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01.
免疫层析法快速诊断登革病毒感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免疫层析法 (ImmunochromatographicTest,ICT)是近年刚刚建立的病原微生物快速诊断技术〔1〕,作者将其与斑点免疫结合试验 (DotImmunobindingAssay ,DIBA)进行了比较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ICT试剂盒购自澳大利亚PanBio公司 ,DIBA(DENGUEBLOT)试剂盒购自新加坡诊断技术公司。1 2 血清标本 共 76份 ,其中 38份是 1998年 1~ 12月广州市登革热监测时收集的登革热可疑患者血清。另外 38份是 1998年秋末广东省佛山、南海地区登革热暴发流行时采集的登革…  相似文献   
102.
登革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登革病毒(DEN)属于黄病毒科,分为四个血清型,可引起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两种不同类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以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为主,可伴有皮疹、淋巴结肿和白血球减少。可引起较大规模的流行。登革出血热是以高热、出血、休克和高病死率为特征。近年来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在亚洲,太平洋群岛及中、南美洲许多国家都已造成严重的威胁。下面对登革病毒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一、登革病毒基因组结构登革病毒基因组…  相似文献   
103.
RT-PCR技术在南方虫媒病毒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南方地区虫媒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虫媒病毒的通用引物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结果:检测110组骚扰阿蚊,90组白蚊伊蚊和18组致倦库蚊标本,分别检出15组,9组和2组阳性标本,阳性率分别为13.63%,10%,11.11%,168份发烧病人待查标本中,28份疑似登革热血标本,11份凝似乙型脑炎血标本和3份“不明热”血标本,均扩增出413bp的特异带,证实为虫媒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通过对广东省不同地区、不同流行期间分离的三株登革1型病毒(DV1)的结构蛋白E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了解各流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追踪其可能的传染来源。方法 应用RT-PCR技术扩增病毒的结构蛋白E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JM109宿主菌,挑取阳性克隆进行鉴定及序列测定,应用计算机软件与国内外参考及流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并绘制基因系统发生树。结果 3株DV1病毒E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485bp,编码495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1%~98%之间,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4%~99%之间。GD23/95与A88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为95%(98%),与其他株的同源性相对较低,2株属同一基因型;GD14/97和GD05/99与Cambodia共享序列非常接近,3株同属另一基因型。结论 广东省1997、1999和1995年流行的登革热可能来自境外不同的疫源地。  相似文献   
105.
登革病毒中国株E基因重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替戈汀为选择性多巴胺D1/D2/D3受体激动剂,其透皮贴剂是第一个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贴剂。罗替戈汀贴剂24 h有效,能对帕金森病人持续提供多巴胺能刺激,目前获得FDA和EMA批准上市。对罗替戈汀贴剂研究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6.
全乳放疗是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标准辅助放疗,使每年的局部复发率仅增长0.5%~1%,且副反应较轻,外形改变不大[1,2]。EBCTCG试验显示全乳放疗减少了约75%的复发风险[2];EORTC 22881-10882试验显示小于50岁的乳腺癌患者在接受瘤床加量16Gy/8Fx照射后局部复发风险明显降低[3]。但常规分割的全乳放疗疗程长,存在往返不便、高额的医疗费用等负面因素。近十年来,一种与全乳放疗相比,在5d内完成照射部分乳腺靶区的部分乳腺加速照射技术(APBI)逐渐被应用。现就相关资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筛选、鉴定登革病毒共同及型特异性抗原,用纯化抗原建立检测登革病毒抗体的ELISA方法.方法 分别利用DNAStar及ANTHEPROT软件对登革病毒1~4型、流行性乙型脑炎及黄热病毒M、E、NS1蛋白进行分析,预测可能的抗原表位.并根据表位位置和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析登革病毒的共有及型特异性抗原表位,并参考GenBank中的序列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其在不同登革病毒株中的保守性.然后选择预测得分值较高的表位,利用pET32a、pMAl-c2x原核表达系统进行原核表达,Western blot验证其免疫学反应特异性.Western blot检测阳性抗原片段经亲和纯化后,包被ELISA微孔板,并对ELISA反应条件进行系统优化.结果经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共预测获得登革病毒抗原表位18个,登革病毒型特异性抗原表位25个,并对其中得分值较高的5段进行了高效表达,经Western blot分析,获得登革1~4型(Den-Ag5),登革2、4型(Den-Ag3),登革1~3型(Den-Ag2)病毒共同抗原片段各一段,登革1、2、4型( Den-Ag1、Den-Ag4)共同抗原片段两段,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黄热病毒及所用甲病毒多克隆抗体均无交叉反应.选择Den-Ag5、Den-Ag1和Den-Ag2作为检测用抗原,建立了检测登革病毒抗体的ELISA方法,初步应用表明,所建立方法具备良好特异性,可检测50~200倍稀释的患者血清,S/N比值均在15以上.结论 经系统筛选,获登革病毒特异性抗原片段5段,并建立了检测登革病毒抗体的ELISA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状态及其亚型分布,提出预防治疗疾病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600例宫颈病变患者宫颈脱落细胞HPV亚型,分析不同宫颈病变患者的HPV感染情况.结果 HPV感染率为78.0%,其中宫颈炎/尖锐湿疣高危型及低危型HPV感染率为73.1%、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患者高危型及低危型HPV感染率为82.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患者高危型及低危型HPV感染率为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炎/宫颈尖锐湿疣、CIN和宫颈癌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危型(P<0.01);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各种宫颈病变中单一型感染率明显高于多重型感染率(P<0.01);多重型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不同HPV亚型在各病变中分布不同.结论 HPV亚型检测可用于宫颈病变的筛查及病情判断,对HPV阳性特别是高危型HPV感染的人群关键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跟踪监测,以阻断HPV的持续性感染.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验验证,筛选登革病毒共有的特异性抗原片段,为其免疫学诊断试剂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参考亲水性、抗原性、可塑性、表面可及性及二级结构信息,对登革病毒1-4型可能共有的特异性抗原表位进行系统的预测分析,分析其在不同毒株中的保守性,并对部分抗原表位进行高效原核表达,采用Western blot验证其反应原性.结果 利用pET32a原核表达系统对6种病毒(登革1-4型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黄热病毒)部分可能的抗原片段进行了高效表达;经Western blot筛选,获得一段登革1-4型病毒共有抗原片段DV1-2,与实验中所用其它黄病毒属及甲病毒属多克隆抗体无明显的交叉反应.结论DV1-2为登革1-4型病毒共有的特异性抗原片段,可用于其免疫学诊断试剂的研制.  相似文献   
110.
登革病毒E蛋白是病毒主要毒力蛋白,带有型特异及属特异抗原决定簇,既能诱导宿主产生保护性的中和抗体,又能诱导产生血凝抑制抗体,与登革出血热(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SS)的致病机制有关[1].有学者已经利用包括大肠埃希菌、毕赤酵母、昆虫细胞等多种表达系统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了探讨,由于受未知因素的影响,登革病毒E蛋白的原核重组表达一直不理想[2~4].本研究对登革病毒E蛋白不同区域的原核表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探讨疏水性区域及稀有密码子登革病毒E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对部分区域进行了高效原核表达.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06836008005);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资助课题(06MA1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