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0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32.
药物剂量是影响药物效应的重要因素。同一种药物的多种作用及其不良反应与剂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特殊人群用药时,常常出现与用药剂量相关的治疗矛盾,药物剂量的调整就成为治疗的关键,需要合理选择药物的剂量。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提高肝移植术后肝脓肿患儿的抗菌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药师配合与医生配合对1例肝移植术后肝脓肿患儿实施药学监护。在分析疾病和用药特点、评估并提供可选治疗方案、监护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以及序贯治疗药物和剂量选择等方面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结果 药师与医生紧密配合,患儿肝脓肿治愈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对肝移植术后肝脓肿患儿实施药学监护在患儿抗菌治疗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4.
患者,男,66岁,因"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13 h"于2019年12月12日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既往身体状况良好,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溃疡等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有吸烟史,每天10支、未戒烟,否认饮酒史.外院查头颅CT示"未见出血及占位",本院查头颅MRI示"左侧基底节区、左侧额颞岛叶多发急性梗死",诊断"急性脑梗死".入院查Plt 281×109/L,Hb 158 g/L,WBC 5.02×1012/L,ALT 33.3 U/L,AST 33.4 U/L,SCr 89 μmol/L,凝血功能、肌钙蛋白、心肌酶、尿常规和粪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35.
36.
37.
目的了解达托霉素相关嗜酸粒细胞性肺炎(EP)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pringerLink、Wiley Online Library、ScienceDirect数据库(截至2020年5月31日),收集报道达托霉素相关EP的病例报告类文献,应用自行设计的Excel数据提取表记录患者基本情况、达托霉素日剂量、EP发生时间、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以及治疗和转归情况,就达托霉素相关EP的临床特点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相关病例报告类文献31篇,报道达托霉素相关EP患者43例。43例患者中男性36例(83.7%),女性7例(16.3%);年龄28~89岁,≥60岁者34例(79.1%);患有急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37例(86.0%);6例患者达托霉素日剂量超过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应用达托霉素至发生EP的时间为4 h~8周,≤4周者37例(86.0%)。达托霉素相关EP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97.7%,42/43)、呼吸困难伴低氧血症(81.4%,35/43)和咳嗽(51.2%,22/43),因呼吸衰竭使用人工辅助通气者占30.2%(13/43)。43例患者的胸部影像学检查肺部均出现新的浸润性病灶。40例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检查结果描述,39例(97.5%)存在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和/或计数升高;27例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17例(63.0%)嗜酸粒细胞>25%。诊断EP后,43例患者均停用达托霉素并接受氧气吸入、机械通气辅助呼吸、退热、止咳等对症治疗,其中29例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所有患者均在停用达托霉素后1~2周症状明显改善,1周~3个月胸部影像学检查恢复正常。结论达托霉素相关EP多发生在用药4周内,老年及男性患者居多。尽管症状严重,但及时停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对本院门诊处方的分析,了解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一步加强与规范门诊抗菌药物治疗用药的合理性,并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7—2009年上半年干预前每月16日的门诊成人处方共3000张(对照组)及2009年下半年—2011年干预后门诊成人处方3000张(干预组),对门诊治疗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显著改善,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的选择及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等方面。非限制性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限制性抗菌药物如三代头孢的用药频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抗菌药物平均费用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药干预后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明显减少,干预措施初见成效。医务工作者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重视程度明显加强,对进一步规范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细菌耐药性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阿托伐他汀在健康受试者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预测其在健康人群中群体药动学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Pub Med电子检索系统和美国医学文摘数据库(Medline),提取阿托伐他汀的血药浓度数据,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法构建阿托伐他汀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考察其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群体典型值特征,并以Bootstrap法进行模型验证。结果筛选出11篇文献,共纳入394例受试群体。最终得到的群体药动学参数中表观清除率(Cl/F)和表观分布容积(V/F)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255 L/h、3 180 L。结论经Bootstrap验证,阿托伐他汀在健康受试者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稳定、可靠,所得参数稳定、可信度较好。  相似文献   
40.
目的:考察药师对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联用实施干预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合理用药比例、日均费用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干预前门诊输液中心记录中符合入选标准的500例患者为对照组;药师对门诊抗菌药物注射剂联用进行干预后,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500例患者为试验组。建立数据库,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用药不合理例数对照组52例,试验组21例;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对照组18例,试验组9例;日平均费用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29.84元。结论:通过药师实施抗菌药物注射剂联用干预措施,可减少其不合理应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药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