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TaT蛋白转导生物活性蛋白在心脏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aT融合蛋白在SD大鼠心脏组织的吸收及酶活性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蛋白转导”的方法,将源于人类免疫缺陷蛋白病毒HIV的TaT蛋白与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相连接,构建成分子量120KD的TaT-β-Gal融合蛋白。随机将72只SD大鼠分为3组(n=24)分别腹腔注射TaT-β-Gal、β-Gal及生理盐水,并于注射后不同时间段取心脏病理切片,用X-Gal染色分析,显微镜下观察心脏组织对TaT-β-Gal的吸收及酶活性的表达情况,并进行Leica计算机图象分析,同时观察心脏组织结构变化。结果经X-Gal染色后,TaT-β-Gal组0.5h显微镜下心脏组织即显示着色反应,表达酶活性,8h达到高峰,16h后逐渐下降,心脏组织结构无变化;β-Gal组出现极弱的着色反映;生理盐水组无着色反应。结论分子量120KD的TaT-β-Gal融合蛋白可以迅速被心脏组织吸收,同时不影响酶活性。TaT蛋白可作为载体蛋白转运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膜进入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92.
厄贝沙坦对肾硬化大鼠肾小管间质中MMP-9/TIMP-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剂(TIMP-1)在单侧肾切除后,重复注射阿霉素复制肾小球硬化大鼠肾小管-间质的表达,以及厄贝沙坦对其的影响和可能的保护作用机制。将肾小球硬化大鼠分为厄贝沙坦治疗组和对照组,设假手术组为正常对照。检测厄贝沙坦治疗4周后,肾功能和病理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或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检测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MMP-9/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表明肾小球硬化组肾小管中MMP-9,TIMP-1,TGF-β1显著增加。厄贝沙坦组中肾小管中上述指标表达下降。提示厄贝沙坦在延缓肾小球硬化同时,在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方面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3.
为探讨大肠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FHIT基因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对 5 6例大肠癌和 3 3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 FHIT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大肠癌 FHIT基因的蛋白表达状况可能与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以及 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 ,提示 FHIT基因在大肠癌的演化和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并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p33^ING1b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p21^WAF1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p33^ING1b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33^ING1b在61例NSCLC和13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以及p21^WAF1在61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33^ING1b在NSCLC组织中阳性率低于正常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33^ING1b低表达与肺癌的分化、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33^ING1b与p21^WAF1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p33^ING1b在NSCLC中低表达,它的低表达对判断NSCLC恶性程度、浸润甚至转移有重要价值;p33^ING1b的低表达使p21^WAF1下调在NSCLC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幼儿扁桃体Leterer-Siewe病一例朱润庆唐志佼柳绍良陈同芳患儿男,1岁10个月。左咽部溃烂、肿大10余天,门诊以“左扁桃体新生物”收入院。患儿家属于10天前发现其左侧咽部肿大、溃烂,不影响进食,不哭闹,无明显发热。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心肺...  相似文献   
96.
 0  引言 1996 年J ukov 等利用受体亲和层析法从人类 前列腺癌细胞株PC23 的cDNA 文库中克隆并分离 出来的[ 1 ] 。认为它是一种特异性的血管、淋巴管内 皮细胞调节因子,通过与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vascular endot helial growt h factor receptor , VEGFR) 结合后,能诱导血管及淋巴管内皮细胞生 长,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加,促进肿瘤转移。现就近 年VEGF2C 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7.
磷酸化ERK1/2与CyclinD1、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及靶基因产物Cyclin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关系,探讨PERK1/2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例正常肺组织和64例NSCLC组织中PERK1/2、CyclinD1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SCLC组织中PERK1/2、CyclinD1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60.9%和71.9%,正常肺组织均为阴性表达;PERK1/2的核内表达和VEGF的表达率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ERK1/2的核内表达与CyclinD1在NSCLC中的表达呈线性相关(P<0.05)。结论:PERK1/2介导的信号转导事件可能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8.
应用超氧物歧化酶(SOD)及其抑制剂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钠(DDC)分别在甲基胆蒽(MCA)碘油诱发 Wistar 大鼠肺鳞癌的过程中应用,以探索 SOD,DDC 与发癌之间的关系。发现 DDC组14只大鼠,在35d 诱癌过程中,出现2例肺鳞癌.2例支气管上皮呈不典型增生,而正常对照组11只仅出现1例不典型增生。SOD 组14只大鼠中未出现肺癌及不典型增生。结果表明,DDC 与化学致癌物质 MCA 诱癌有协同作用,并使诱发性肺癌提前发生.SOD 可能有抑制肺癌发生的作用。最后还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
本实验用敌枯双按不同剂量(1.0、0.2、0.05、0.01 mg/kg/d)配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供4个剂量组的 SD 大鼠(每组30只)饮用,并设对照组(30只,仅饮用去离子水)。在第55周处死动物,每组随机选3~5只取甲状腺、肝脏作电镜观察。结果:4个剂量组大鼠甲状腺滤泡腔扩大,滤泡细胞变扁平,粗面内织网扩张呈囊状,线粒体肿胀,嵴变短而少,核膜内陷,异染色质凝集呈板或染色质边集;部分滤泡上皮细胞脱屑到滤泡腔内,可见畸形核、裸核及核碎裂。肝细胞线粒体呈“O”形,“C”形,粗面内织网呈囊状扩张,大滴脂肪变,核染色质边集,核均质化。实验表明敌枯双对甲状腺、肝组织均有毒性作用,超微结构改变程度与农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鼻咽癌ras P^21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单克隆技术对鼻咽鳞状细胞癌细胞ras P^21蛋白表达进行定量检测,并与政党细胞对照。结果:ras P^21蛋白表达量与鼻咽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随着鼻咽癌恶性程度的增加ras P^21蛋白表达量也增加,但是与临床分期及患者的生存期无关。结论:ras P^21蛋白表达对鼻咽癌的筛选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