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目的偏头痛与血流异常相关,探讨偏头痛相关血管活性药物对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脉冲多普勒血流计对肾上腺素组、去甲肾上腺素组、多巴胺(DA)组、溶媒组、正常组大鼠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动态监测,评价血管活性药物对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指数(BFVCI)的影响。结果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均使血流速度下降。结论血流异常可能是偏头痛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筛选时相性偏头痛大鼠模型不同时间点下三叉神经节中差异蛋白,分析相关生物学过程,探索时相性偏头痛模型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生物学过程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皮下注射多巴胺、硝酸甘油方法制备时相性偏头痛模型大鼠,在造模过程的不同时间点(注射多巴胺后11 min、22 min、33 min及注射硝酸甘油后1 h、2 h取大鼠三叉神经节,进行串联质谱标签(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测序,筛选不同时间点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富集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A-11组有1 323个差异蛋白,DA-22组有1 392个差异蛋白,主要与氧化应激反应、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相关;DA-33组有961个差异蛋白,主要与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相关;GTN-1组有1 051个差异蛋白,主要与炎症反应、凋亡等生物学过程相关;GTN-2组有1 102个差异蛋白,主要与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相关。收缩相关键生物学过程主要为氧化应激反应、ATP代谢过程,舒张相关键生物学过程主要为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细胞黏附。结论:时相性偏头痛大鼠模型在不同时间点的分子机制生物学过程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收缩相以氧化应激状态为主,而舒张相以炎症反应、TRP通道的激活为主。以上特点能够为后续偏头痛动态变化病理机制与基于时相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3.
具有中医内涵的偏头痛疗效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构建具有中医内涵的偏头痛疗效评价体系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按照疗效评价研究的方法学,对偏头痛评价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血瘀证候积分、心境状况变化在偏头痛疗效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应将中医证候评价纳入到具有中医内涵的偏头痛疗效评价指标中。  相似文献   
34.
本文简要回顾了玄府理论,根据玄府“以通为贵,以开为顺”的特性,强调了玄府郁闭的核心病机和开通玄府的核心治则。同时,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李士懋“汗法新论”对玄府理论的发挥:(1)李老提出的“纹理网络系统”实为玄府的直观解释;(2)李老将人身之汗分为正汗与邪汗,而正汗出是玄府得通之标志;(3)李老将汗法分为狭义汗法与广义汗法,狭义汗法即八法之汗法,广义汗法即八法之各法,二者虽有不同,但皆以调整阴阳、使正汗出为核心,皆是开通玄府之法。本文基于李士懋“汗法新论”,对玄府理论进行了思考:认为玄府郁闭病机的含义是玄府功能失调导致气血津液等物质升降出入的各种异常,而开通玄府治则的含义是恢复玄府正常开合通利的功能,汗法开玄的本质是利用各法调和阴阳、培补正气,以开通玄府,使正汗自出,恢复气血津液等物质的升降出入,提出玄府理论应与中医思想相结合,为疾病的诊疗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35.
对中医电子病历系统临床应用情况调研,发现存在数据录入不便、智能化不足、病种特点未凸显、质量控制力度尚有不足等缺陷,应从术语标准化、症状关联、单病种模板制作与完善、系统升级及技术更新等角度提供解决方案。未来中医电子病历系统的智能化、质量控制及移动医疗集成等重要环节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A组)、静吸复合全麻醉组(B组)、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C组);于麻醉前、切皮前、切皮后2h及术后第1,3,5天分别检测外周血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切皮前三组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较麻醉前没有明显变化;切皮后2h、术后1d和3d,A、B组sIL-2R明显升高(P<0.01),且在施术2h、术后1d血清sIL-2R高于C组,C组术后1d增高(P<0.01).三组病人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施术2h、术后第1,3天CD3+、CD4+及CD4+/CD8+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但C组的CD4+/CD8+在第3天已恢复(P>0.05)并高于A,B组(P<0.05);术后第5天,C组CD3+、CD4+及CD4+/CD8+接近麻醉前水平(P>0.05),且高于A,N组(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能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及麻醉药物对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有利于肿瘤病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7.
我院从1988年开始,对芬太尼静脉全麻术后尚未清醒的患者,使用纳洛酮催醒,现报告如下。病例选择本组共观察58例,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4(1/2)~68岁,平均25±15岁。包括动脉导管结扎术14例及心内直视手术31例和其他开胸手术13例。麻醉方法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心脏瓣膜置换术采用大剂量芬太尼(50~60μg/kg)静脉全麻,辅以氟哌啶、安定、潘库溴铵。其余手术均采用中剂量芬太尼(20~30μg/kg)静脉复合全麻,以硫喷妥钠诱导,辅以安定、氟哌啶、笑气、安氟醚和潘库溴铵。给药方法术毕时如患者仍呈昏睡状态,无自主呼吸,静注盐酸纳洛酮10μg/kg,必要时再适量追加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演变规律,并分析头颅影像学特征与证候演变的相关性。方法:从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库中,选取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发病24 h以内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例,通过ASPECTS评分方法对头颅磁共振图像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基于ASPECTS影像学特征与证候要素演变的相关性。结果:脑缺血损伤主要累及ASPECTS区域中的额顶叶皮层M5(55.0%),内囊(40.9%)和豆状核(30.8%);与发病7 d内证候演变有显著相关性的部位包括尾状核、内囊,以及岛叶、M1、M5、M6等皮层结构(P0.05)。结论:基于ASPECTS的影像特征是影响中风病证候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疾患。目前认为先兆偏头痛与皮层扩散抑制(CSD)相关,而偏头痛与三叉神经血管学说(TVS)相关。血管变化继发于CSD,是三叉神经血管变学说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血管学说开始谈谈偏头痛发病机制的沿革。  相似文献   
40.
通过回顾外风论和内风论,阐述了外风致中学说、中风毒邪论、痰热腑实论、瘀血论、痰瘀互阻学说、脏腑气机失调论、"毒损脑络"学说、"正衰积损"学说、病因积累学说。认为中风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过程,传统理论以及新的理论观点的提出,使中风的病因病机理论得到了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