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雷公藤药材中雷公藤甲素变异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雷公藤药材中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的变异规律,为雷公藤药材人工栽培遗传改良、采收加工、质量评价、产区区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HPLC测定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结果:给出了雷公藤药材中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与种质、生长年限、采收季节的关系。结论:雷公藤药材木质部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显著地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而根皮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不明显;雷公藤甲素的积累需要一定的年限,但超过一定的年限,随着木质部次生代谢能力的由盛转衰而下降;木质部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在冬季最高,生长季节明显下降;根皮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受季节的影响较小,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32.
石斛与铁皮石斛关系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历代"本草"有关"石斛"基原、产地与质量和性状描述的考证,根据"石斛生六安、温台为上""味甘,平……""股短""细实"或"中实"等稳定的产地分布与性状描述,认为历代"本草"所指的优质"石斛"主要指石斛属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D.officinale)"与"霍山石斛D.houshanense"。针对铁皮石斛曾使用的D.candidum,D.officinale,D.catenatum 3个拉丁学名,通过名实考证,其学名应为D.catenatum,D.officinale为其后出同名,考虑到D.officinale已被广泛使用并约定成俗,建议将其作为保留名,并以"铁皮石斛"作为中文的通用名称。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对猫人参Actinidia valvata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猫人参根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Ⅰ)、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毛花猕猴桃酸B)(Ⅱ)、2α,3β,19,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Ⅲ)、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Ⅳ)、积雪草酸(Ⅴ),3β-(反式-P-香豆素酰基)-2α,24-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Ⅵ)、3β-(反式-P-香豆素酰基)-2α,23-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Ⅶ)、熊果酸(Ⅷ)、β-谷甾醇(Ⅸ)、胡萝卜苷(Ⅹ).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4.
铁皮石斛产业化关键科学与技术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铁皮石斛繁殖难、种植难、产品单一等产业发展重大问题,通过铁皮石斛基因组学研究,明确铁皮石斛为二倍体、有38条染色体、28 910个蛋白编码基因及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器官基因表达特异性,具有大量种子而种子没有胚乳、广泛生态适应性、多糖合成的基因调控机制,为铁皮石斛遗传工程育种和活性药用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攻克了结实难、发芽难等繁育难题,建立了组培快繁体系,实现种苗工厂化生产,奠定了铁皮石斛人工种植基础;建立了铁皮石斛育种体系,明确了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育成铁皮石斛系列专用品种(品系),解决了实生后代分离严重问题,支撑铁皮石斛产业升级;揭示了目标化合物动态变化规律、养分吸收机制,突破了栽培基质、光调控、精准采收等关键技术,建立了设施栽培、活树附生、岩壁附生、立体栽培、盆栽等系列栽培模式,实现种出铁皮石斛、种出好的铁皮石斛。  相似文献   
35.
为了揭示附生树种对铁皮石斛多糖含量的影响,通过采集野外与设施地不同树种上附生的铁皮石斛,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铁皮石斛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附生树种铁皮石斛多糖含量差异极显著,但多糖含量与附生树种树皮形态、树皮中的营养相关性不显著,而与附生树种上铁皮石斛接受的光强有关。树种通过对光照调控的生物特性对其附生的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齿瓣石斛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齿瓣石斛的化学成分,明确其功效的物质基础,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硅胶、Rp-18(十八烷基硅烷)和凝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齿瓣石斛的化学成分,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ABTS法对得到的酚酸类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从齿瓣石斛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3,4,9-四氢-1H-吡啶骈[3,4-b]吲哚-3-甲酸(1),脱氧胸腺嘧啶核苷(2),腺苷(3),N-反-对香豆酰酪胺(4),N-反-对阿魏酰酪胺(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6),对羟基苯甲醛(7),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8)和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9)等9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5有较好的清除抗氧化活性自由基(ABTS)的作用,其半数抑制率(IC50)为1.61 mmol·L-1;化合物9有较弱的清除抗氧化活性自由基(ABTS)的作用,其半数抑制率(IC50)为35.72 mmol·L-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齿瓣石斛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和化合物9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7.
基于ISSR的栝楼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栝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旨在为栝楼的遗传育种中亲本的组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法对采自不同种植地区的34份栝楼种质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种植地区的栝楼的遗传多态性可达90.0%;根据ISSR聚类结果可将34份栝楼种质分为食籽用型、药食两用型和野生型3大类群。结论栝楼种质之间存在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与种植地区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8.
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春夏季节变异规律,为柳叶蜡梅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对分离的各个成分进行结构检索,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3月份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共分离出59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54个化学成分,5月份柳叶蜡梅叶挥发性成分共分离出48个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44个化学成分,其中(E)-3-(4,8-二甲基-3,7-壬二烯)呋喃(黑蚁素)和桉树脑含量最高。结论:柳叶蜡梅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丰富,并与采收季节有关,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柳叶蜡梅的药用保健价值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为了明晰"黄精"基原植物沿革与变迁、药用部位与传统功效、资源与分布,该文对"女萎""葳蕤""黄精"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女萎",包含了《名医别录》记载的"葳蕤"与"黄精"两者的功效,其中"葳蕤"传承了"女萎"的主治功效,"黄精"传承了"女萎""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等主补功效,其后本草均沿用《名医别录》记载。"黄精"基原植物的沿革与变迁进一步表明,明清以前本草中"玉竹"(女萎、葳蕤)中包含"黄精",其中唐初以前主要根据根状茎结节状形态与个体大小区分"黄精"、"玉竹",形态的鉴别具有科学性一直沿用至今,大小鉴别显然不科学;唐代至清初强调叶对生者为正精,将年幼的黄精与滇黄精、叶互生的多花黄精等误认为"玉竹",追根溯源"黄精"应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女萎"……,"黄精"的古方开发应一并注重"玉竹"方。历代本草记载"黄精"药用部位除根茎外,叶、花、果实和幼苗均可作食药用,但近代未见开发利用;"黄精"的栽培历史悠久,唐诗就有记载,《本草纲目》详细描述了种植方法;"黄精"的采收加工从"二月采根,阴干"(《名医别录》)发展至"九蒸九曝"(《食疗本草》)、"今通八月采"(《本草图经》),但"黄精"栽培品种、资源培育与精准采收等关键技术直至现代仍无重大突破。《本草图经》首次记载"黄精"道地产区"以嵩山、茅山者为佳",但江苏茅山、河南嵩山并非现代的"黄精"主产区,"黄精"产区规划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铁皮石斛种质和附生立木对其内生真菌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铁皮石斛种质、附生立木对其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分布状况的影响。该研究分别从不同附生立木和不同种质铁皮石斛的根、茎、叶中分离到内生真菌3 835株,根据菌株的培养特征及5.8S和ITS区片段序列相似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152个分类单位,归属到2个门5个纲21个目35个科60个属。结果表明,立体栽培铁皮石斛内生真菌具有极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内生真菌的优势类群在临安和义乌两地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具有地理特异性的优势类群,Arthrinium,Coniochaeta,Fusarium,Neofusicoccum,Zopfiella仅为临安潘山的优势属,Alternaria,Bjerkandera,Cercophora,Nigrospora,Trichoderma仅为义乌上溪的优势属;种质、附生立木对铁皮石斛内生真菌丰富度及多样性无显著影响,而组织类型对其有显著影响(P0.05);种质、附生立木对菌种组成和分布的影响小于组织类型,大部分菌种具有组织特异性;不同种质、附生立木铁皮石斛内生真菌优势类群相对频率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种质、附生立木特有的菌种,这可能与种质遗传背景、附生立木上微环境差异导致铁皮石斛生长性状、化学成分等差异有关。研究结果为立体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与内生真菌的相互关系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