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之一,是重要的肝脏疾病致病因子,HBV感染不仅可以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还与致命的爆发型肝炎、肝硬化(LC)、重型肝炎(SH)和原发性肝癌(PH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MHC-I类分子在诱导异体肾癌特异性 CTL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HC-I类分子匹配的异体人肾癌细胞诱导肾癌细胞特异性CTL的作用。方法用经照射的HLA-I类分子匹配的异体人肾癌细胞作为刺激细胞,诱导外周血CTL,并分析其表型及杀伤效应。结果11例肾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经HLA匹配的肾癌细胞刺激后,诱导的CTL细胞主要以TCRαβ+、CD8+为主,具有明显的杀伤效应。结论用MHC-I类分子匹配的异体肾癌细胞可诱导肿瘤特异性、并具有明显杀伤活性的的CTL。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MHC-I类分子匹配的异体人肾癌细胞诱导肾癌细胞特异性CTL的作用。方法,用经照射的HLA-I类分子匹配的异体人肾癌细胞作为刺激细胞,诱导外周血CTL,并分析其表型及杀伤效应。结果11例肾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经HLA匹配的肾癌细胞刺激后,诱导的CTL细胞主要以TCR-αβ^ 、CD8^ 为主,具有明显的杀伤效应。结论用MHC-I类分子匹配的异体肾癌细胞可诱导肿瘤特异性、并具有明显杀伤活性的CTL。  相似文献   
64.
李霞  徐龙  王丹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3):400-402
目的 观察耳内镜辅助下的鼓膜修复术用于治疗鼓膜破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嘉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2例鼓膜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耳内镜下鼓膜修复术)和对照组(显微镜下鼓膜修复术),每组36例患者。评估患者术后疼痛及听力改善情况,比较2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统计手术成功率,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为(5.25±1.26)分,气导听力(41.05±5.21)dB,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为(5.31±1.28)分,气导听力(41.22±5.28)dB,术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为(1.82±0.44)分,气导听力(17.35±2.25)dB,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为(3.25±0.52)分,气导听力(28.35±3.68)dB,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和气导听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2.596,15.164;均P<0.001)。观察组患者手术一次性成功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P=0.033)。观察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5,P=0.033)。 结论 耳内镜下微创鼓膜修补术治疗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鼓膜破裂,听力可得到有效改善,医源性创伤小,降低疼痛反应程度,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5.
我院自1987年8月至1989年5月应用不粘型内敷料与聚乙烯吡咯酮碘(碘伏;PVP-I)包扎治疗浅度烧伤创面7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浅度烧伤病人71例,男42例,女29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2岁,平均33岁。浅度烧伤面积最大40%,最小1%,平均8%。其中6例伤后创面院外早期感染,余均为新鲜烧伤创面。  相似文献   
66.
高热患儿血清心肌酶活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龙 《临床儿科杂志》2003,21(3):158-158
心肌酶存在于人体许多组织器官中 ,为探讨小儿高热对血清心肌酶活性影响 ,我科将住院患儿依据其发病到抽血前测得患儿腋下体温<39°C或≥39°C分为2组 ,检测心肌酶活性。两组患儿疾病种类、性别、年龄、心电图变化及血象 ,经χ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结果显示小儿高热时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_HBDH)平均为156.4U/L ,较对照组平均升高18.4U/L ,差异有显著性。高热组肌酸激酶(CK)达433U/L ,较对照组平均升高225.8U/L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近年来心肌酶检测在儿科临床中应用日益广…  相似文献   
67.
江西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旨在探讨江西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一、材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选取我院2002年12月至2005年6月门诊及住院者中血清HBV DNA阳性患者260例,其中乙型肝炎表面  相似文献   
68.
浅议医院如何适应医疗纠纷举证的新形势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现行的医疗体制正面临新的形势[1 3 ] ,患者自负医疗费用比例增高 ,并由于其医疗知识欠缺而对医院过高的期望值达不到时 ,即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从而导致近年来医疗纠纷明显增多。一、对目前医疗纠纷的分析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 ,但定为事故数与之无关[4] 。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 ,医疗纠纷处理难度大 ,医疗纠纷的处理由以行政处理为主转向诉诸法律 ,不时有超高额判赔案 ,医院及医务人员的权益较易被忽视 ,医院的权益最容易受到损害 ,同时存在对医务人员人身权利的侵害。其结果是严重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制约了医务人员钻研业…  相似文献   
69.
治疗性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性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的疗效。 方法  3 0例慢乙肝患者为研究组 ,采用治疗性疫苗 (基因重组乙肝疫菌 3 0 μg联合佐剂 1ml)治疗 ,皮下注射 ,每月 1次 ,疗程 6个月 ;2 8例慢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 ,给予常规的护肝等治疗而不使用抗病毒及免疫调节药物。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血清BHsAg、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 6.7%、3 7.5 %、42 .1 %,对照组分别为 0 %、9.5 %、1 1 .1 %,研究组治疗后血清HBeAg、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研究组治疗后血清HBsAg、HBeAgS/N值下降大于 3 0 %例数分别为 2 6.7%(8/3 0 )、41 .7%(1 0 /2 4) ,HBVDNA下降大于5 0 %例数为 68.4%(1 3 /1 9) ;治疗前后血清HBeAgS/N值分别为 2 9.85± 1 2 .41和 1 9.65± 1 4.2 6(P <0 .0 5 ) ;治疗前后血清HBsAgS/N值分别为 3 3 .0 9± 8.98和 2 9.74± 1 0 .69(P >0 .0 5 ) ;研究组治疗后肝功能复常率为 73 .3 %(2 2 /3 0 )。 结论 大剂量乙肝疫苗联合佐剂治疗能明显降低血清HBeAg、HBsAg(S/N)及HBVDNA值 ,达到减少HBV复制、清除HBV的目标 ,并能增加抗 HBs的产生。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全自动式和半自动式两种活检针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本院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242例,其中157例使用全自动活检针(全自动组),余85例使用半自动活检针(半自动组),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充足标本率、诊断效能(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0%,全自动组的充足标本率为1000%(157/157),高于半自动组的953%(8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组的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17%(22/24)和981%(154/157),均高于半自动组的700%(7/10)和准确率为926%(7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自动组和半自动组的敏感度为992%(132/133)和944%(67/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组针道出血的发生率为338%,高于半自动组的212%(P<005),两组气胸、血胸、痰中带血、穿刺相关感染、空气栓塞和和胸膜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引导经皮肺肿物穿刺活检术操作中,两种活检针各有优缺点,仅适用范围不同,全自动活检针充足标本率、诊断准确率和特异性更高,并发症可控,半自动活检针针道出血风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