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筋属中医五体之一,其内涵丰富,分布遍及全身。筋在狭义上指具有连接骨节、协助运动功能的肌腱、韧带、筋膜等,广义上又可包括关节囊、腱鞘、椎间盘、关节软骨、神经、肌肉等组织。筋虽为肝所主,但与多脏腑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关。除了外力损伤,多脏腑功能异常可以导致筋病,筋病亦可影响人体气血运行,引起内伤脏腑疾病。筋病治疗可采用中药、推拿、针灸、针刀、内热针、手术等多种疗法,临床可根据病情灵活选用。筋病的外治法注重整体平衡调节,除了医者以手法、器械等施治,引导患者自行运动配合治疗也十分重要;在内服汤药方面,尤其需要注重从肝论治筋病,辨别病之在气在血、寒热虚实,合理运用清肝、柔肝、泻肝、疏肝、镇肝、敛肝、补肝等法,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2.
目的:应用Delphi法对中风病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Patient-Reproted Outcome,PRO)量表条目进行筛选。方法:确立中风病PRO量表备选条目,建立咨询问卷,采用Delphi法对全国脑病重点专科协作组来自18个省市的43名长期从事中风病临床研究的专家进行第1轮问卷调查。结果:专家积极系数为95%,协调系数为0.33,统计检验P0.05,专家意见协调性好,预测结果可取。根据条目的均数、变异系数结合协调系数以及议题小组讨论意见,54个条目中共筛选出50个条目。结论:应用Delphi法筛选中风病PRO量表条目是实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3.
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效度评价与中药新药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物模型是连接实验室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桥梁,不同的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具有不同的效度,如:皮层扩散抑制(CSD)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偏头痛的先兆,具有建构效度;三叉神经血管(TVS)相关模型是抗偏头痛药物作用和疗效机理评价的主要模型,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和预测效度;硝酸甘油(GTN)模型建立了较完整的行为学评价体系,有着较好的表面效度。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中药新药研究应结合模型自身特点综合评价药物的疗效,预防性作用中药研究可选用CSD模型和GTN模型,治疗性作用中药研究可选用TVS相关模型和GTN模型。选择恰当的动物模型有助于中医药治疗偏头痛机理的阐述,可为中药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笔者运用王清任黄芪赤风汤加味配合外治中药热熨,辅助拔伸手法观察治疗颈椎病6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6例均为门诊病例,治疗前X线摄片;颈椎生理曲度明显改变27例,椎间隙变窄11例,椎间隙左右不等宽9例,项韧带钙化伴下颈段推间隙变窄19例.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多巴胺、硝酸甘油诱导的血管舒缩异常大鼠血神经肽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c-fos的表达.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溶媒组、多巴胺组、模型组,造模后4h取血放射免疫测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P物质(SP)、β-内啡肽(β-EP),取脑、切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c-fos蛋白表达.结果 偏头痛模型组ET、SP含量较溶媒组明显升高,β-EP含量较溶媒组明显降低,模型组和多巴胺组c-fos阳性细胞面积明显大于溶媒组.结论 多巴胺、硝酸甘油诱发的血管舒缩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中风病首发症状的特点,为早期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从数据库中共提取3227 例中风患者的首发症状信息,应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对中风病首发症状以及首发症状群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单侧肢体活动不利出现频率最高,占53.3%,为最常见首发症状;其次为头晕,占20.08%.对首发症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中风病首发症状群主要表现为中风主症之间相关的症状组合和与头晕有关的症状组合.中风病首发症状最常见的二项关联是视物旋转+头晕,最常见的三项关联是恶心+呕吐+头晕.结论 中风病首发症状及症状群复杂,除中风主症外,特异性不高.  相似文献   
97.
探讨脑系与五脏系统的相互关系,为脑系疾病的脏腑论治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开拓脑系疾病治疗的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8.
中风病是一种高复发率的疾病,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二级预防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中风病的危险,减轻残疾程度[1]。目  相似文献   
99.
偏头痛的中医诊治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的疾病,在《甲乙经》中首先被提出,现代中医基本确立了偏头痛的诊断、证候分类和疗效评价标准。一般认为风、寒、火、痰、虚、瘀是偏头痛发病的病理基础。偏头痛治疗主要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的分期治疗。发作期多以祛邪为主,重在祛风、清热、化痰、活血、平肝;缓解期多以补虚为主,重在益气养血、滋阴补肾。偏头痛在上述治则的基础上,还应结合头痛部位和经络循行路线,加用不同的引经药物和虫类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中风病气虚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发病72 h内、发病第7、14、28、90天中风病证候要素(风、火、痰、血瘀、气虚、阴虚)诊断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发病第90天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的临床信息俱全的中风病患者706例,分为气虚证组(330例)及非气虚证组(376例)。采用两样本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比较气虚证组与非气虚证组不同时点NIHSS评分;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风病不同时点各证候要素与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各时点气虚证组患者NIHSS评分均高于非气虚证组患者(P〈0.01);两组组内各时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随时间的延后,NIHSS评分逐渐降低。血瘀证与痰证在各时点出现频次均较高。发病第90天,BI≥95分者427例(60%),预后良好;BI〈95分者279例(40%),预后不良。各时点气虚证均与发病第90天BI指数呈负相关,B值依次为-0.496、-0.714、-0.867、-0.567、-0.764。结论中风病气虚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非气虚证患者更重;中风病急性期气虚证与发病第90天预后不良有密切关系,早期积极扶助正气治疗对改善中风病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