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7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443篇
耳鼻咽喉   56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375篇
口腔科学   69篇
临床医学   1078篇
内科学   623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274篇
特种医学   3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515篇
综合类   2317篇
预防医学   913篇
眼科学   93篇
药学   972篇
  8篇
中国医学   1290篇
肿瘤学   369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540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464篇
  2009年   462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433篇
  2006年   384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91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胎儿宫内窘迫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宫内窘迫的新生儿神经行为,以探讨宫内窘迫与新生儿神经行为表现、预后的关系。方法:用NBNA神经行为20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宫内窘迫新生儿60例与正常新生儿60例比较,测定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窘迫组中41例无窒息者与正常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窘迫组中19例有窒息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更为显著,急性窘迫38例与慢性窘迫22例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胎儿宫内窘迫影响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02.
癫痫患者脑脊液γ—氨基丁酸,谷氨酸,生长抑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放射免疫法对32例癫痫患者脑脊液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生长抑素(SOM)含量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癫痫患者脑脊液中GAB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GLU、SOM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及0.05)。相关分析发现:GABA与GLU、GA-BA与SOM之间呈直线负相关,GLU与SOM之间呈直线正相关。提示GABA、GLU、SOM参与了癫痫的发病,三者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癫痫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104.
<正>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是肱骨外上髁部伸肌总腱起始处的慢性肌筋膜炎,是一种以肘部外侧疼痛为主的多发病,本病疼痛局限于前臂上端外侧,且主要在肱骨外上髁部位,在前臂提物及做旋转等动作时疼痛尤重,外上髁局部触压痛也较明显[1]。而早已有研究证明医用臭氧(medical ozone,O3)具有消炎、止痛和溶解髓核内的蛋白多糖等作用[2]。因此本研究试采用臭氧对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进行探索治疗,观察医用臭氧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并  相似文献   
105.
弓形虫ROP2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弓形虫棒状体蛋白 (ROP2 )基因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用于筛选弓形虫新的诊断抗原和疫苗分子。方法 :根据ROP2基因已知序列 ,设计合成一对引物 ,用PCR方法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ROP2基因片段 ,再克隆到pGEX 4T 1质粒 ,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 ,而后进行测序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 1 (DE3)中进行ITPG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经SDS PAGE及WesternBlot分析。结果 :ROP2基因PCR产物大小与预期相符 ,约 1 0 4 3bp ,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子 ,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基本吻合 ;SDS PAGE及免疫印迹显示ROP2融合蛋白表观分子量约为 5 5kDa ,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1 7% ,具有一定的免疫反应性。结论 :克隆并表达了弓形虫ROP2基因 ,为下一步弓形虫诊断及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构建p33^ING1b核定位序列(nuclear locating sequence,NLS)-绿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将其转染到人胚肺纤维母细胞系MRC-5,建立稳定表达该融合蛋白的细胞模型。方法应用逆转录PCR获得p33^ING1b的NLS序列,然后将NLS序列插入绿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C1的多克隆位点,构建pEGFP-C1-NLS-绿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再用此载体转染MRC-5细胞系,观察活细胞绿荧光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成功构建了pEGFP-C1-NLS-绿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由该载体表达的绿荧光蛋白-NLS肽段融合蛋白产生的绿色荧光信号全部定位于胞核部位,而空载体转染的细胞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信号定位于细胞浆中。结论在活细胞内,生理情况下p33^ING1b完全定位于细胞核,并且在其亚细胞定位的转运过程中,NLS肽段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对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以阐明该抗体参与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方法:用β1-AR细胞外第二环合成肽段免疫抗β1-AR自身抗体阴性大鼠(9周),定期检测大鼠的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滴度、心功能、心肌组织凋亡现象和caspase-3,8,9活性。结果:(1)免疫组大鼠的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滴度逐渐升高并维持于高水平[1∶(1280±0.07)];对照组始终在1∶10左右;(2)TUNEL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免疫组大鼠在免疫3、4、5周心肌组织发生明显凋亡,caspase-3,8活性增高,免疫7、9周心功能明显下降,对照组未见异常。结论:抗β1-AR自身抗体可能通过激活死亡受体途径促进在体大鼠的心肌细胞发生凋亡,最终引起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丹参泽泻汤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组(0.144 g·kg-1)和丹参泽泻汤低、中、高剂量组(1.16、2.32、4.64 g·kg-1),给予高脂饲料建立MAFLD模型。造模同时给予药物治疗,连续8周。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中TC、TG、游离脂肪酸(FF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或活性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计算脂肪变性评分和油红染色面积;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活性氧(ROS)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p)-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谷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谷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GCLM)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TG、ALT、AST及肝组织中TC、TG、FFA、MDA、ROS含量或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SOD活性、GSH含量及p-AMPK、Nrf2、GCLC、GCLM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滴空泡和较多的气球样病变,脂肪变性评分和油红染色面积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泽泻汤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C、TG、ALT、AST及肝组织中TC、TG、FFA、MDA、ROS含量或活性(P<0.01),升高肝组织中SOD活性、GSH含量及p-AMPK、Nrf2、GCLC、GCLM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明显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P<0.05,P<0.01)。结论 丹参泽泻汤可能通过激活AMPK/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发挥防治M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研究人参败毒散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Unc-51样激酶1(AMPK/ULK1)自噬通路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黏膜屏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组(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通过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50%乙醇诱导UC模型,西药组(0.3125 g·kg-1)、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31.2、15.6、7.8 g·kg-1)灌胃2周后,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AMPKα)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中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蛋白-2(Claudin-2)、自噬标志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及AMPK/ULK1通路磷酸化蛋白p-AMPK、p-ULK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损伤评分明显上调(P<0.05),AMPKα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p-AMPK、p-ULK1、Occludin蛋白水平及LC3Ⅱ/Ⅰ明显下调(P<0.05),而p62、Claudin-2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的结肠损伤评分下降,AMPKα mRNA明显上调,p-AMPK、p-ULK1、Occludin蛋白水平及LC3Ⅱ/Ⅰ上升,而p62、Claudin-2蛋白表达下降,以人参败毒散中剂量组干预效应最明显(P<0.05)。结论 人参败毒散可抗肠道黏膜屏障损伤,以人参败毒散中剂量组疗效最佳,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ULK1自噬通路有关,通过加速LC3Ⅰ向LC3Ⅱ转化,促进p62降解,从而改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2功能,修复肠道机械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及发病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GDM患者产妇232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产妇2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与围产儿结局,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GDM发病危险因素。 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56.03%)、羊水过多(10.34%)、子痫前期(19.40%)、胎膜早破(3.45%)、产后出血(9.05%)、妊娠高血压(13.36%)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879、6.687、16.551、6.286、16.160、 21.086, 均P<0.05);早产儿(8.62%)、巨大儿(9.48%)、新生儿窒息(10.34%)、胎儿窘迫(19.40%)、新生儿低血糖(3.02%)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068、4.318、6.686、5.027, 均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GDM发生与年龄(OR=1.435)、孕次(OR=3.425)、孕前BMI(OR=3.332)、糖尿病家族史(OR=4.443)、阴道念珠菌感染(OR=1.542)明显相关(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母婴不良结局风险,年龄、孕次、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阴道念珠菌感染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