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曹国英 《河北中医》1995,17(3):18-19
四逆散加味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经验曹国英(河北省曲阳县中医院073100)胆汁返流性胃炎是因幽门功能紊乱或胃切除术后;引起胆汁或碱性肠液倒流入胃所致的胃炎。临床以胃疼、痞胀、嘈杂、口苦、暖气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因进食油腻、饥饱失常、生气、劳累而发病。...  相似文献   
42.
替考拉宁消除半衰期长,因此有可能在门诊患者中静脉给药每周3次。本研究给予患者静脉给药每日15~25mg/kg,连续3d,继以15~25mg/kg静脉滴注,每周3次。每周测定谷浓度据以调整剂量,根据病情使谷浓度达到20~30  相似文献   
43.
去甲万古霉素临床药代动力学及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比较国产去甲万古霉素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中的体内过程 ,为制订去甲万古霉素在治疗老年人感染时的合理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建立快捷、实用的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 (TDM)方法。方法 :同期对照研究去甲万古霉素在 1 0名健康老年受试者 (老年组 )和 1 0名健康年轻受试者 (年轻组 )中的药代动力学。以微生物法和荧光偏振免疫法 (FPIA)测定血药浓度 ,以微生物法测定尿药浓度。结果 :老年组和年轻组静脉滴注去甲万古霉素 80 0mg后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与年轻组比较 ,老年组表观分布容积 (Vd)增大 ,总清除率 (CLt)及肾清除率 (CLr)降低 ,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增加和消除半衰期(t1 /2 β)延长。以上各项药代参数在两组间差异均具非常显著性 (P <0 .0 1 ) ;两组血药峰浓度相近 (P >0 .0 5 )。去甲万古霉素给药后 1 2h内的累积尿排出率老年组较年轻组明显为低 ,分别为 (77.1 3± 8.95 ) %和 (83.82± 1 6 .80 ) % (P <0 .0 1 ) ,但给药后4 8h两组的累积尿排出率相近 ,分别为 (85 .38± 8.6 2 ) %和 (86 .1 2± 1 6 .85 )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以微生物法和FPIA同时测定去甲万古霉素血清标本。两种测定方法测得结果呈良好线性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为Y =0 .75 34X - 0 .5 94 8(Y :微生物  相似文献   
44.
目的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防突变浓度(MPC),并探讨其与药动学参数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4种抗菌药物对25株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MIC值,计算MIC50和MIC90值;采用新鲜制备的1010CFU/mL菌液测定MPC值,计算MPC50、MPC90和MPC/MIC比值,并探讨MPC值与药动学参数的关系。结果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中,莫西沙星的MPC值较低,MPC范围在0.5~2mg/L,MPC50和MPC90值分别为1mg/L和2mg/L,以400mg每日1次的药动学参数计算莫西沙星的Cmax/MPC90、AUC/MPC90分别为2.2和19.7;左氧氟沙星的MPC范围在2~4mg/L,MPC50和MPC90值分别为2mg/L和4mg/L,在左氧氟沙星3个剂量组中500mg组Cmax/MPC90、AUC/MPC90明显高于200mg与300mg组,分别为1.9和9.6。结论莫西沙星400mg每日1次、左氧氟沙星500mg每日1次的给药方案有望防止肺炎链球菌突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奈诺沙星(TG873870)为无氟喹诺酮类抗菌新药,通过作用于细菌DNA旋转酶抑制DNA合成。作者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奈诺沙星对台湾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至2007年798株革兰阳性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受试菌株包括: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100株;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205株.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鸸鹋油对促进面部强脉冲光治疗后的局部皮肤修复的效果。方法:对面部强脉冲光治疗后的患者局部使用鸸鹋油,每天2次,连用28天,分别于28天、2个月、6个月后复诊,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强脉冲光治疗的患者术后使用鸸鹋油,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且感觉舒适度较高。结论:面部强脉冲光治疗后使用鸸鹋油可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强脉冲光能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7.
加替沙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加替沙星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体内过程 ,据此拟定用于中国人的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方法 :加替沙星口服单剂和多剂药代动力学研究分别在 9名和 8名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尿标本药物浓度。结果 :①受试者单剂空腹口服加替沙星 2 0 0、4 0 0和 6 0 0mg后体内过程均符合血管外二房室模型 ,平均高峰血药浓度分别为 2 .39、4 .2 9和 6 .5 1mg/L ,于给药后 0 .83~ 1.33h到达 ;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 15 .4 4、34.12和 5 4 .95h·mg/L ;平均血清消除半衰期为 7.38、7.82和 7.5 6h ;72h尿中药物平均累积排出率分别为 82 .5 1%、82 .0 3%和 79.15 %。血药浓度和AUC与剂量间呈线性相关 ;②受试者多剂空腹口服加替沙星 4 0 0mg后 ,末剂给药后的体内过程与首剂给药后者相同 ,均符合血管外二房室模型。首剂和末剂给药后的平均高峰血药浓度分别为 3.98mg/L和 4 .76mg/L ;平均达峰时间为 1.5 6h和 1.31h ;平均AUC为 33.5 9h·mg/L和 35 .87h·mg/L ;平均血清消除半衰期为 7.6 0h和 8.0 5h ;除末剂cmax和AUC值均较首剂为高 (P <0 .0 5 )外 ,其余主要药动学参数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③除多剂给药的 1名受试者出现一过性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及丙氨酸转氨酶(ALT)轻度升高外 ,其  相似文献   
48.
49.
<正> 肺炎性假瘤临床少见.我们曾收治一例,经手术切除并由病理证实,现摘要报告如下:章某,男,60岁,职工,住院号24678.七个月前开始干咳,继咳粘液痰,伴胸闷,发热(37.4—38℃).无胸痛,盗汗.三个月后咳剧,呈刺激性,痰中带血,在院外按“肺结核”进行常规抗痨  相似文献   
50.
西洋参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主要作为补品被广泛应用。目前过氧化脂质(LPO)在体内的升高,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机体衰老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探索服药时间长短与血浆LPO水平的关系,我们对中老年人口服西洋参时限不同对血浆LPO水平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使用药物及处理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系杭州医药采购站提供。先将西洋研制成40目筛粗粉,然后放入球磨机研磨48小时,得细粉过100目筛,在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