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实验用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共同抗原(CALLA)的单克隆抗体与蓖麻毒素(Ri-cin)偶联的免疫毒素(79:Ricin)清除骨髓中克隆化白血病细胞。目的在于寻找减少自体骨髓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可能性的有效措施。~3H-亮氨酸掺入实验结果表明,79:Ricin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核酶抗登革病毒活性。方法:根据DEN-2基因结构的特点,按照锤头状核酶的结构模型和作用模式,设计,合成针对172-174GUC位点的核酶基因;定向插入质粒pGEM-3Zf( )的Sac I和Sal I位点之间;核酶基因克隆和DEN-2靶基因克隆分别进行体外转录,生成核酶的靶RNA,体外进行切割反应。结果:核酶与登革病毒靶序列体外产物电泳 见预期切割条带。结论:该核酶具有切割相应靶RNA的活性,可进一步用于细胞内核酶抗登革病毒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
识别普通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原(CALLA)的单克隆抗体共价连接到完整的蓖麻毒素上,间接免疫荧光显示此免疫毒素(79:Ricin)能与Nalm-1靶细胞结合。克隆化试验表明:半乳糖存在时,10~(-9)~10~(-3)M 79:Ricin能杀死99.9% Nalm-1细胞。正常骨髓细胞的存在并不影响它清除靶细胞的效果。79:Ricin免疫毒素对骨髓造血干细胞毒性不很大。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从分子水平鉴定海南省分离的两株甲病毒 (HBb17和M1病毒 )。方法 采用RT-PCR方法 ,分别扩增两株病毒基因组的 3′末端核苷酸序列 ,扩增产物经亚克隆 ,筛选重组子并测定核苷酸序列对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HBb17和M1病毒分别扩增出约 1 6kb和 1 3kb的特异片段。序列分析表明 ,在 3′末端非翻译区HBb17病毒与罗斯河病毒 (国际标准株T48病毒 )核苷酸同源性为99 % ,M1病毒与鹭山病毒 (SAG)同源性为 98% ;两病毒结构基因的E1区序列 ,HBb17病毒与罗斯河病毒核苷酸 (氨基酸 )同源性为 99% (99% ) ,M1病毒与鹭山病毒核苷酸 (氨基酸 )同源性为 97% (99% ) ,M1病毒与盖塔病毒同源性为 94% (98% )。结论 序列分析表明 ,海南岛分离的HBb17病毒属于罗斯河病毒 ,M1病毒可能是鹭山病毒或盖塔病毒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25.
我国自 1978年在佛山市首次从病原学确认登革热流行以来 ,2 0年间共发生 13次流行 ,据统计患者达 6 8万余人 ,死亡5 0 0多人 ,仅佛山市就发生了 3次流行 ,患者 2 5万余人 ,死亡13例 ,给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由于本病发病突然 ,传播迅速 ,因此早期诊断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是控制该病蔓延流行的重要环节。我们根据佛山市发生登革热流行情况 ,从 1996年 3月~ 1998年 9月对佛山市区的登革热病原学、血清学、蚊媒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资料来源 对佛山市城区各医院发烧原因不明的患者和可疑登革热病…  相似文献   
26.
目的:在体外细胞模型上观察连翘浓缩煎剂对JEV感染的抵抗作用。方法:以白纹伊蚊C6/36细胞为宿主细胞,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和改良MTT法来测定受试药物的细胞毒性、药物对JEV的直接灭活作用、药物抗JEV对细胞的吸附作用以及药物对JEV在细胞内复制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出药物体外抗JEV感染的治疗指数。结果:该药物对JEV无直接灭活作用,最大无毒浓度为2.0mg/mL,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23.2mg/mL,在16.0mg/mL以上浓度用药时有抗JEV吸附细胞的作用,也能抑制JEV在细胞内的复制增殖,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7.6mg/mL,治疗指数TI为3.1。结论: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细胞模型中有较好的抗乙脑病毒感染作用,作用机理可能是干扰病毒对细胞的吸附及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增殖。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讨448例Ⅰ期肺癌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Ⅰ期肺癌预后的各种因素,回顾性分析448例肺癌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时间,Long-rank法分析患者不同治疗方法、不同期剐、性别和病理类型等变量的生存差异.采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Ⅰ期肺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为58.00个月;Ⅰ A期中位生存期68.00个月;Ⅰ B期肺癌中住生存期57.00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治疗是Ⅰ 期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初步研究结果提示,Ⅰ期肺癌的TNM分期、性别和病理类型与患者长期生存无明显相关,手术治疗是Ⅰ期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8.
虫媒病毒是一类吸血昆虫或节肢动物叮咬敏感脊椎动物而传播的传染病。全世界已知有虫媒病毒 5 35种以上 ,其中多种病毒能引起人类和动物的严重疾病 ,特别是脑炎和出血热 ,有较高的病死率。我战区地处热带、亚热带 ,为虫媒病毒病的多发地区。仅登革热在广东近 2 0年即已发生 13次流行 ,患者达 6 8万余人 ,死亡 5 0 0多人 ,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广大军民身体健康的重要虫媒病毒病。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也是我战区主要虫媒病毒病 ,每年都有病例发生 ,且近年发病率明显上升。广东、海南2省地处热带和亚热带 ,资源丰富 ,人口稠密 ,具有重要的战略…  相似文献   
29.
广东省登革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通过对广东省90年代以来流行的登革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初步了解我国毒株的可能来源,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广东省不同年份分离的登革病毒(DEN)1型和2型NS1部分基因片段,然后进行克隆测序,测序后的基因片段与国际上已知的多个DEN1和DEN2相应的序列进行比较,并以核苷酸的差异在6%以上作为基因亚型分型的标准。结果 ①广州1991年分离的DEN1(GD03/91)与潮洲995年分离的DEN1(GD23/95)同源性很高,为97%,属同一基因亚型,而两者与从潮洲997年分离的DEN1(GD14/97)同源性均为93%,分属不同的基因亚型。基因系统树分析提示:GD03/91和GD23/95可能来自东南亚或瑙鲁等地,GD14/97可能来自新加坡。②佛山19934昕分离的DEN2(GD06/93)和南海市1998年分离的DEN2(GD01/98)同源性为93%,分属不同的基因亚型。基因系统树分析提示:GD01/98与泰国流行株ThNH-P28/93株共享序列非常接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8%,氨基酸同源性为100%,因此推测GD01/98可能来源于泰国。结论 广东省90年代以来流行的登革热来源于不同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30.
海南岛不明发热病人血虫媒病毒分离鉴定及抗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海南岛不明发热病人血中分离和鉴定虫媒病毒,并在当地人群进行抗体检测,以了解南方地区虫媒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微量法细胞培养对205份发热原因不明患者血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应用生物学性状检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血凝抑制试验(HI)等技术对分离病毒进行鉴定。采用IFA检测从当地人群血清中分离出的病毒的抗体水平。结果从发热早期患者血标本中分离出2株病毒,鉴定为甲病毒,命名为HF 7和HC 6。这2株病毒与8种甲病毒免疫腹水中的SIN的免疫腹水呈现最高的血凝抑制滴度(分别为1∶160和1∶320),与SIN免疫腹水的交叉荧光效价最高(分别为1∶320和1∶640),但HF 7和HC 6病毒的免疫腹水与8种甲病毒的血凝抑制试验和交叉免疫荧光试验无反应,表明HF 7和HC 6病毒虽与SIN病毒的免疫腹水血抑效价及荧光效价高,但HF 7和HC 6的免疫腹水与SIN病毒无抑制效价和免疫荧光效价。当地人群对这两株病毒感染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3%(15/451)和8.4%(38/451)。结论HF7和HC6为甲病毒的一个新种。海南岛人群存在甲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