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外源性叶酸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5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8例和非冠心病组80例,并将其中98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58例。在个体化降压方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干预组患者给予叶酸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患者性别、年龄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水平;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血浆Hcy、叶酸水平,并记录随访3个月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患者性别、年龄及血浆叶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Hcy水平≥10μmol/L是高血压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47,95%CI(1.060,4.349),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血浆Hcy、叶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干预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叶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较高,而补充外源性叶酸可有效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2.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为凶险危重难治的急腹症,目前国际上病死率高达25%,华西医院选用柴芩承气汤治疗病死率仅10.77%。之前,药物动力学研究选择冠心II号治疗稳定性心绞痛被认为是研究方剂药动学的良好方剂,但难以取得随机双盲对照的确切疗效。比较之下,柴芩承气汤治疗SAP是研究确有疗效方剂药动学-药效学关系的更好对象。本文论述了柴芩承气汤在SAP的药动学-胃肠动力关系研究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吉利娜  黄金  陈妍  朱林  裴毅 《现代保健》2010,(26):161-163
目的 借助蛋白质指纹技术及MATLAB软件探索预测替吉奥胶囊(S-1)治疗消化道癌耐药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6例曾手术并接受S-1治疗并有可观察疗效的晚期消化道癌患者,应用CM10弱阳离子芯片结合表面增强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于化疗前检测患者血清样本的蛋白质谱,动态观察该方案化疗后2周~3个月,根据实体瘤近期疗效标准分为用药稳定组(SD)3例和无效组(PD)3例,应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得出两组间指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MATLAB软件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得出每个差异指纹的拟合曲线及曲线方程.结果 术后稳定组与无效组相比有3个蛋白质峰有显著差异性,M/Z(质荷比)分别为7900、8860、9175,其中与有效组相比,无效组上调的峰M/Z为8860、9175,下调的峰M/Z为7900.用MATLAB软件进行多项式曲线拟合得出每个差异指纹的曲线且曲线方程均呈线性的函数关系.结论 MATLAB软件根据实测值获得的曲线方程及曲线呈有意义的线性函数关系,因此借助于蛋白质指纹技术预测S-1治疗消化道癌的耐药是可行的,以此为平台扩大病例数进一步验证即可获得能应用于临床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4.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评估与防护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是关系到公众及医务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威胁已臼益成为艾滋病防治的关键.北京市东城区疾病控制中心率先在北京市医务人员中开展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现状的调查,旨在了解和掌握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现况,为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 通过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资料分析颜面不对称患者颌骨的三维形态特征以及其颜面部不对称的发生部位。方法 对20例标准组及41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分别使用CBCT采集颅面部数据,使用Dolphin11.0软件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选择上下颌骨的部分标记点进行不对称系数的测量。结果 上颌骨不对称发生率为20.0%,下颌支不对称发生率为50.0%,下颌体不对称发生率为30.0%。安氏Ⅲ类组上颌骨不对称发生率为38.1%,下颌支不对称发生率为47.6%,下颌体不对称发生率为61.9%。安氏Ⅱ类组不对称发生率为20.0%,下颌支不对称发生率为50.0%,下颌体不对称发生率为35.0%。安氏Ⅲ类组中2例(9.5%)患者仅发生上颌不对称。结论 颜面不对称主要表现为下颌骨形态异常,上颌骨不对称通常伴随着下颌骨的不对称,安氏Ⅲ类患者颜面部不对称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以我院56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疗法,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抑制激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索健脾生血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市天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相关性贫血患者共72例,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健脾生血片治疗,2片/次,3次/d,疗程1月;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片治疗,2片/次,3次/d,疗程1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血清TNF-α、血清CRP、血清铁调素、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夜间睡眠血氧饱和度、肺功能(FEV1%)、改良COPD患者生命质量评估问卷评分(m MRC);评估2组治疗结束时的有效率;比较2组随访3月、6月、12月时血红蛋白、肺功能、改良COPD患者生命质量评估问卷评分(m MRC)、年急性加重次数;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结果:全部72例患者完成了第1个月的治疗,随访期间观察组2例患者退出研究,1例患者失访,对照组6例患者退出研究,2例患者失访。2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有效率91.7%,对照组有效率2.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1β、血清TNF-α、血清CRP、血清铁调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铁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夜间睡眠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但肺功能、改良COPD患者生命质量评估问卷评分(m MRC)直到随访第3月和第6月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年急性加重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轻微便秘,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轻微便秘,5例患者出现轻微腹泻,1例患者出现下尿路感染,判断与药物治疗无关,未发现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健脾生血片治疗COPD相关性贫血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除了提供铁元素外,还包括抑制慢性炎性反应,抑制铁调素,值得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8.
低钠血症(LN)和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常见的并发症,又是造成SAH病人致死致残的两个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对两者的关系及LN在SCVS发病中的作用进行了临床探讨。1临床资料73例SAH病人中男30例,女43例,平均年龄53例,诊断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人行脑CT和脑脊液检查。所有病例均于入院第1,3,5,7天连续4次测定血清钠水平,LN的诊断标准为血清钠低于135mmol/L。SCVS的诊断标准:①SAH后4~9天病情突然加重可持续不缓解,表现为头…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不同预后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SCT)的影像表现,分析COVID-19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3月8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9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MSCT容积扫描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或死亡时MSCT影像有无广泛纤维化表现,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较好组,比较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MSCT表现、一般资料和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79例患者中,治愈74例,死亡5例,病死率6.3%。患者出院或死亡时MSCT影像表现分为消散或磨玻璃影(27例,34.2%)、混合影(41例,51.9%)和广泛纤维化(11例,13.9%)。单因素分析,与预后较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累及肺段数明显增加(P<0.05),体温明显升高(P<0.05),病灶弥漫分布患者比例、重型患者所占比例和白细胞升高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5)。其中累及肺段数的临界值为9.5个时,其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7%和80.9%;体温的临界值为39.1℃时,其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5%和92.6%。Logistic回归分析,累及肺段数和体温是COVID-19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OVID-19患者入院时MSCT影像中的病灶累及肺段数和体温与患者预后有密切关联,累及肺段数达9个、体温39.1℃以上提示COVID-19患者容易出现肺广泛纤维化,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