1222.8)pmol/L](P<0.001);3组间加用尿促性腺激素(HMG)周期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血黄体生成素及孕酮、直径≥18mm成熟卵泡数,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与注射HCG的月经周期日及月经第10天的子宫内膜厚度呈正相关(P<0.05),与药物的种类及HCG日血E2水平等无显...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血管活性肠肽(VIP)对新生4 d大鼠卵巢体外培养过程中原始卵泡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取新生4 d大鼠的卵巢72个,随机分为6组:新鲜组、基础培养组和不同浓度VIP组(10-9~10-6 mol/L)。新鲜组不经培养、其余各组体外培养14 d行组织形态学检查、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凋亡分析。结果:①各培养组的1级(早期初级)卵泡百分比明显高于新鲜组(P<0.05),且VIP 10-7 mol/L组最高。②各培养组PCNA阳性率与新鲜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不同浓度VIP组与基础培养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VIP 10-7 mol/L组卵泡PCNA阳性率最高,与其他VIP浓度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③各培养组卵泡凋亡率均显著高于新鲜组(P<0.001),培养组中以VIP 10-7 mol/L组较低,与VIP 10-8 mol/L组和VIP 10-9 mol/L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卵巢体外培养过程中,VIP可以促进新生4 d大鼠的原始卵泡向初级卵泡转化;不同浓度的VIP均可降低卵巢组织卵泡细胞的凋亡,提高卵泡体外存活能力,VIP10-7 mol/L较其他浓度更明显地促进卵泡细胞的增殖,降低卵泡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