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61.
朱奕  薛俭成 《中原医刊》2006,33(23):14-15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用D IANA全自动血型仪对23例AIHA患者进行ABO、Rh(D)血型常规定型及氯喹放散实验后定型,同时进行直、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ABO受干扰者13例,正定型均为AB型,氯喹放散后能正确定型。23例直抗均为阳性,间抗阳性更易出现在ABO血型正反定不符病例中。23例患者中无Rh(D)阴性者。结论AIHA患者的自身抗体干扰血型鉴定,需采用多种技术才能正确鉴定血型,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2.
朱奕 《健康》2002,(10)
至今,徐莲芝亲手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已经有近百例,从1995年开始她还担任了艾滋病热线的咨询工作,回答过无数关于艾滋病的问题。这期间,她也目睹了太多的故事,见识了太多艾滋病患者的不幸遭遇。 有一次,一个年轻的病人发病后很绝望。他以为自己活不了几天了,就将自己的病情告诉了母亲。没想到那位母亲不仅没有安慰儿子,反而绝情地说:“从今以后不许你再进这个家门。”这个打击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 研究脑出血 (CH)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的脑脊液中一氧化氮 (N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的变化与脑血管损伤的关系。方法 测定并比较 NO和 GSH- PX在 8例对照组的 CSF与 15例 ACH和 15例SAH患者的 CSF的含量变化。结果  ACH组和 SAH组的 CSF中的 NO浓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而 GSH- PX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脑出血组的 NO高于 SAH组 ,NO与 GSH- PX呈负相关。结论  NO、GSH- PX与脑损伤的损伤程度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对ITP患儿T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从35例ITP患儿及30例正常健康儿童的外周血中分离出T细胞并分成3组培养,即空白对照组,加入PKC的激活剂PMA的PMA组,同时加入PKC激活剂PMA与抑制剂H-7的PMA+H-7组,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NF-κB和抑制蛋白κB(I-κB)的表达。结果ITP患儿的PMA组NF-κB活化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儿童的PMA组(P〈0.05),且I-κB水平显著低于上述两组(P〈0.05),而ITP的PMA+H-7组NF-κB活化的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ITP的PMA组,且I-κB水平显著高于该组(P〈0.05)。结论ITP患儿T细胞NF-κB的活化可能受PKC信号传导的调控,T淋巴细胞PKC-NF-κB信号传导途径的激活可能是ITP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估成人先天性腰骶部半椎体(lumbosacral hemivertebra,LSHV)行后路半椎体(hemivertebra,HV)切除长节段固定远端是否需要骨盆固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9年8月接受后路HV切除长节段固定的成人LSHV患者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32.9±8.8)岁...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探讨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在闭合性脱套伤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3例闭合性脱套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女11例,男2例;年龄19~57岁,平均32.5岁。所有闭合性脱套伤均为单侧,左侧5例,右侧8例;大转子部5例,大转子及臀部4例,大转子及腰骶部2例,大转子及大腿外侧1例,单纯腰骶部1例。损伤面积,15cm伊12cm~45cm伊15cm。除2例延迟诊断者外,其余均在伤后3d内接受手术治疗。手术采用小切口清创引流,术后放置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当24h 引流量<30ml 时拔除双套管。愈合标准:损伤局部皮肤无缺血坏死,皮下积液消失,局部触诊皮肤无漂浮感,皮肤与筋膜层之间无相对滑动。结果患者术后4~12d拔除双套管,平均6.3天。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7个月。1例患者出现皮肤坏死,经清创、植皮后创面愈合;余12例患者损伤部位的皮下组织均与筋膜层愈合,愈合时间4~10周,平均7.2周。无一例出现深部感染或晚期血源性感染,无全身系统性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置管处切口边缘发生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 结论应用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可以有效地治疗闭合性脱套伤,具有安全、微创和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69.
朱奕 《全科护理》2020,18(4):447-448
[目的]探讨在浸浴疗法治疗烧伤残余创面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烧伤残余创面病人4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烧伤残余创面病人4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均行浸浴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烧伤残余创面病人实施浸浴疗法治疗,并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加快创面愈合,获得良好的效果,并可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0.
正大约70%的脊髓损伤患者经历了持续的疼痛,1/3的患者有严重的疼痛,而有些患者可能出现疼痛异常、疼痛过敏,疼痛对认知、情绪、日常生活活动和生活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1—2]。Gellman等报告了在60例四肢瘫患者中复合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Ⅰ型有10%的发病率[3]。我们采用康复团队模式治疗了1例颈脊髓损伤8年合并CRPS的患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