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致死亡的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提出防治方法,指导临床,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6年~2008年5月资料完整的60例SAH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致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60例SAH患者在发病后2~3周再出血死亡率最高[1],分别达33%、26.7%。SAH再出血危险因素为:发病年龄>60岁,伴高血压、动脉瘤、入院时间>24h。SAH再出血诱发因素为:血压高、过早停用抗纤溶药或动脉瘤破裂。结论:预防再出血需注意控制危险因素,避免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72.
鼠药中毒致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鼠药 (杀鼠剂 )种类很多 ,常见者为敌鼠及其钠盐 ,近年来又大量出现已禁止使用的有机氟制剂和毒性极大的毒鼠强。因临床表现为癫痫持续状态 (SE) ,患者多在神经科首诊。我们收集 1995~ 2 0 0 2年误服、自服、被投毒鼠药中毒总计 6 0例 ,选取 13例重度中毒致SE ,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 ,全部患者均经毒物鉴定。其中氟乙酰胺中毒致SE 5例 ,毒鼠强中毒致SE 8例。男 7例 ,女 6例 ,年龄 7~ 6 0岁 ,平均年龄 32岁。全部均为口服中毒。就诊时间 :6小时内 3例 ,2 4小…  相似文献   
73.
目的:比较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分娩结局。方法:选取某院产科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4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为疤痕子宫二次剖宫产组(n=72)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组(n=77),比较两组分娩结局及剖宫产影响因素。结果:分析剖宫产原因发现疤痕子宫组81.9%为社会因素,高于非疤痕子宫组6.5%;产程进展异常占1.4%,低于非疤痕子宫组14.3%(P0.05);疤痕子宫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疤痕子宫组,产时及产后出血量均明显多于非疤痕子宫组,疤痕子宫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明显高于非疤痕子宫组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疤痕子宫组盆腔粘连发生率为65.4%,非疤痕子宫组未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疤痕子宫相比,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风险更大,因此临床需慎重选择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在使用者中产生相关药物抗体的情况。方法采集499名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血样,应用微柱凝胶技术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并对DAT阳性者做相关药物抗体检测。结果本组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患者中,DAT阳性率39.88%(199/499),其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抗体检出率32.67%(65/199),6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抗体检出率分别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94%(34/74)、头孢他啶3.70%(1/27)、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7.14%(6/35)、头孢西丁钠33.33%(1/3)、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52.50%(21/40)、美罗培南10.00%(2/29);仅有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例及亚胺培南3例的患者出现症状较轻的血管外溶血证据,使用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患者均无免疫性溶血的相关实验室检测和临床症状。结论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产生相关药物抗体,仅有10.76%使用者因药物抗体引起药源性免疫溶血反应,多数使用者处于无溶血症状的携带药物抗体状态。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秦巴山区蜂蜇伤中毒的临床特征、治疗转归,为正确防治蜂蜇伤中毒、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97-01-2013-12在湖北省竹山县人民医院及县域内其他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蜂蜇伤中毒患者407例,对发病时间、蜇伤针数、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蜂蜇伤中毒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9~11月,占75.43%;2蜂蜇伤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易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重要脏器损害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肝、心、肾;3蜜蜂组、胡蜂组和大黄蜂组过敏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胡蜂组和大黄蜂组头晕头痛、心肌损害、肝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高于蜜蜂组(P0.05或P0.01);4血液净化组病死率低于非血液净化组(P0.05)。结论:蜂蜇伤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一是早期积极有效的抗过敏、抗休克治疗;二是早期血液净化治疗;三是早期重视和治疗多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肝移植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06年7月11例肝癌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手术全部成功,围手术期无死亡。随访时间最长40个月,最短12个月,其中1例因乙肝复发,爆发性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症,于术后16个月死亡。1例在术后2个月因肺部巨细胞病毒感染,呼吸衰竭死亡。其余健康成活,1-3个月复查一次,无肿瘤复发,肝脏功能正常,α-FP<8ng/ml,HBV-DNA<103拷贝/毫升。结论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仍要严格控制适应症;早期预防感染和长期治疗乙肝也是提高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7.
老年肾移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60岁)肾移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了自2001年9月~2007年11月我院施行的62例60岁以上肾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原发疾病、手术的安全性、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人的原发疾病中以高血压肾病引起的尿毒症比例较高(24/62);老年患者心脏储备功能差,心胸比均超过0.58,术后容易出现心衰(10/62);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给手术中血管吻合带来一定难度;高龄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急性排斥发生率较低(4/62),但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21/62);充分的术前准备,早期及时处理并发症仍能获得较高成功率(57/62)。结论高龄患者是肾脏移植的不利条件,但并不是禁忌证;重视心脏储备功能差、免疫力相对较低等临床特点,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提高移植成功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8.
左卡尼汀改善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春丽  张玉英  张伟国 《当代医学》2010,16(26):150-15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改善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疗效。方法把60例DCM伴有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30例给予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1g静脉滴注,每天2次,两组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7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经左卡尼汀治疗,心功能明显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9.
结肠镜检查时可出现心血管功能变化,我们使用动态血压计和动态心电图,观察了62例受检者,以探讨其变化特征及预防措施。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男30例,女32例,年龄22~76岁,按年龄分组如表1。表162例受检者一般资料及分组组别例数性别(男/女)平...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不同用法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酒精中毒患者2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静脉注射纳洛酮0.8mg,每30分钟一次; B组纳洛酮3.2mg加入葡萄糖中以1.6mg/h持续静滴,观察两组患者清醒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无明显差距,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